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一則“入職高校行政崗,我的濾鏡碎了”的話題沖上熱搜,引發眾人關注與討論。一些高校行政崗的從業者通過社交媒體和新聞渠道,公開表達了對自己工作的不滿。他們中的許多人最初被高校行政崗穩定的工作環境和體面的社會地位所吸引,但入職后發現現實與預期存在較大差距。
高校行政崗,是指包括面向老師的科研處、工會、人事處、財務處、后勤處等崗位,也包括面對學生的教務處、就業處、學工處、圖書館等工作,是在一所高校中負責后勤行政的工作人員的統稱。
頂著老師頭銜干銷售領文員的工資?
大學老師給人的印象便是工作輕松,待遇好,崗位穩定,不用坐班。尤其是行政崗位,不用承擔各項考核壓力,不用擔心被末位淘汰,更不用為學生的升學和就業發愁,出問題也不用擔責,走到哪里都被學生稱為“老師”。當一個應屆畢業生擁有了“高校老師”的頭銜,絕對會在親朋好友間收獲一眾羨慕的贊嘆。
但只有高校行政人員知道這份“神仙工作”的另一面。一位化名為YY的研究生分享了自己的經歷,她身處一線省會城市,卻只能拿4000元的固定工資。工作內容技術含量不高,但需要根據領導、學生的需求隨叫隨到。相比被稱為“高校老師”,YY覺得自己的工作和打雜、保安沒什么兩樣。但無論她怎么解釋,換來的都只有“你已經很好了”的勸誡?!爱吘梗瑳]有人會相信一個正在做所謂‘神仙工作的人對工作的不滿”,YY說。在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后,她還是決定辭去這份從事了2年的行政工作。
2022年12月,研究生畢業于QS世界大學排名前100的英國某院校的小路終于找到了一份高校行政的工作。大學階段,小路對就業并不上心,直到求職時她才發現自己作為文科生的選擇十分有限。她嘗試過文化藝術機構的相關工作,卻發現連基本生活消費都無法保障,而自己所學專業的對口工作一般分布在政府部門,如果不想進入體制內,只能完全拋下曾經的學業,選擇最容易被替代的邊緣職能崗位。
“既然如此,我為什么不直接找個一畢業就可以舒舒服服‘養老的工作?”在她的印象中,高校的行政老師每天朝九晚五,錢多事少。但是入職招生辦后,小路發現自己“頂著老師的頭銜,干著銷售的活,領著文員的工資”,不但沒有寒暑假,加班也是家常便飯,每年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出差,但是薪資待遇和文員一樣,付出和收獲不成正比。完全沒有當老師的感覺,工作技術含量也不高,隨時可能被取代。每天身上背負的KPI(關鍵績效指標)更是讓她焦慮不已——招生老師也要完成KPI,工作性質和銷售沒啥區別。在高校去編制化的環境下,他們不得不早做打算。
YY和小路的情況不是個例,預期與實際的不適配,是不少應屆生入職高校行政崗后遇到的最主要問題。
選擇“月亮”還是“六便士”?
自從高等教育從精英化走向普及化后,本科甚至研究生學歷已經不再意味著就業市場上的絕對優勢,而在這場激烈的競爭之中,人文學科的畢業生面對的競爭環境更為嚴峻。近年來,高校行政崗招聘的學歷要求也在不斷變高,不少高校招聘的人事代理等行政崗位都要求博士畢業,甚至會對求職者的年齡和畢業院校檔次作相應要求。
根據智聯招聘的數據,2023屆高校畢業生中,人文學科畢業生僅有41.3%獲得Offer,在所有專業中占比最低,這讓文科生們在畢業時都免不了一番選擇“月亮”還是“六便士”的糾結。
10年前就在某“985”高校做行政工作的谷雨認為,如今大家對高校行政崗的激烈競爭是不值當的。
當初谷雨畢業參加工作時,入職高校并不是熱門選擇,不少人更愿意創業或者加入創業公司。谷雨由于就讀的是小眾文科專業,就業面非常窄,且對社交關系、人際交往都不敏感,抱著“安安穩穩地做個基層工作人員也蠻好”的想法,選擇了高校行政工作。但10年的行政經驗告訴谷雨,大家評價行政“清閑、穩定”的話,其實只說對了一半?!肮ぷ骱禎潮J帐钦娴?,但工資確實不高;大家看到一些行政人員臉難看、辦事慢是真的,但我們每天在與學校各部門的溝通中如履薄冰,焦慮癥、抑郁癥的患病率很高也是事實。”
勝任這份工作所需要掌握的實際技能不算難,但作為服務學校各部門的工作崗位,其對人際交往能力的要求很高,但對個人能力的提升只能說是見仁見智。
高校行政崗向上發展的通道也不算清晰:“一方面是編制內的同事關系相對固定,位置很有限,而且職場關系也是盤根錯節。”并非每一個行政人員都能遇到良好的工作環境。
在社交媒體上,越來越多入職高校行政崗的年輕人開始對這份工作“祛魅”,吐槽這份工作沒有成長、讓人身心疲倦,但仍有不少人鍥而不舍地想要走進這座“圍城”,一窺城中的風景。
離職5年后重新回到南方某高校任職行政的Christina認為,年輕人對高校行政工作的喜惡,往往會經歷一個“高峰—低谷—高峰”的過程。
Christina用“失而復得”形容自己這份工作。起初,Christina也對行政工作期待滿滿,然而工作一段時間后就開始厭倦。但當她換到體制外工作后,她才發現自己的不適感并不來源于工作本身,而是因為對工作的預期出現了問題。
“如果高校行政是年輕人的第一、第二份工作,不喜歡是比較正常的?!盋hristina認為,“那時真是沒有吃過苦,覺得工作一定是要100%滿意的?!?/p>
但親身經歷告訴她,高校行政已經是打工人滿意度序列中排名很靠前的工作了。于是去年年底,她又考回同一所高校,重新成為行政人員。
找工作,隔岸觀火不如身臨其境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找工作也是如此,想要知道一份工作究竟適不適合自己,首先要做好調查、摸清底細、了解清楚其工作內容和性質。以下對高校行政崗的情況做了一些簡單的梳理,以供參考。
【高校行政崗的具體事務】
行政崗是學校的職能支撐部門,是高校正常運作的堅強后盾。行政人員的工作主要分為行政事務和辦公事務,具體有后勤保障、制度管理、文書撰寫、關系協調等,一般學歷要求為碩士研究生及以上。
以某高校為例,從招聘要求中可以看出,行政人員的工作并不輕松,而且主要體現在人際交流方面??梢哉f,行政人員就像是連接高校內部或內外關系的齒輪,用以維持信息暢通,確保各項工作有效運行。
某高校行政崗位職責(截圖來源:高校人才網)
雖然同樣是行政崗位,但不同部門之間會存在較大的差別,所以在選擇上也有講究。一般來說,學校的行政部門會比學院的更忙,但也更鍛煉人,晉升發展的前景也會更好;而學院的行政工作相較于學校的會更自由,紀律性沒有那么強,如果所在的學院創收比較好,行政人員的待遇也是比較可觀的。
【高校行政崗的崗位性質】
目前,很多高校的行政崗和管理崗都有事業編制和非事業編制之分,擁有事業編制才能稱得上是大家口中工作穩定、收入可觀、享受固定假期和各種福利待遇的“好工作”;而非事業編制一般為勞務派遣,雖與事業編制同工,但只能實現基本工資上的同酬,在福利待遇方面與事業編制還是有所區別的,比如享受不到高校的住房福利、節日福利,晉升空間有限,薪資待遇較低,歸屬感不強等。
【高校行政崗的優劣勢分析】
優勢:工作穩定,旱澇保收;社會地位高、受學生尊敬;享有固定節假日及寒暑假期。
劣勢:晉升空間狹窄,發展前景有限;紀律相對嚴明,注重人際交流,對情商要求較高;工作較為瑣碎繁重,容易消磨意志,產生倦怠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