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心先 張含梅
《博巴森根·出征》
兩百多年前,兩千多名嘉絨藏族武士為了保衛家園,趕赴千里之外的浙江寧波地區與英軍進行抗爭。雖然損失慘重,但這些勇士用鮮血和生命捍衛了家園和民族的尊嚴。因此,這群被清道光皇帝稱為“雄獅般勇猛的人”的戰士被賜予“博巴森根”的榮譽稱號。為了銘記英雄先烈,一曲以《博巴森根·出征》命名的藏族男子群舞作品被創作出來,這一作品通過舞蹈的形式,展現出嘉絨藏族文化和精神的魅力,傳達出誓死捍衛疆土的愛國主義精神,進而激發觀眾對民族歷史的自覺性。讓更多的人在藝術的熏陶下接受歷史的洗禮,銘記歷史傳承精神。
李延浩
《博巴森根·出征》編導。中國共產黨員,滿族。四川大學藝術學院舞蹈系主任,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舞蹈家協會理事,四川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四川省舞蹈家協會副主席。先后發表論文二十余篇,出版專著二部,專利一項,編創的舞蹈作品獲得國家級、省部級獎項四十余項。
鐘宏宇
《博巴森根·出征》編導。國家二級編導,四川省歌舞劇院舞蹈編導。連續三年擔任央視春節聯歡晚會舞蹈導演,創作作品多次榮獲國內外大獎,多次參與全國舞蹈大賽,如:中國舞蹈荷花獎、“桃李杯”舞蹈比賽、韓國首爾舞蹈大賽、四川省舞蹈新作比賽、四川省青年舞蹈展演等。
易? ?辛
《博巴森根·出征》編導。國家二級演員,四川大學藝術學院副研究員。曾多次榮獲國家級、省級獎項。多次代表中國由文化和旅游部指派出訪歐洲、亞洲、南美洲等多國進行訪問交流演出。多次受邀參加國家級、省部級等各大型演出活動并擔任主要演員及編導工作。
《毛詩序》有言:“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可見,舞蹈的傳達能力強,在表情達意上起到重要作用。《博巴森根·出征》是一部帶有民族特色的舞蹈作品,是以一百多年前嘉絨藏族男兒為抵御外侵,不遠千里赴浙江寧波一帶抗擊英軍為題材創作的男子群舞,表達了藏族人民的愛國情懷。
舞蹈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產生的藝術形式之一,起源于奴隸社會。到了秦漢時期,舞蹈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特色。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民族題材舞蹈作品《博巴森根·出征》通過肢體語言和形體動作,將博巴森根文化中的情感和價值觀傳遞給觀眾,使觀眾身臨其境地感受那個時代的壯麗英勇和嘉絨藏族的獨特文化,從而引發觀眾對歷史的思考。此外,作品中還融入了鍋莊舞的元素,使舞蹈更具地域特色和文化內涵,豐富了作品的表現形式和藝術層次。
首先,從藝術性的角度來看,作品展現了極高的審美價值、藝術表現力。《博巴森根·出征》作品的創作過程非常嚴謹,從最初的構思到最終的演出,每一個步驟都經過了精心設計和反復推敲。為展現民族舞蹈特色,呈現一個朝氣蓬勃、精神昂揚的舞蹈作品,我們在舞蹈動作上進行了編排設計,突出強調動作的流暢性和舞者的默契,讓舞蹈產生強烈的韻律感。舞者們的身體動作和舞步緊密相連,呈現出一種流暢而有力的舞蹈質感。同時,我們在舞蹈中加入了刀舞,增添舞蹈的動感和戲劇性,頌揚嘉絨藏族男兒手握嘉絨藏刀,不畏生死、浴血奮戰、抵御賊寇、護我國家的民族情懷。敬酒主題則通過舞者之間的互動,展現出傳統文化中的敬酒禮儀。男子群舞和刀舞、敬酒主題的結合,創造出一場充滿力量和熱情的舞蹈表演,展現了男性的陽剛之氣以及團結協作的精神。舞者們通過流暢的舞姿、精準的動作和優美的音樂,生動詮釋了博巴森根文化的獨特之處,給觀眾帶來強烈的藝術沖擊。同時,該作品在傳承與創新上也體現了其藝術性。《博巴森根·出征》融入了現代的藝術元素和舞蹈技巧,使得作品更富有現代感。作品的舞美設計和服裝設計獨具匠心,都與作品主題、情感相契合,營造出一種濃郁的民族文化氛圍,給觀眾留下深刻的視覺印象。隨著舞臺燈光的變化,舞者通過身體語言將故事情節娓娓道來,力量飽滿的動作、細膩的情感,瞬間將觀眾帶到那個熱血的時刻……
總的來說,《博巴森根·出征》從舞蹈的節奏感、舞美設計、情感表達和創新性等方面來看,都展現了高度的藝術品質和舞蹈表現力。它通過舞蹈藝術的形式,為觀眾帶來了視覺和情感的雙重享受,同時也展示了嘉絨藏族的獨特魅力。
其次,從民族性的角度來看,作品展現了嘉絨藏族的獨特文化和民族精神。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部分,舞蹈《博巴森根·出征》具有深厚的歷史和文化價值。通過舞蹈的形式,將嘉絨藏族的傳統服飾、音樂和舞蹈特點展示給觀眾。舞者們身著傳統服飾,舞步矯健有力,舞姿優美動人,舞蹈動作充滿力量和激情,既彰顯了藏族男性的勇敢、堅韌和奮斗精神,又將少數民族的神秘古樸和大氣豪放表達得淋漓盡致,展示了嘉絨藏族文化的豐富性和多樣性。
鍋莊舞是藏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敬酒是藏族文化中重要的社交儀式。作品中融入了鍋莊舞、敬酒的元素,通過鍋莊舞的舞蹈動作和音樂節奏,表達嘉絨藏族人民對生活和勞動的熱愛,展示他們樂觀和豪放的精神面貌;敬酒主題的加入展現了嘉絨藏族人民熱情好客和友愛的民族品質。觀眾通過欣賞這樣一場舞蹈,不僅能感受到舞者們的藝術表演,更能深入了解舞蹈《博巴森根·出征》所表達的歷史和文化。
作品《博巴森根·出征》從民族性的角度出發,通過展示嘉絨藏族的文化特色和民族精神,既豐富了藏族文化的內涵和表達方式,又對非遺保護和歷史文化傳承意義深遠。作品將傳統與現代融合,展現了嘉絨藏族的文化自信和創新精神,更重要的是喚起了人們對自己家鄉文化的熱愛和保護意識。通過這部作品,我們看到了嘉絨藏族對家園和文化的熱愛和堅守,這對于當代社會來說具有重要的啟迪和借鑒意義。
通過舞蹈作品《博巴森根·出征》,我們看到了舞蹈在非遺保護和歷史文化傳承方面的重要作用。博巴森根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傳承和保護中發揮著獨特的作用。作品的呈現方式和編排手法在傳承傳統的同時,融入了現代的藝術元素和舞蹈技巧,為非遺注入了新的活力。通過舞蹈的形式,使得非遺得以傳承和弘揚,歷史故事和價值觀得以保存和傳達。由此可見,《博巴森根·出征》恰如其分地展現了非遺保護的重要性,將歷史故事和民族精神傳遞給觀眾,使得這些珍貴的文化資源得以延續和發揚光大。
最后,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博巴森根·出征》體現出它的價值性。作品通過展現嘉絨藏族的獨特文化和民族精神,為觀眾提供深入了解和體驗文化的渠道。觀眾通過舞蹈作品,感受到嘉絨藏族的獨特魅力和文化內涵,增進對該地區的文化認知,提高對非遺保護的關注和認同。作品的演出不僅僅局限于舞臺上,也通過錄制和傳媒的方式,將作品更廣泛地傳播。這種傳播方式有助于促進傳承弘揚非遺文化,使更多的人了解和關注非遺。與此同時,作為年輕人熱愛的舞蹈藝術,該作品也很好地激發了年輕人對非遺傳承的興趣,以及年輕人對本土文化的熱愛和保護意識。
此外,舞蹈作品還可以作為文化旅游產業的重要內容之一,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舞蹈作品通過藝術表達和舞臺呈現,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前往體驗,這不僅豐富了旅游目的地的文化生活,還展示了旅游目的地的文化風貌。這些游客在欣賞舞蹈的同時,不僅滿足了他們對藝術的追求,也為旅游目的地帶來了獨特的吸引力和競爭力。深入了解當地的文化和風土人情的同時,還能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如餐飲、住宿、交通等,進一步促進當地旅游經濟的繁榮。
綜上所述,舞蹈《博巴森根·出征》是一部兼具藝術性與民族性的舞蹈作品,是一部充滿藝術魅力的舞蹈作品,更是一次非遺保護和歷史文化傳承的重要實踐。其作品大力弘揚嘉絨藏族武士的英勇事跡,展現了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精神的崇高價值,也彰顯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始終高度重視民族團結和民族文化傳承。中國作為一個多民族國家,文化是極其豐富多彩的。因此,保護和傳承各民族傳統文化的多樣性和獨特性對維護國家的文化多元性和民族團結至關重要。《博巴森根·出征》舞蹈作品的背后,不僅是觀眾對舞者精湛技藝的贊美,更是對舞蹈所表現的文化精神的認同,同時也為我們傳承和弘揚非物質文化遺產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