[摘 要]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信息傳播方式的變革,高校網絡輿情已經成為影響高校聲譽、校園穩定和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因素,網絡輿情的引導與處置已成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環節。在這個過程中,網絡意見領袖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班級輿情委員隊伍建設為例,探討大學生網絡意見領袖在高校網絡輿情引導中的作用發揮機制,并提出高校培育網絡意見領袖的建議與方法。
[關鍵詞]高校網絡輿情;網絡意見領袖;班級輿情委員;網絡輿情引導
高校網絡輿情是指在校大學生在互聯網上表達和傳播對某一事件或話題的觀點和看法。這種輿情具有傳播速度快、影響范圍廣、參與主體多等特點。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已達到10.79億,其中大學生群體占網民規模的比例約為17%,且逐漸成為網絡輿論中的核心活躍群體。近年來,高校網絡輿情事件頻發,如校園暴力、學術不端、師生沖突、學校安全管理等,這些事件不僅影響了高校的聲譽和形象,也對大學生的健康成長產生了不良影響。因此,如何有效引導高校網絡輿情,營造健康的校園網絡環境,已經成為高校管理面臨的重要問題。
在傳統的輿情引導模式中,學校管理部門通常采取管制和刪帖等方式來控制輿情的發展。然而,這種方式往往會引起學生的反感和不滿,甚至加劇事態的惡化。在高校網絡輿情引導方面,有學者提出通過培養網絡意見領袖來引導校園網絡輿情的發展。因此,轉變傳統的輿情引導方式,發揮網絡意見領袖的作用,成為當前高校網絡輿情管理的趨勢。
一、網絡意見領袖的內涵及特點
有學者融合信息傳播過程理論和網絡輿情“五體說”,構建系統動力學模型分析了高校網絡輿情風險影響因素,并指出參與人群、主體關注度和意見領袖對高校網絡輿情風險的影響較大[1]。網絡意見領袖是指在網絡信息傳播過程中具有一定影響力的人物,他們通過發布、傳播和解讀信息,對網民的態度和行為產生一定影響。在高校中,網絡意見領袖通常由學生中的精英分子組成,他們在網絡社交平臺上具有較高的關注度和影響力,在高校網絡輿情傳播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橋梁紐帶作用。
網絡意見領袖的特點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具有較強的社交能力。網絡意見領袖善于與人溝通,能夠建立廣泛的人際關系,并通過社交媒體等平臺與他人互動。具有較高的媒介素養。網絡意見領袖了解各種媒介的特點和傳播規律,能夠熟練地運用各種媒介平臺進行傳播和表達。擁有一定的影響力和號召力。網絡意見領袖的觀點和態度通常會影響到很多人,他們的言論會引發公眾的關注和討論,甚至可能會影響輿論的方向。具有較為鮮明的觀點和態度。他們通常具有自己的獨特觀點和態度,能夠針對某個問題或事件發表獨立的見解[2]。具有獨立的思考能力。網絡意見領袖通常具有獨立思考和見解,能夠提出新穎的觀點和意見,并能夠影響他人的思考方式[3]。
意見領袖既可以通過理性的分析和合理的建議對他人產生影響,也可以對非理性言論起著推波助瀾、激化矛盾、制造危機、破壞團結的負面作用。因此,培養高校學生群體的輿論引導者,尤其是網絡“意見領袖”,對于高校的輿論引導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二、網絡意見領袖在高校網絡輿情處置中的重要影響
網絡意見領袖在高校網絡輿情處置中具有重要影響:一是能夠引導和影響網絡輿論方向。網絡意見領袖通過發布、轉發和評論相關信息,對網絡輿論方向進行引導。在高校中,一些網絡意見領袖的發言往往能夠影響大部分學生的態度和行為,進而影響整個學校的輿論氛圍。二是能夠推動輿情事件發展。網絡意見領袖在輿情事件的發展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他們通過對事件的解讀和分析,引導公眾關注事件的本質和發展趨勢,推動事件向更深層次發展。三是能夠增強輿情處置效果。在高校網絡輿情處置過程中,網絡意見領袖可以通過與高校相關職能部門進行溝通,傳達公眾的訴求和建議,推動問題的解決。同時,他們還可以通過正面發聲,引導網絡輿論朝著良性、可控的方向發展,降低輿情事件的影響范圍和程度。
三、高校網絡意見領袖隊伍建設面臨的問題
高校網絡輿情處置的時效性是影響輿情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4]。由于缺乏專業的輿情處置隊伍和有效的信息溝通機制,許多高校在面對網絡輿情時反應速度較慢,無法及時采取應對措施,導致輿情不斷擴散和惡化。因此,高校網絡輿情引導需要有一支具備專業知識和技能的隊伍。當前,高校網絡輿情引導隊伍多由學校宣傳部、學生處、輔導員和部分教師組建而成,輔導員因為與學生密切接觸,能夠產生更為有效的引導作用。但高校中一個輔導員至少要帶上百名學生,很難做到對每個學生的關注和引導。同時,許多高校缺乏專業的輿情處置隊伍,相關工作人員對輿情處置的技巧和方法不夠熟悉,無法有效地應對和處理網絡輿情。現有的高校網絡意見領袖又多以校園自媒體為主,對學校的輿情風險治理工作配合度不高。
四、基于實證研究的班級輿情委員的作用與效用
寧波大學陽明學院負責全校按大類(專業)培養的一年級學生以及榮譽班級陽明創新班和少數民族預科生的教育教學管理工作,是寧波大學體量最大、學生人數最多的二級學院。每學年約有3600名大一新生,90余班團,大體量的學生意味著可能會有大體量的輿情。為更好地做好學生的安全穩定工作,學院在每個新生班級內設置“輿情委員”班委職務,依托“每月一次輿情調查問卷—每半月一次輿情信息表—每周一次意見反饋表—每天N次線上釘釘群答疑”,架構“輿情委員—輿情信息中心(學院學生組織)—輔導員(負責意識形態專項工作)—學院黨委書記”的四級工作管理制度。通過輿情委員,在班級層面進行意見和建議的收集,調查了解同學們的需求和問題,并及時做好反饋和回應。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和訪談的方法,對寧波大學陽明學院的班級輿情委員進行了調查和訪談。問卷主要包括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班級輿情委員的基本情況,包括他們的性別、年齡、性格特點等;第二部分是對網絡輿情的認知和態度,包括他們對網絡輿情的重要性、影響范圍、應對方式等方面的看法;第三部分是開放性問題,讓他們自由發表對網絡輿情引導的建議和看法。
本研究采用了訪談的方法,對28名班級輿情委員進行了深入的訪談。訪談主要圍繞他們在引導網絡輿情過程中的經驗和感受進行,讓他們分享自己的成功案例、遇到的困難和挑戰以及應對策略。訪談過程中,研究者采用了開放式問題,鼓勵班級輿情委員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議。
(一)班級輿情委員的作用
1.監測和預警:高校網絡輿情的應對引導,關鍵在于解決師生現實問題。班級輿情委員作為學生,更加能夠了解到班級同學的網絡動態,以廣大學生的內心真實訴求為“突破點”,及時發現不良信息或輿情風險,并加以反饋預警。輿情委員的設立一定程度上也是“楓橋經驗”“發動和依靠群眾”在高校的生動實踐。
2.傳達和溝通:班級輿情委員能夠充分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傳達學校、學院管理部門的政策規定和老師的相關通知,同時也能收集班級同學的意見建議并加以反饋,有利于以雙向流動機制打破輿情信息壁壘,滿足學生的知情權和表達欲。此外,高校網絡輿情危機引導是一項綜合性工作和系統性工程,班級輿情委員的設立能夠培養一批網絡意見領袖,將學生也納進輿情工
作中。
3.引導和糾正:高校網絡輿情引導的關鍵在“疏”不在“堵”。在發現不良信息或誤解時,班級輿情委員能夠積極發聲,站在學生視角、立場,通過客觀、公正的評論和解釋,引導學生正確理解事件,避免盲目跟風或情緒化反應。同時對于出現的錯誤信息也能夠及時糾正,避免產生更大規模的誤導。
(二)班級輿情委員的實際效用
從實際效果來看,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發現,班級輿情委員在高校網絡輿情引導中具有較高的有效性和可信度。他們的言論和行為能夠影響身邊的同學對事件的看法和態度,從而有效引導網絡輿情的走向和發展,同時班級輿情委員還能夠及時發現并解決不良信息或誤解,從而避免了事態的惡化。
從對比效果來看,與傳統的管理模式相比,班級輿情委員具有更多的優勢。首先,他們作為學生中的代表性人物能夠更好地了解身邊同學的思想動態和需求,從而更好地引導網絡輿情的走向和發展。其次,班級輿情委員能夠通過自己的言論和行為影響身邊的同學,從而避免了傳統管理模式的強制性和機械性帶來的不良影響。
有研究表明,學生組織具有參與高校網絡輿情引導的獨特優勢[5]。因此,高校通過在班級內建立輿情委員這一班委職務,加強班級輿情委員隊伍建設,將班級輿情委員打造成為訓練有素的大學生網絡意見領袖,對于高校及時有效地做好網絡輿情的引導工作至關重要。
五、如何有效引導和管理網絡意見領袖
(一)建立完善的選拔機制
高校應當建立完善的選拔機制,設立明確的標準,這個標準應包括網絡意見領袖的思想品質、傳播理念、社會責任感和影響力等方面。通過制訂具體的指標,高校可以對潛在的網絡意見領袖進行評估和篩選,選擇出具有優秀素質和潛力的人才。在選拔過程中,高校可以采取多種方式,如公開競選、教師推薦、學生自薦等。同時,為確保選拔的公正性和客觀性,高校應制訂嚴格的選拔程序,建立相應的監督機制。通過這樣的選拔機制,可以確保選拔的網絡意見領袖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和責任心,能夠更好地發揮其在網絡輿情引導中的作用。
(二)樹立網絡意見領袖的權威
以班級輿情委員為例,通過在班級設立“輿情委員”班委職務,通過他們“聆聽學生呼聲、尊重學生意見、維護學生權益、回應學生期待”,及時調查了解學生近期的思想動態,了解學生近期關注的社會熱點問題,及時收集學生們集中反饋的主要問題,并及時對接學校職能部門等進行意見收集處理。同時,學生們反饋上來的問題,學院通過班級輿情委員將政策解讀或解決問題的進展情況傳達到班級每一個人,以此增強輿情委員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提升輿情委員在班級的權威性和影響力。這樣一方面可以提前在輿情產生前就及時回應解決;另一方面,如果輿情產生,意見領袖的話語也能夠被他人所信服。
(三)定期做好網絡意見領袖的培訓
加強對網絡意見領袖的培訓和教育,通過定期舉辦相關講座、培訓課程、交流學習等活動,如每月一次的班級輿情委員例會,定期進行網絡素養等專業化培訓,提高他們的媒介素養和責任意識,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互聯網傳播規律和技巧,使其在輿情引導工作中發揮更大更重要的作用。同時,制訂多元化的培訓內容,并增加內容的深度和廣度。
(四)建構網絡意見領袖的保障機制
為確保網絡意見領袖能夠持續、穩定地發揮在高校網絡輿情引導中的作用,高校需要建構完善的保障機制。這不僅包括提供平臺和資源支持,還需要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和考核機制,以激發網絡意見領袖的積極性。例如,陽明學院每年會進行“十佳輿情委員”的評選,建立健全輿情委員的相關激勵機制和考核機制,通過表彰和獎勵優秀的網絡意見領袖,可以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和創新精神。此外,高校還可以通過設立相關獎學金、提供實習機會等方式激勵網絡意見領袖。
(五)學校與網絡意見領袖建立合作機制
高校與網絡意見領袖之間的合作是推動學校形象建設和輿情處置工作的重要途徑。為實現這一目標,高校應當積極與網絡意見領袖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通過定期交流和信息共享,高校可以及時了解學校網絡輿情的動態,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和需求,從而更好地調整和優化學校的相關工作。同時,網絡意見領袖也可以借助高校的平臺和資源,擴大自身的影響力,更好地發揮其在學生中的引領作用。此外,高校還可以與網絡意見領袖共同開展一些有針對性的項目,如輿情監測、危機應對、正面宣傳等,通過合作,雙方可以實現優勢互補,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
結束語
綜上所述,以班級輿情委員為代表的高校網絡意見領袖在高校網絡輿情引導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應充分重視這一隊伍的建設和管理,通過提供支持和培訓,依托班級輿情委員搭建與廣大師生之間交流互動的渠道與平臺,充分發揮他們在維護校園和諧穩定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時,班級輿情委員作為高校網絡意見領袖的一員,也應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能力,充分回應學生的合理訴求,為高校網絡輿情的引導工作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高曉寧,韋浩冉,張孟偉.高校網絡輿情風險影響因素的系統動力學建模與仿真分析[J/OL].情報科學,1-11[2024-01-30].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2.1264.G2.20231013.1625.002.html
[2]方世南,徐雪閃.網絡意識形態安全中意見領袖作用研究[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1):87-96.
[3]崔興旺.高校網絡意見領袖的培養教育研究[J].中國報業,2023(6):88-89.
[4]梁偉,梅旭成.新時代高校網絡輿情治理的策略探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3(8):19-21.
[5]葉彥彤,董旭冉.學生組織參與高校網絡輿情引導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22,13(3):86-88.
作者簡介:買思思(1994— ),女,回族,河南焦作人,寧波大學,助教,碩士。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