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高職酒店專業為研究對象,以餐飲服務與管理課程為載體,從守正“價值正”、守正“文化正”育人模式、創新“信息化”、創新“體系化”教學模式四個方面,探討勞動教育“課堂革命”的可行性路徑,研究勞動教育“課堂革命”的典型案例,創建勞動教育“課堂革命”的評價體系。
[關鍵詞]酒店專業;勞動教育;課堂革命
2018年的全國教育大會強調要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長大后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2020年9月,教育部等九部門提出了“實施職業教育三教改革攻堅行動,推動職業學校‘課堂革命適應生源多樣化特點”。2021年10月,《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強調“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強化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創新教學模式與方法”。上述文件的發布,表明高職院校強化勞動教育,一方面是落實新時代勞動育人目標的實際需求,另一方面是提升高職人才質量培養的必然要求。
一、高職酒店專業勞動教育“課堂革命”的必要性分析
提升專業人才培養質量,課程是核心要素、課堂是主戰場。“課堂革命”的重點在于改革傳統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和評價方式[1]。基于酒店人才培養存在勞動教育內容和形式單一、專業課程勞動育人功能尚未完全發揮等主要問題,勞動教育“課堂革命”勢在必行。
高職酒店人才勞動教育“課堂革命”守正創新的關鍵詞有三個:酒店人才、勞動教育、守正創新。酒店人才是研究對象,勞動教育是研究內容,守正創新是研究路徑。三點緊密銜接,缺一不可。酒店人才的核心競爭力源于其培養質量,源于其在社會競爭下的服務性勞動求存意識和服務性勞動求存能力;勞動教育關乎新時代高職院校酒店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勞動教育也是促進新時代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路徑;守正創新的實踐和研究是符合新時代社會背景下對酒店專業人才有效實施和實踐勞動教育的關鍵路徑。
二、高職酒店專業勞動教育“課堂革命”的具體路徑
(一)守正勞動教育“價值正”的育人模式
在酒店人才培養過程中,應該守正哪些勞動教育指導理論呢?要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勞動教育思想,把握勞動教育“培養人”的思想引領和價值導向問題,重視弘揚中華民族勤奮勞動的傳統美德,植根青年人才崇尚勞動的情懷,始終掌握時代發展方向和進步要求,持續推進高校勞動教育的創新發展。
馬克思主義勞動觀肯定“自由創造勞動”,奠定了勞動教育促進人自由全面發展的邏輯起點。在新時代高職酒店人才勞動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勞動觀為指導,向學生傳授勞動的本質和價值,為學生播撒熱愛勞動的種子。
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自由發展理論為我們詮釋了馬克思主義勞動觀,我國繼承其思想且持續不斷地創新,使馬克思主義勞動觀一直鮮活并歷久彌新。毛主席強調:“教育必須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勞動人民要知識化,知識分子要勞動化。”在當年的時代背景下,教育和生產勞動結合,培育具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是根本目標,也是一條重要的教育方針。新時代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要立足中國國情,強調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同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發展的根本途徑,將勞動教育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因此,在新時代背景下,要把馬克思主義勞動觀作為高職人才勞動教育的根本指導思想,始終推進酒店專業勞動教育
“守正”。
(二)守正勞動教育“文化正”的育人模式
在酒店人才培養過程中,要守正哪些勞動教育文化、發揮文化育人優勢呢?有觀點認為,勞動文化既是一種存在方式,也是一種價值體系,勞動文化是教育的精神動力。中國傳統文化認為勤勞是做人、做事、興國、安邦的根基。中國是五千多年的文明古國,農耕文化源遠流長,農業生產由來已久,勞動是刻在骨子里的思想意識。縱觀中國歷史長河,華夏兒女自強不息,用勞動創造了生活、創造了燦爛文化,不斷積累勞動智慧,在勞動中培養了互助和團結精神。他們發揮中國人的智慧和勤勞,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智慧結晶,四大發明、瓷器、青銅器、萬里長城、地動儀、造船、敦煌石窟、都江堰等,都是體現和凝聚勞動人民勤勞奮斗的碩果。“業精于勤”“民生在勤”“天道酬勤”等精神標識,鑄就勞動崇尚的文化,發揮文化自信的育人作用。
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文化是一個國家的軟實力,沒有文化自信,民族就沒有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家園,更無從談及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時代高職酒店人才如何增強文化自信呢?教師應該從哪些方面滲透呢?第一,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厚植文化自信。從《餐飲服務與管理》課程中挖掘節日文化、飲食文化、禮儀文化、餐具文化等,都是很好的勞育融合點。第二,從中國共產黨的革命文化中增強文化自信。在長時間的革命戰爭中,中國共產黨蹚出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塑造了長征精神、井岡山精神等偉大革命精神,形成奮發向上的革命文化。結合《餐飲》課程,因黃橋戰役而命名的黃橋燒餅、給紅軍戰士療傷擦腳的功勛之酒——茅臺,都是能夠自然融入勞動教育之中的素材。第三,從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提升文化自信。尤其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創造中國歷史的奇跡,打開了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大門,孕育了賦予明顯時代特色的精神和思想,堅守勞動文化之正。勞動模范、大師、工匠、傳承人等“兩勞一匠”精神,有助于培養酒店人才的職業精神,塑造酒店工作者和從業者牢固的勞動價值觀,對酒店人的未來職業發展尤為關鍵。
(三)創新勞動教育“信息化”的教學模式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酒店行業已進入數字化時代,數字思維和數字素養成為酒店專業人才必備的能力。未來市場“管理勞動、科技勞動、服務勞動、知識勞動等非物質勞動的作用逐漸凸顯”,要培養酒店人才的生存意識、生存能力、服務能力、數字化應用能力,還要具備“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新時代高職勞動教育要適當增加信息技術、智能手段等形式,在《餐飲服務與管理》課程中,以信息化資源支撐整個教學過程,使用的教學資源包括微課、課件、案例、動畫和虛擬仿真軟件等,使用的教學平臺包括學習通、職教云和教學資源庫。此外,課程還自主開發點餐小程序、擺臺小程序、酒水服務小程序以及二維碼掃碼點餐等。
在餐飲服務與管理課程的勞動教育中,一是培養學生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從擺臺的尺寸分毫不差到斟茶倒酒的一滴不漏,從正確的餐具使用禮儀到優雅的服務禮儀,都需要學生多看、多聽、多想、多練,才能具備“匠心”,通過信息化的方式,鞏固知識的同時,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二是培養學生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傳統飲食文化的習慣。引入2022北京冬奧會餐飲服務案例、中國-中亞峰會宴會服務案例等真實餐飲案例,讓學生觀看案例并自主搜索資料制作思維導圖,撰寫案例分析報告,學習實際工作中的服務標準,拓寬學生的視野。服務案例信息化設計是踐行勞動教育“信息化”模式的有效途徑。
(四)創新勞動教育“體系化”的教學模式
酒店專業人才的勞動技能主要以服務性勞動技能為主,包括中餐服務技能、西餐服務技能、酒水服務技能、咖啡制作技能等,還涉及語言表達和人際溝通等能力。在專業課程中滲透勞動教育“體系化”的教學模式能夠有效率地、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生的酒店職業技能,通過對中西餐菜品知識和服務、中西式面點知識和服務、中西酒水知識和服務的技能訓練,培養學生在學習中具備勤學苦練的精神和對服務守正創新的思維。一方面,通過專業課程挖掘勞動和專業結合點,引導學生深化勞動意識,奠定理論基礎;另一方面,通過大量的服務訓練實踐,體會勞動和職業的結合,增強職業勞動技能。
在《餐飲服務與管理》課程授課過程中,創建“336體系化”教學模式。336,即三條主線(教學內容主線、師生活動主線、勞動教育主線)、三個階段(課前預做、課中學做、課后深做)和六個教學步驟(匯、引、析、解、驗、評)。具體來講,匯成果是學生代表匯報課前自學任務;引任務是教師通過學生作品引出課堂任務;析重點環節,教師用問題互動的方式引發學生主動思考,抓住教學重點;解難點,通過信息化手段攻克教學難點,確保學生充分理解;驗服務環節,由小組組長安排,組織工作例會-小組成員分工-開展服務練習-進入正式服務并錄制視頻;評表現由企業導師、任課教師、學生自評和學生互評四個評價主體構成。
三、高職酒店專業勞動教育“課堂革命”典型案例
為更清楚展示餐飲服務與管理課程進行“課堂革命”的教學模式,本文選取了一個2學時教案《小細節 大服務 西餐菜肴服務三部曲》進行介紹。
(一)課前預做(自主性勞動 + 創造性勞動)
教學內容為學生課前登錄學習平臺觀看微課《西餐席間服務》:點餐服務、上餐服務、撤餐服務,小組討論、整理知識思維導圖,將作品上傳學習平臺分組任務,并依據微課中的服務流程細節方面的知識點完成課前測試。
(二)課中學做(技能勞動 + 服務勞動)
1.課前任務“匯”成果
教師播放小組作品,邀請最佳小組展示匯報,培養學生尊重他人勞動成果的意識。
2.觀看動畫“引”任務
教師提出問題、播放餐廳服務教學動畫,創設與實際崗位相對應的工作情境,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3.師生互動“析”重點
學生兩人一組使用西餐菜單和二維碼掃碼點餐,練習(開胃菜、湯、副菜、主菜、甜品)點餐服務。創新信息化點餐方式和個性化服務方式。
4.勞動技巧“破”難點
教師使用“三點支撐法”單手兩盤示范西餐上餐、撤餐服務,學生觀摩、跟練和自主練習。教師認真觀察學生練習情況,發現學生操作難點,播放3D動畫講解三點支撐位置,強調工作安全。引入2023年學姐服務“兩會”的事跡,激發學生學習勞動榜樣。此環節有助于講解勞動技巧、示范服務標準,培養學生守正科學勞動價值觀、守正技能大賽標準,創建職業自豪感、成就感、幸福感。
5.情境實訓“驗”服務
教師發布實訓要求、服務情境和任務打分表,驗收西餐菜肴服務三部分。學生各組輪流進行角色扮演,完成菜肴點餐、上餐、撤餐,并全程錄像。本環節有助于將實訓任務對接“崗課賽證”標準,增強學生守正服務勞動團隊協作的意識和踏實肯干的勞動精神、精誠的服務品質,培養對客服務的靈活性和創新服務思維。
6.總結凝練“評”表現
實訓服務進行四方評價和打分,即教師和企業導師點評、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總結學生勞動細節和任務完成情況,公布小組成績,展示學生職業畫像,分析學生服務的成長增幅。本環節培養學生守正“勞動光榮、技能寶貴”的勞動價值觀,使用學生畫像創新信息化方式展示學生勞動成果,有助于生成更科學、更準確的認知。
(三)課后深做(智能勞動 +衛生勞動)
學生按照餐飲服務標準,完成實訓室衛生打掃,守正應知應會的衛生勞動意識。教師推送服務案例設計報告任務單,拓展學生服務視野。將學生的案例報告放入“電子成長檔案袋”,培養學生“崇尚勞動,伴我成長”的責任感。
(四)“課堂革命”典型案例的考核評價體系
創建立體化、多元化教學的綜合評價體系,創建“師生共同”課堂,達到全過程、全方位育人[2]。針對學生存在對勞動認知和勞動能力不同的問題,本課程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考核評價,即過程性考核與結果考核相結合,學生自評、互評、教師評價和企業導師評價相結合,綜合評價與增值評價相結合,縱橫雙向考核學生的學習成效和成長變化增幅,實現課程評價的多元化。
本典型案例的具體評價包括課前測試(15%)、課中評價(50%)、課后評價(20%)、勞動素養評價(15%)四大方面。課前對學生進行勞動素養學情調查和分析,生成數據雷達圖。勞動素養的五個維度包括:勞動意識、勞動態度、勞動情感、勞動精神、勞動能力。課中依托小組服務性勞動任務成果進行四方(教師、企業導師、學生自評、學生互評)主體評價。此外,在評價方式上,既有傳統評價方式,也有大數據云教學管理平臺等第三方評價方式。課后通過測試、個人和小組作業等任務,對勞動素養再次進行評估分析,生成數據雷達圖,觀測學生的學習和勞動成長變化和增幅,實現科學的增值評價考核。總之,專業課程中的勞動教育評價以育人為導向,采用主觀和客觀方式強化量化考核和過程性考核,重點考核學生對勞動教育的體會與收獲,引導其形成正確的勞動價值觀。
結束語
高職酒店人才開展勞動教育的“課堂革命”,是落實立德樹人任務、提升職業教育質量、培育高職人才水平的核心之舉,也是一場系統性變革持久戰。勞動教育的守正創新促使“課堂革命”邁出了標志性的一步,更有助于培養新時代酒店專業合格的勞動建設者、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酒店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裴勇.“雙高計劃”背景下高職院校推進課堂革命的動因、主體與策略[J].教育與職業,2021(21):108-112.
[2]王曉燕,馮明卿,宋方宇軒.高職電子信息術類專業“課堂革命”路徑探索[J].中國電力教育,2023(3):65-66.
作者簡介:張雪蓮(1982— ),女,漢族,內蒙古奈曼旗人,天津海運職業學院,副教授,碩士。
研究方向:酒店餐飲服務、郵輪餐飲服務和中西餐飲文化。
基金項目:2023年度天津海運職業學院課題“基于數字化轉型的‘課堂革命探索與實踐——餐飲服務與管理課程為例”(課題編號:XJ2023-S-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