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木邨、千頭利木奴主人,小字司也。齋號:半硯樓、二方堂、借樓、天授石室、大方堂、窗含九天樓、云鄰居。書畫家,美術研究者,評論家。四川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四川省書法家協會會員,四川中國畫焦墨研究會會長,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資深館員,四川省原創書畫交流協會藝術委員,成都市美術家協會原常務理事等。
深入生活,是畫家生存之道。就生活而言,人們不可能沒有它。凡生活中沒有過的東西包括人的思想,不是沒有,是我們要去尋找、探求,新事物就是通過反復不斷的追求、發現到開創、發展。每一個畫家在從學習繪畫的那一天開始,就在想著有一天能找到某種新的途徑,悟得某種智慧而最終總結出某種前人既無,后人又可得以啟迪的東西來。生活是漫長的,加強學養,改造自我也是漫長的,更是艱辛的。俗話說:“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只有有心意的人才愿下苦功夫。作為一個畫子丹青需要不斷地提高自我修養和樹立正確的學術思想,中國畫是一種高素質的文化,沒有文化,缺乏知識,莫言畫家。知識源于讀書,文化源于生活。要具備扎實的功夫,非一日之寒。不要假借創新而把中國畫作簡單化、膚淺化的理解,如果只要玩點新花樣,搞點特技,表面看來與眾不同就是創新的話,則是一種極大的悲哀。只有艱苦地走深入生活的路,才是中國畫創新的正道。只有找到了新的內涵、新的意境、新的情愫,才可能產生新的思想與風格而決定新的形式、新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