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星羽
成都古蜀蜀錦研究所所長胡光俊的親傳弟子,成都古蜀蜀錦研究所生產技術總監,四川省地理標志產品保護促進會蜀錦專委會主任。
非遺蜀錦,千年傳承的錦繡之美,如今以創新之姿煥發新生。我們巧妙地將這一古老技藝與現代文創設計相結合,打造出獨具特色的蜀錦包包和配飾。蜀錦包在保持蜀錦面料原有的典雅華貴的基礎上,加入了現代流行的包型設計,以及人性化的細節處理,讓包包不僅美觀大方,也更加方便實用;蜀錦飾品也融入了現代設計的創新元素,精選優質蜀錦面料,經過精細剪裁和巧妙搭配,打造出款式多樣、獨具特色的蜀錦飾品系列。這些產品都散發著濃郁的傳統文化氣息,同時又不失現代時尚感。它們不僅是美的象征,更是對非遺文化的傳承與弘揚。用這些蜀錦飾品點亮生活的色彩,感受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共同見證非遺文化創新與文創創新的無限可能。
姜麗萍
四川錦衣天承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師從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蜀錦織造技藝省級傳承人胡光俊。成都大學中國-東盟藝術學院蜀錦蜀繡研究所研究員。
蜀錦手拿包以蜀錦為主題衍生創作,是結合傳統工藝與現代設計的時尚配飾。它以蜀錦為主要材料,不僅具有實用性,更展現出獨特的藝術魅力。蜀錦手拿包在材質上選用了優質的蜀錦,經過精心設計和制作,展現出精美的圖案和細膩的手感。在風格上,蜀錦手拿包展現了簡約風和中國風等多種特色。其圖案和色彩寓意吉祥、幸福等美好愿景,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價值觀。無論是搭配傳統的旗袍、漢服,還是現代時裝,都能展現出獨特的韻味和個性。此外,它還承載了文化傳承的使命——通過將傳統蜀錦技藝與現代時尚元素相結合,讓更多人了解和認識蜀錦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時,它也成為展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窗口,讓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張玉碟
就讀于四川文化產業職業學院文物修復與保護專業,畢業后進入成都古蜀蜀錦研究所工作。師從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蜀錦織造技藝省級傳承人胡光俊。
連珠龍紋錦為阿斯塔那古墓群出土的唐代織物,現存于新疆博物館。這塊古代絲織物證實了雙流縣(現雙流區)早在唐中宗景云元年為蜀錦的出產地。蜀錦的織造工序繁瑣精細,涉及四大工種、近70多道工序,需要團隊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在織造中,設計圖不能直接使用,需要設計師對圖案進行二次轉譯,也就是我從事的工藝設計部分中的意匠設計。意匠設計是蜀錦織造技藝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它影響到最終織出的蜀錦圖案是否完整,是否有立體感與呈現的效果如何。在織造連珠龍紋錦過程中,團隊結合漢唐時代蜀錦紋樣的風格,對原圖案進行多次修改,最后上機織造,才有了這幅連珠龍紋錦蜀錦擺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