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志民
馬克思主義19世紀40年代誕生于歐洲,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里,遠在東方的中國人并不知道馬克思、恩格斯和馬克思主義,但馬克思、恩格斯卻關注著中國,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后,他們先后發表了十多篇與中國相關的文章,聲討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的侵略行徑,給予中國人民道義上的支持。這在當時的西方國家幾乎是絕無僅有的。馬克思、恩格斯在文章中還高度肯定了中國為人類文明作出的貢獻,并關注著中國的未來。20世紀初,在中國人民因屢遭帝國主義侵略感到前途迷茫的時候,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為苦苦探尋救國救民真理的中國人民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全新選擇,中國人民的命運從此開始發生根本性轉變。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以后,為中國的先進分子所接受,這些先進分子將其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創立了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將其與中國具體實際和時代特點相結合,產生了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在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中國先后開創出中國特色革命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使中國的革命、建設、改革取得了偉大勝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先后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黨的二十大又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和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正是根據中國社會發展的這種歷史過程和實踐經驗,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馬克思主義在黨和國家事業全局中的根本性地位。在黨的二十報告中他再次強調,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興黨興國的根本指導思想。實踐告訴我們,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這個論斷是一個關系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全局的理論和實踐問題,對其進行全面系統的理論研究和闡述是十分必要的。
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恩格斯為了實現無產階級和全人類解放,經過終身科學研究和不斷總結工人運動實踐經驗,在批判地吸收人類優秀文明成果的基礎上所創立的革命理論。它在誕生以后的170多年里,從歐洲傳播到世界各地,為越來越多的人所掌握,深刻地改變了世界,也極大地改變了中國。那么,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在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辯證唯物主義是最根本的,它揭示了世界存在和發展的一般原理和規律,包括世界的物質統一性的原理、世界是普遍聯系和永恒運動的原理、世界是可知的原理、認識是辯證過程的原理、對立與統一的規律、量變與質變的規律、肯定與否定的規律等。這些原理和規律對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都是適用的,是我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最基本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馬克思、恩格斯把辯證唯物主義應用于研究人類社會,創立了歷史唯物主義,系統地揭示了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原理和規律,包括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階級斗爭是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和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生產關系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要求以及上層建筑要適應經濟基礎發展的要求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等。馬克思、恩格斯在對人類社會的研究中,著重研究了資本主義社會,尤其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關系和由它所決定的階級關系,揭示了資本主義剝削的秘密,創立了剩余價值學說。所有這些為我們認識和改造社會提供了理論武器,對于我們認識和改造人類社會具有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對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十分重視,先后組織中共中央政治局進行了多次集體學習。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號召全黨和全國人民要學習馬克思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特別指出要“堅持和運用馬克思主義關于世界的物質性及其發展規律,關于人類社會發展的自然性、歷史性及其相關規律,關于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發展的規律,關于認識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等原理”。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核心,是貫穿于馬克思主義中的立場、觀點、方法。馬克思主義立場是人民立場。馬克思認為:“歷史活動是群眾的活動”,廣大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動歷史前進的動力,站在人民的立場,也就是站在了世界上大多數人的一邊,自覺為無產階級和全人類解放事業而奮斗,也就是站在了歷史發展的一邊,自覺為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而奮斗。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恩格斯明確地把共產主義運動稱為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人民立場對馬克思、恩格斯來說是最根本的,這是他們一切工作和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他們進行理論研究、領導和參加各種革命斗爭,都是從這個立場出發的。正因為如此,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全黨和全國人民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關于堅守人民立場的思想,強調這是尊重歷史規律的必然選擇,是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自覺擔當。除此之外,我們還要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和方法,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提出的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群眾觀、階級觀、發展觀、矛盾觀等。
馬克思、恩格斯研究哲學和政治經濟學的目的,是為了找到無產階級和全人類解放的道路。他們通過研究哲學發現了唯物史觀,通過研究政治經濟學發現了剩余價值學說,使社會主義從空想變為科學,開辟了無產階級和全人類解放的道路,指明了社會主義是人類由必然王國到自由王國的飛躍,共產主義是人類最美好的社會。他們科學地論證了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必然性,找到了無產階級是實現這個歷史變革的社會力量,指明了無產階級革命是實現這個變革的必經途徑;他們在批判舊社會的基礎上對未來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過程、發展方向、一般特征作了科學預測和設想,形成了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他們指出社會主義是不斷發展和改革的社會,它通過無產階級專政和社會主義高度發展最終會過渡到消滅階級、消滅剝削、實現人的全面自由發展的共產主義社會。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對于我們認識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對于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對于我們推進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探索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共產黨執政規律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必須認真學習和研究。
馬克思主義誕生于19世紀中期的歐洲,但它的理論品質使其價值和影響遠遠超越了歷史和地域的局限性,成為整個人類精神的精華。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所指出的:“馬克思的思想理論源于那個時代又超越了那個時代,既是那個時代精神的精華又是整個人類精神的精華。”習近平總書記把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質歸結為四個方面: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創造性地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馬克思主義是人民的理論,第一次創立了人民實現自身解放的思想體系;馬克思主義是實踐的理論,指引著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動;馬克思主義是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始終站在時代前沿。對于馬克思主義這些理論品質的內涵以及馬克思主義為什么具有這些理論品質,習近平總書記已經作出了精辟的論述,在此不再重復。這里需要強調的是,這些理論品質為什么使馬克思主義行。
第一,馬克思主義作為科學的理論,為我們提供了認識和改造世界的理論武器。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能夠成為我們的指導思想,根本原因之一在于它揭示了自然、社會、人類思維的一般規律,這些規律在真理和規律體系中是最高層次的,對于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具有最廣泛的和最根本的指導意義。這就使它能夠超越具體時空局限,成為整個人類不斷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我們說馬克思主義并沒有結束真理,而是開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首先就是從這個意義上說的。
第二,馬克思主義作為人民的理論,為我們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動歷史前進的人間正道。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重視馬克思主義的這個優勢。他強調在馬克思之前,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的理論都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馬克思主義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場探求人類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學的理論為最終建立一個沒有壓迫、沒有剝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會指明了方向。馬克思主義之所以具有跨越國度、跨越時代的影響力,就是因為它植根人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動歷史前進的人間正道。
第三,馬克思主義作為實踐的理論,是我們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行動指南。馬克思指出,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為了實現改造世界的任務,馬克思提出了實踐的觀點,創立了實踐的理論,指引著人們通過認識—實踐—再認識—再實踐的往復過程,不斷地發現真理、檢驗真理,不斷地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實踐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精髓和巨大優勢,是我們認識世界、把握規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
第四,馬克思主義作為不斷發展和開放的理論,充滿著無限的生機與活力。馬克思主義是與時俱進的理論,隨著實踐的發展而不斷發展,并不斷吸收人類創造的文明成果,充滿著無限的生機活力。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一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就是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們的后繼者們不斷根據時代、實踐、認識發展而發展的歷史,是不斷吸收人類歷史上一切優秀思想文化成果豐富自己的歷史。因此,馬克思主義能夠永葆其美妙之青春,不斷探索時代發展提出的新課題、回應人類社會面臨的新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