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月荷
“文藝兩新”人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四川省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陜西省詩詞學會學術部副主任,綿陽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副秘書長。
作為一名“文藝兩新”人員,自加入四川省文藝評論家協會以后,我便把寫出充滿溫度的文藝評論文章作為自己應當肩負的責任和使命。我始終認為,作為文藝評論者必須做好五個方面的工作:一要堅持追求作品的至善至美,以有力量有見地的文字打動人心;二要深入了解、研究、思考作品所表現的時代主題,創作出與人民同心同頻、反映時代脈搏的優秀作品;三要確定研究作品的視角,努力寫好每一篇文藝評論文章,深入挖掘作品的內涵;四要在弘揚勞動精神、家廉文化和詩歌功能性上求索,關切當下時代所需要的內容,發出自己的聲音;五要挖掘身邊人的作品和故事,并講好身邊人的故事。作為一名“文藝兩新”人員,我將堅持公道直言、實事求是,希望以己之力,為新媒體條件下的文藝評論貢獻一份自己的微薄力量。
盧玉林
青年民族男高音,中共黨員,退役軍人,四川省獻禮建黨百年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青年評論人才培養項目學員,四川省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四川省音樂家協會會員,四川省教育學會會員,四川天府新區元音小學兵教師。
在文藝評論創作的道路上,在充滿創造與激情的領域中尋找自己的聲音和位置,我深感作為一名“文藝兩新”人員的責任與使命。創作于我而言,既是情感的釋放,也是思考的凝練,更是一次次靈魂的觸動和洗禮。自我加入了四川省文藝評論協會,遇到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和前輩,他們的支持和鼓勵讓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創作之路。我也明白,創作之路并非一帆風順,常常會遇到挫折和困難。但正是這些挑戰讓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念和追求,也讓我更加珍惜每一次的創作機會。最后,我要感謝所有支持和關注我的讀者,在未來的日子里,我會繼續努力創作出更多優秀的作品,與君共享藝術的美好和感動。
趙文溱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新文藝群體委員會副秘書長,四川省文藝評論家協會新文藝群體專委會副主任,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成都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成都詩婢家美術館館長。
我與馬識途先生的相識,源于我在詩婢家美術館的工作,轉瞬也已經19年。我參與了馬識途先生的每一次重要的展覽,在和馬老的接觸中,覺得他更像是一本書籍,載錄了馬老的生活態度。馬老的一生,“不悔”占據了重要位置,只要自己看重和喜歡的,怎么做、付出什么都絕不后悔。或許馬老深知于此,無數次面臨絕境,都能毅然面對。哪怕百歲之后,依然意志堅定,筆耕不輟,分別在100歲、105歲和107歲辦展,甚至在107歲出版《馬識途西南聯大甲骨文筆記》,讓我十分動容。馬老的一生,都是傳奇。如今,馬識途先生雖已離開我們,但其不管是為革命出生入死,還是為了將更多的革命事跡讓大家知曉而堅持文學創作,亦或是為了寒門學子而以書法立心設立獎學金……他都把為祖國奉獻作為自己的人生燈塔,他的革命精神將永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