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特種兵式旅游”后,新型旅游方式City Walk悄然流行,逐漸成為年輕人的“新寵”。“一人游京城路線”“私藏小眾胡同騎行路線”“夏日晚風氛圍感路線”“三伏天避暑路線”“日行2萬步路線”……社交平臺上,新老City Walker曬出的City Walk方式和路線五花八門,他們試圖用自己的方式,去解鎖一座城市的不同面。不過,與高強度、快節奏的“特種兵式旅游”不同的是,被譯為“城市漫步”的City Walk,強調的是一種隨遇而行的松弛感,以及慢節奏的沉浸式體驗。
◎隨風生長的“City Walk+”
“北京發布”(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官方微博)曾發布過一則“中軸線漫步指南”,從鐘鼓樓開始,經萬寧橋、故宮、太廟、社稷壇、端門、天安門、正陽門,一直向南至永定門,含永定門兩側的天壇、先農壇,全長7.8千米,共同構成北京的城市中心,如按1步80厘米來計算,沿著北京中軸線走一個來回,需要將近2萬步。
在City Walk的基礎上,許多年輕人也在不斷進行二度創造,試圖創建屬于自己的一套旅游規則,從而形成更加個性化的新玩法,如“City Walk+攝影”“City Walk+美食”“City Walk+穿搭”等組合方式的涌現,也在不斷延伸著City Walk的意義半徑。
City Walk切中了這屆年輕人“松弛感”的命脈,據某社交平臺City Walk趨勢報告顯示,從City Walker的年齡段分布情況來看,24歲至28歲人群占比最多,達28%;其次為19歲至23歲,達22%。由此可見,“95后”比“00后”、上班族比學生黨更熱衷于City Walk。
◎City Walk的背后,我們應看到
City Walk從字面上看,強調了人與城市、人與生活的互動;而從實際出發,其更像是近年來城市營銷玩法的濃縮版本。過去不少新式茶飲品牌靠城市營銷出圈并成為城市名片:長沙有茶顏悅色、廣西有阿嬤手作、西安有茶話弄、山東有阿水大杯茶。也有品牌通過建立區域勢能,來擴展市場:比如喜茶選擇與熱門城市的文旅局聯合推出限定冰箱貼,樂事上線臨滄、武漢、西安鹵味限定薯片系列,打造微紀錄片展現城市美食文化等。
City Walk的出現,以一種更聚焦的方式,比如一條精簡的路線,貫穿城市經典坐標、場景,能夠讓品牌有方向性地打造品牌符號,借由消費者與城市的互動,讓大家產生對品牌的記憶,從而加強品牌與城市的聯系,并以此提供就業新機遇。
?與知名劇作、游戲IP深度融合的“劇情跑”體驗
2022年8月,運動健身平臺Keep就與大熱連續劇IP《甄嬛傳》獨家合作上線“劇情跑”,圍繞北京、上海、廣州等八大城市,摘取原劇中的精彩片段作為劇情章節,讓用戶從第一視角親歷經典名場面,感受一把跑步與宮斗結合,“回到清宮做小主”的新奇體驗,也向大眾提供了更為輕松愉悅的跑步形式。
試想一下,當你打開軟件,進入“劇情跑”,就能變身經典IP中的人物角色,在貼合劇情的語音指導下,你一邊跑步,一邊將自己代入情境中。一場酣暢淋漓的運動結束,在劇情中,你獲得了無可比擬的沉浸感;退出軟件,你變成了主宰自己身體的英雄。
這種感覺,是不是比一般的跑步運動有趣多了?
據了解,該系列課程上線不久,跟練人數就已突破百萬,還有不少用戶在站內留言區發布“好評”“催更”等內容,這無不昭示著“劇情跑”的火爆。
在IP的選擇上,除了《甄嬛傳》,Keep還推出了《和平精英》《王者榮耀浪出五殺》《金幣大作戰》《極速營救》等吸引男性玩家的主題劇情。
劇情策劃
負責策劃作品的主要劇情方向、框架和基調,對人物形象和人物關系進行塑造和處理,根據游戲情境制定游戲開發路線,編寫情節提綱,構筑和設定完整世界觀,設計任務和對白的創作人員,該崗位多分布于北京、上海、杭州等一二線城市,二線以下城市招聘人數較少、薪資較低。
薪資水平:BOSS直聘數據顯示,Keep策劃專員的薪資為15k—25k/月,與該崗位在全國的平均薪資水平基本持平。
?“一站式打卡”的街區集合新玩法
City Walk里還有一種集街區、品類為一體的類型路線頗受歡迎。這類路線基本上一次性覆蓋了同一品類,或者相似品類,主打一次性滿足消費者的體驗,俗稱“一站式打卡”。比如北京的東四胡同、南鑼鼓巷、798藝術區聚集了一批咖啡甜品店,重慶紫薇路號稱小曼谷,經營著各種格調的酒吧,浪漫氣息拉滿……
近兩年,各地都在積極打造“復古街巷”“特色街區”“夜經濟”,不少商業綜合體還將城市特色融入其中。去年上半年,全國新開業的商業項目數量就高達125個,不乏一些重點標桿項目,如南昌武商Mall、文旅商業蟠龍天地、北京潮流商場DT51、西北首個生態園林式購物中心西安南飛鴻·樂薈中心……這些商業綜合體可能不在核心景區,但往往符合City Walker的口味。更進一步,只要躋身City Walk線路,再小的門店都有亮相機會;只要消費者能走出家門,流動起來,商業和消費自然也就活了起來。
街區設計改造師
負責對文化主題街區進行空間規劃、設計和執行的專業人員,他們會參與該項目的選址、定位、空間規劃、形象設計、施工監督的全過程,為入駐店鋪提供全方位的設計服務。該職業需要擁有廣闊的視野、富有創意的想象力和豐富的商業知識,以及一定的文化藝術素養,能幫助商業街區項目構建獨特、具有競爭力的品牌形象。該崗位多分布于北京、上海、成都等一二線城市,二線以下城市招聘人數較少、薪資待遇較低。
薪資水平:BOSS直聘數據顯示,成都某知名企業的街區設計改造師的薪資為8k—13k/月,與該崗位在全國的平均薪資水平基本持平。
?城市深度游成為年輕人的心頭好
馬蜂窩App發布的《當代年輕人旅行圖鑒》中曾提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旅行中的自我定位已從過去的“參觀者”變成了如今的“體驗者”,他們希望親身融入當地,感受寫進城市街巷的人文歷史,以及最地道的風土人情和生活方式。
揚州皮市街浮生記書店店主杭樹志每年都會推出一張City Walk手繪地圖。地圖以書店為中心,標注了從書店出發步行半小時可達的小眾景點。杭樹志說,地圖上推薦的地方都是自己步行覓得,每年都會更新。“地圖里有一個叫‘大武城巷的地方,那里的巷子又細又窄,但非常漂亮。”杭樹志說,旅游團一般不會專門來看這種老巷子,但游客如果想要了解揚州的古城風貌,在這條巷子里漫步就會特別有意思。
去年暑期以來,從北京、上海到廣州、成都,幾乎各大城市都有人在組織收費的City Walk活動。專家認為,付費City Walk項目的出現,對文旅從業者和城市來講,是一種新機遇。消費者到一座城市City Walk,不但可以了解這座城市的文化,還會在當地產生一連串的消費。游客借助社交平臺自發進行內容傳播,也有助于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City Walk主理人
依據City Walk的現實需求、潛在需求和城市資源優勢,為城市微旅行線路的探索和開發提供全程策劃服務的人員。這一新興職業的從業者大部分為兼職人員,通過提供豐富多樣的城市微旅行活動,促進城市消費和就業,但因為缺乏統一的文本、線路、解說等,各City Walk主理人團隊的服務水準參差不齊,費用定價缺乏統一標準,甚至容易產生各種糾紛。目前,一般由市文旅局的市場處負責監管旅行社涉及市場的業務,對于不合規的行為,他們會及時處理。但是,付費City Walk是新興事物,很多付費City Walk都是個人行為,和旅行社無關,所以尚未被納入監管范疇。
薪資水平:City Walk主理人通過策劃和跟進旅游服務來收取報酬,一般按照活動內容收取300—3000元/次的費用。
◎City Walk之后,再來體驗一把School Walk
《中國旅行消費趨勢洞察白皮書(2023年版)》顯示,2023年旅行消費的四大新趨勢可概括為小眾獨特、自在松弛、未知驚喜、深度在地,而這些體驗,大學校園也可以給你,你有沒有想過到心中向往的大學校園里走一走呢?
漫步華科大:遇見最美森林大學
【School Walk路線】
從南大門進入華中科技大學(以下簡稱“華科大”)校園,就到了位于中軸線上的南大門廣場。上世紀六十年代建成的毛主席像,矗立在廣場中央,大氣宏偉、莊嚴肅穆,與身后的南一樓,一同構成華科大的標志性記憶,這是武漢市第一座毛主席全身塑像,不僅承載著華科大的歷史,也是代代華科大人的寶貴精神財富。
自華中路順延而下,來到校史館,映入眼簾的是恢宏又充滿歷史韻味的朱紅色建筑。順著時間的維度,這里承載著華科大七十余載的文化沉淀。
佇立于校史館西側的便是主校區圖書館。館內藏書豐富,學識與底蘊在此處匯聚,綿延書香于此處傾撒。“沉靜自持,厚學博聞”不僅是文獻典籍間的歷史低語,更是華科大傳承更新的不褪底色。
由厚學路口交叉而過,便來到了青年園——一處占地4萬平方米的校內園林。這里鐘靈毓秀,風輕水綠,日光與月輝一同見證,四時與節氣循環交替。
穿過青年園,瑯瑯書聲、悠悠笛聲悠揚婉轉,引人入勝。眺望遠處,只見風霜浸染的建校紀念碑靜立于蒼翠蔥蘢中,見證著華科大光陰的流逝。
沿著南一路向東,可以見到漂亮的紅磚、精心處理的裸露的鋼筋水泥、大片的玻璃一起組成的蘇式建筑群落,這里的每一棟建筑都各有特色,卻又相輔相成,構成了這方開放、充滿藝術氣息的學術交流基地——梧桐語問學中心,這里也是華科大最浪漫的地方之一。里面的九思書苑是一個以學習共享、文化附加服務、教育延伸課堂、文化休閑為主的校園閱讀體驗中心,是華科大精神的文化新地標、優質公共文化空間,在里面,你可以看到一系列華科大的周邊,從校徽徽章到明信片,從精美書簽到文創衣飾。
最后沿醉晚路南下,翠綠的一泓湖水映入眼底。幾折石橋,一方涼亭,醉晚亭紅色的外墻與碧綠的湖水交相輝映,還有滿塘的荷花點綴其中,與沿途路過的學子憩息于此,獨享一份靜謐,在夏日感受“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詩情畫意。
到海大走一走,聽海風與鋼琴二重奏
【School Walk路線】
一走進中國海洋大學(魚山校區)的東大門,撲面而來的便是古樸厚重的歷史氣息,海大魚山校區始建于1898年,其曾是俾斯麥兵營舊址,現為海大水產學院。
聞過了水產館的玉蘭花香,向人魚廣場方向緩緩移步,那里有一座獨屬于海大魚山校區的標志性人魚雕塑,一直是歷屆海大學子的合影圣地。
穿過人魚廣場沿桃海路一路西行,來到海洋生物博物館,館內陳列著藻類標本、貝類標本、魚類標本、海洋哺乳動物標本、鳥類標本等3000多件海洋生物標本,有“海洋哺乳動物世界”“古化石走廊”“海洋無脊椎動物展廳”“海洋魚類展廳”“回憶長廊”“海洋藻類”等展廳。走出海洋生物博物館,隱隱聽到有琴聲流出,循聲而望,是海大藝術系學生的琴房樓。
伴著琴聲和西南面吹來的海風沿櫻海路繼續走,依次映入眼簾的是建于1921年的勝利樓和六二禮堂,它們均為日本殖民者侵占青島時期所建,1949年6月2日因青島解放而得名,在這兩棟建筑前,可充分感受歷史和現實的碰撞交融。
而后繼續沿西南方向穿行,來到青島市美術館,它是青島現存古典風情的歷史優秀老建筑之一,置身于中國傳統建筑特有的黃瓦紅墻的“包圍”中,它以三進布局,融羅馬柱廊式、中國宮殿式、阿拉伯式三種不同的建筑風格于一體,不僅具有歷史的沉淀、文化的厚度,更是一處極具游覽價值的觀光地。
沿青島市美術館的外墻繞行,故宮同款紅墻和雕琢著精致花紋的金黃琉璃瓦觸手可及,道路兩旁是郁郁蔥蔥的法國梧桐,盡顯莊重和浪漫。道路拐角處,對稱鑲嵌著“大學路”和“魚山路”漢白玉材質的路牌,在紅墻的映襯下,格外亮眼,這是整個大學路網紅墻的絕佳打卡點。
炎炎夏日,約上三兩好友,一起到大學校園逛逛吧,相信你會有不一樣的體驗和收獲。
編后語
“了解一座城市最快的方式一定是City Walk,同時也是在和城市對話。”“不要設定目的地,不要趕時間,我們就抱著探路的心情能走多遠就走多遠。”“忽略掉炎熱和人潮,與城市的對話不一定是滔滔不絕,也可以是記錄瑣事,隨遇而行就是City Walk的意義所在。”
City Walk使熱衷去往其他城市旅行的年輕人,開始將目光放在景點之外的其他城市空間,充滿歷史厚重感的古建筑、設計感十足的書店、有格調的咖啡廳、特色小酒館,甚至菜市場……都可以成為他們漫游其中、感受一座城市氣息的絕佳場所;City Walk允許旅行者聆聽城市的脈搏和呼吸,觸碰城市最深層的有趣靈魂,將生活慣性升華為求知、感悟、回味的文化路徑。就此,其已經超越了“旅游”的范疇。City Walk的前景或許猶未可知,但我們可以確定的是,“生活在別處”不是唯一的選擇。換個角度看,生活就在此處,就在眼前,就在當下,就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