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書法家協會第四屆、第五屆、第六屆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央文史研究館書畫院院務委員,第三屆、第六屆中國書法蘭亭獎評審委員,四川省書學學會副會長,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四川省原創書畫交流協會顧問,武侯區書法家協會顧問,四川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出版有《中國書法史新論》《書法史求真錄》《中國近現代名家書法集:侯開嘉》《侯開嘉書法集》《四川大學名家美術作品集叢 侯開嘉作品集》等專著。
我的書法創作與學術研究基本上是同步的。創作觀念的獲得,往往來自學術研究。我以為書法創作必須順應書法史發展的趨勢,只有順應它的發展才有可能成功。清代碑學是書法史上新興的藝術思潮,距今僅有200余年的歷史,比之帖學,就顯得太年輕,還是一個青少年,正在成長壯大哩!它倡導的哲學理念、藝術觀念,建立的新審美觀,對今天書法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前輩書家于右任、林散之、陸維釗無不是順應碑學發展而取得成功的。碑學是個開放系統,它以善于吸取新資源、善于探索、善于自身調節為其發展特色。為此,我在這方面作了一些嘗試,成功與否,還待他人去評說。
我當然高興有人喜歡我的作品,但不希望人人都喜歡我的作品。
我的作品不求成熟,也不求完美;不求前后一致,也不求從一而終。只求其中有我的個性,有我的審美追求。“守駿莫如跛”,列為我的座右銘。
我沉迷于書法半個世紀,它已成為我生活中不可分的一部分。人問目標是何?我的藝術理想既不是成為太陽,也不是成為月亮,而只想成為一顆星星,在燦爛的銀漢中互不排擠,彼此親密,用光圈顯示出自己的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