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在中國網絡視聽大會期間,成都市廣播電視臺邀請組織了全國40余家城市電視臺齊聚成都,共同舉辦“2024中廣聯合會城市臺委員會‘媒體+高質量發展交流分享會”。
在媒體融合10周年的大背景下,此次分享會聚焦“媒體+”高質量發展主題,圍繞各媒體如何在內容生產、產業拓展和經營方面發力,面對共同的困難和瓶頸,大家又是怎樣去改革創新,最終走向高質量發展等話題,進行分享、交流、洽談,共商融合,共謀發展。
跨城市推廣成為新趨勢四張城市名片助推城市品牌化建設
央視市場研究CTR總經理趙梅圍繞“城市品牌化賦能城市新質發展”,分享她對城市臺發展的觀察與思考。她提出,城市品牌化是新趨勢,也是城市未來發展的必經之路?!胺彰⑽幕?、產業名片、商業名片”這四大城市名片的打造是助推城市品牌化建設的基礎,也是實現差異化競爭優勢的特點。
廣電媒體作為城市媒體的重要一環,近年來孵化了成百上千的新媒體賬號,擁有數以億計的粉絲規模,讓廣電媒體的傳播不再僅僅局限于單一大屏,而是形成了全媒體傳播矩陣,擁有了爆款生產力。如今,跨城市推廣成為新趨勢,城市形象廣告也在不斷覆蓋全國。2023年,有1081個省市地區在全國范圍內投放形象廣告。同時,也有許多城市媒體通過協作,互相推介城市品牌。
趙梅表示,在打造四大城市名片的過程中,城市臺首先要提高內容制作能力?!霸贑TR去年所做的廣告主研究里面,我們注意到,幾乎百分之百的廣告主都在利用內容營銷進行品牌宣傳、產品宣傳?!备鞔笃放圃趯で髢热葜谱鞣降闹С?,這便是廣電發展的機遇。“雖然我們面臨著Sora、AI技術的影響,但是技術核心還是在于人,我們要向AI輸入創意,使其形成有影響力的、打動人心的內容?!?/p>
其次,要以信息服務為基礎,發展服務能力。新聞即信息,在信息服務基礎上,才能進行“新聞+”服務的延伸。服務的對象不僅是消費者,更是企業和品牌主。城市臺立足本地,和消費者有了更緊密的聯系,更能讓信息服務的“最后一公里”完善暢通。
最后,要提高運營能力。正是因為對受眾的吸引,通過對用戶價值的再開發,才能形成媒體下一步盈利的基準點。運營能力不僅在于對城市IP與垂類用戶的打造,也在于與垂類用戶建立紐帶,形成黏性。“用戶不應該來了一次之后就離開,而需要和我們長期綁定,共同成長。我們希望城市臺能進一步打造針對本地人群的運營能力。”
媒體的新質生產力是什么?趙梅表示,媒體的新質生產力就是它的連接能力——連接用戶、連接服務、連接資源。
從“開胃小菜”到“產業大餐”微短劇在成都的潛力與前景
近期,中國網絡微短劇大量出現在了公眾視野,尤其是它反轉多、節奏快的特點,獲得了大量用戶的喜愛。在未來的日子里,中國網絡微短劇的發展方向是什么?它的前景怎么樣?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秘書長、研究員冷凇表示,當前,中國網絡微短劇的制作水準在升級,盈利機構模式不斷完善,行業監管不斷深入,出??臻g持續擴大,并且有AI助力提效。
冷凇提到,微短劇目前發展呈現九大趨勢:以《逃出大英博物館》為代表的溫暖敘事類型;以《我的歸途有風》為代表的文旅融合類型;以《超越吧!阿娟》為代表的影、劇、綜的衍生內容,等等。同時,圍繞傳統文化、女性主義等題材的創作,也成為微短劇創作的新趨勢。
微短劇在成都發展前景如何?冷凇表示,成都擁有海量創作題材,“比如,‘三星堆的奇妙夜,我們就可以打造一系列帶有穿越色彩的微短劇?!蓖瑫r,成都豐富的高校資源也能為微短劇提供更多優秀的編劇、演員,“我們缺‘濃香型編劇,不是鋪陳,而是把10分鐘內容壓縮到1分鐘,非??简炈疁屎褪侄??!崩溱√岬剑⒍虅∮型蔀槲穆脛撔聜鞑サ挠鹨?,“在成都這么美的城市,我們還是希望通過微短劇激活一個IP。一部小說,一個概念,一個故事,一部電影,一部劇,一個名字,一個創意,一個景點……都叫IP,IP沒有標準定義,具備知名度、影響力和潛在文化衍生價值的人類智慧結晶都是IP?!?/p>
智慧與觀點碰撞城市臺代表共話“媒體+”高質量發展
分享環節,各城市臺的代表積極分享,共話“媒體+”高質量發展,一起勾勒媒體融合發展的新藍圖。
南京廣播電視集團牛咔視頻總監劉強表示,要堅持優質資源向研發資源聚集,做好內容創制、政務服務、產業經營、平臺建設、人才隊伍提升等工作。同時,堅持“新聞+政務”服務商務的思路,著重是在政務服務上面。更多面向企業和C端用戶提升運營能力。比如,聯合政府搭建“造血”平臺,吸引企業主進駐。
上海廣播電視臺廣播中心流行音樂中心副主任、Love Radio103.7音樂頻率總監、廣播藝術場管運營部主任顧振立提出,要強IP引領,包括衍生IP的孵化,加快構建IP矩陣。作為本地生活的重要參與者,廣播電臺在場景化、文化消費場景具有較大優勢,要持續向用戶“提供情緒價值”,將體驗好、有場景、待轉化的場景放到用戶面前,既要跟品牌融合,也要貼近受眾,做好品牌效應疊加。
常州廣播電視臺黨委書記、臺長黃江表示,城市廣電經營創新平臺的運作,要始終堅持政治性,牢記黨媒初心,更好地踐行新聞宣傳使命,更有效地傳播正能量,獲得大流量。要呼應深化媒介引導創新,培育傳播能力優化的潮流,堅持以大流量匯聚高容量。
成都市廣播電視臺國際傳播中心主任孔菁在現場分享了《滋味》《跟著詩歌去旅行》《薛濤》等案例,表示要將Chengdu plus賬號打造為全球網民了解中國、愛上中國的窗口,要整合好國際資源,助力中國故事海外傳播。
當前,各個城市臺都在積極探索“媒體+”高質量發展之路。本次交流分享會,為各城市臺“牽手”全國廣電資源、加速豐富業態、深度拓展市場,提供了機遇和平臺,促進各城市臺向著建成國內一流新型視聽主流媒體的目標邁出堅實步伐。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