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粵水電能源有限公司 高 飚
某地方城市的智能光伏電站項目充分利用區域內的上千畝荒地,裝機容量達到200萬kW,項目投資大約在82億元,并配有35kV 匯集站、110kV 升壓站和220kV 升壓站,最終以220kV 電壓等級實現并網送出。同時,為迎合信息化時代發展潮流,該電站進一步融合了信息管理系統、生產管控系統,并設計成本分析功能、優化調度功能,用以提高電站的運營管理水平。本文對其開發及運維管理相關技術進行探析。
為進一步完善對電站信息的采集、管理與存儲,加快對電氣設備故障處理速度,本項目在建設過程中積極應用多樣化的智能光伏產品,從根本上提高對電站事故的反應能力,優化能源管理流程。
首先,作為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智能組串式光伏逆變器可實現對整體運行狀態的實時監控,并對設備電流電壓、輸出功率、日發電時間、二氧化碳減排量等信息能夠全面監控。如光伏逆變器需搭載監控系統,能夠實時掌握設備運營狀況、輸出功率以及輸入電壓與電流,并依靠485接口,將相關信息傳送至通訊管理機;其次,智能SVG 設備具有高性能、高可靠性的優勢,其主要采用瞬時無功理論控制等技術,在提供感性無功功率的基礎上良好實現控制模式的多樣化。在具體應用中,不僅可以動態補償諧波還可實現自動補償無功目標,為電力系統整體穩定可靠運行提供保障。在開發時,要以多片DSP 為控制核心,結合瞬時無功理論,保證快速提供容性無功功率,能夠具備恒考核點電壓、綜合補償等多種控制模式。
再次,智能巡檢無人機作為光伏電站運維管理的重要產品,需確保能全面支持光伏組件熱成像及多種功能,提供超長續航對影像進行高清實時拍攝。
最后,單晶硅疊瓦光伏組件的應用,與其他組件技術相比該產品可增加實際發電面積,優化組件結構,提高輸出功率的基礎上,一定程度上減輕內部損耗。與傳統晶硅組件技術相比能夠融合多種電池片新技術,提升轉換效率。從可靠性角度出發,其采用疊片的連接方式可以降低隱裂現象,增強對機械載荷承受能力的同時良好適應各種溫差環境,降低熱脹冷縮現象的影響,具有一定可靠性能。在本項目中采用的新型疊瓦電池組件融合了PERC 等電池片新技術,在電池片切片后,利用專用導電膠進行串接,通過疊片鏈接,保持電池間無間隙,充分利用組件受光面積,保證輸出功率最大化。
本項目建立位置處于偏遠地區,且裝機規模較大,具有較大運維管理難度,導致人工巡檢效果大大降低。為此,應用無人機技術可以實現對光伏電站運行情況的檢測。通過搭載紅外成像相機,可以對電站表面灰塵全面檢測。針對組織構成而言,主要包括支撐、動力以及控制模塊,具有一定應用優勢。具體操作時,通過在其系統內劃定作業區域,明確各項數據參數之后即可展開檢測工作,例如飛行起始點、障礙物、任務高度等參數。智能無人機技術具有靈活性的特點,在飛行期間可以有效躲避障礙物,實際荷載水平較低。
在光伏電站運轉期間,要想實現正常穩定運行,離不開光伏組件的合理運維。受光伏電站所處環境的影響,在運行期間往往會在組件表面產生污垢,積累大量灰塵導致光伏組件受到遮蓋影響,無法繼續發揮實際性能,降低光伏電站發電效率。為良好解決該問題,本項目積極應用光伏組件自動清洗技術,對光伏組件安裝清洗裝置,采用清洗機器人配合水霧噴頭的模式,提高光伏組件清洗與運維的自動化水平。在具體操作中,若是較為頑固的污垢則可利用高壓水槍的沖力,高質量完成自動清洗工作。
從光伏組件結構及材料角度出發,為全面提升整體發電效率,本項目積極選用自清潔性材料,在組件結構表面敷設超親水性材料,提高材料清潔能力。本項目位于干旱偏遠地區,在運維期間檢測人員發現光伏發電站產生大量灰塵堆積,其中鳥糞堆積現象造成局部陰影,發電效率下降到2%~10%。為防止擴大影響面積,在綜合考量污垢頑固、外部環境等因素之后,決定采用無人機清洗技術。深入調查當地氣候變化規律之后,選擇了風力較小且溫度較低的時段進行清洗作業,合理設計航線方案,有效解決光伏面板斜率較大的問題。
為提升光伏電站的運維效果,本項目積極應用光伏組件功率預測技術,結合具體情況合理分配系統模塊。具體包括數值天氣預報預測、數據庫以及發電功率預測等系統模塊。其中,天氣預報系統模塊主要是利用計算機科學以及氣象學等知識,采取一定范圍內的天氣情況實時預測。通過建立數學模型,實現對運維管理的有效支持[1]。對氣象信息實時采集的過程中,為充分反映光伏電站周圍一定范圍內的氣象條件,應用氣象信息采集系統,運用環境信息觀測儀器充分對電站元件進行檢測,確保沒有障礙物的基礎上實施測量工作,其中需嚴格落實測量設備要求,如表1所示。

表1 測量設備主要參數要求
預測數據庫系統模塊則是需要將光伏發電站整體數據進行綜合管理,如實時數據、歷史數據等。充分發揮數據庫技術優勢,便于查詢數據。光伏發電功率預測模塊的應用主要是以數學建模為基礎,積極應用相關的預測算法,實現對發電功率的整體估算。
結合實際需求具體分析,由于光伏電站位于偏遠地區,在實際監測期間,采用人工管理方式無法實現對環境數據的全面收集,影響工作效果。為實現對光伏電站整體運行情況的合理調度,提高運行效率,本項目積極應用環境監測技術,以物聯網技術為核心,結合具體情況完善光伏電站環境數據實時監測系統。
全面收集運行期間的溫度以及濕度等信息,便于及時開展遠程實時監測活動。例如,光伏電站火災隱患的監控。在本項目運行期間,由于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火災概率較高。為強化對光伏電站環境趨勢的預測,可運用Gauss 煙流模型合理預測PM2.5趨勢,以此實現對火災隱患的實時監測[2]。在發生火災現象時,受燃燒現象的影響,在區域內PM2.5會產生異常現象,針對煙霧擴散計算公式為:Q=K×A×exp(-α×h)。
其中:Q代表煙霧流量,K代表擴散系數,A代表截面積,h代表高度,α代表與空氣混合物成分、溫度和壓力等因素有關的常數。在實際應用中,此公式描述了煙霧在空氣中的擴散過程,其中K、A和h是已知的常數,α是取決于各種因素的常數。根據煙霧濃度隨時間和空間的分布情況,可以使用這個公式來計算煙的流量。
基于物聯網技術出發,本項目運用光伏發電站集中監控技術合理建設集中監控中心,從多方面出發實現全面監控與管理。在這一過程中,借助云端大數據、預警機制、傳感器網絡以及遠程監控等各項技術,有效提高整體監控效果。在運用監控期間,通過運用光伏電站計算機監控系統,可以對光伏電站運行情況實施診斷分析,借助互聯網平臺優勢,對各項數據信息進行處理。在此基礎上,通過將接收并處理過的信號向調度中心發送,使其在接受的基礎上順利執行所下達的命令。同時,結合實際需求,可建立跨地域數據平臺,實現運營數據的高效傳輸。
針對遠程監控中心而言,其能夠通過監控數據的變化做出相應措施,一旦數據產生異常情況則可立即對其實施處理,有效降低風險影響,實現對設備的維護以及故障快速響應。集中監控中心的建設并應用可有效滿足電力系統穩定運行的需求,通過對其進行集中監視控制,實現全網絡化的信息交換。從根本上來說,可以實現光伏電站“少人值守”甚至“無人值守”目標,良好適應企業減員增效發需求,進而為整體經濟效益提供保障。
近年來,光伏電站建設數量在逐年上升,隨需求不斷增長的情況,實際運維工作難度較高,且具有一定安全隱患,在運維過程中各項隱患類事件具有不易察覺的特點,并且設備數量基數較大。本項目通過建立光伏運維平臺,積極利用相關軟件技術及云服務功能,采用GPRS 無線通信,從根本上優化功能模塊設計,實現對數據的全面解析與處理[3]。
針對光伏運維平臺總體架構而言,其主要包括應用層、傳輸層等。通過利用傳感器優勢,全面采樣各項數據,在此基礎上,對其實施有效處理并傳送至云服務器,實現數據匯總以及存儲等功能,進而對光伏發電設備進行遠程控制以及智能調度。從根本上來說,光伏運維平臺作為監控系統的重要部分,在具體應用期間,主要工作職能是定時發送查詢命令。將查詢數據進行統一存儲之后,便于管理人員進行查看,以便了解光伏電站運行情況。其中,實時通信技術作為至關重要的內容可采用Ajax 技術,充分發揮該項技術優勢,使其與服務器進行高質量通信,在有效交換數據的同時確保后續查看時的流暢性以及準確性[4]。
為增強光伏能源的利用效率,優化光伏發電站供給方式,提升光伏發電站整體運維與管理效率,本項目基于大數據、分析等技術出發,開展混合儲能優化配置策略,有效增強電網安全性能。光伏發電具有隨機性,發電期間實際出力波動性較大,會對電網造成一定影響,導致電網結構不穩定。在傳統運維技術中主要是采用限電上網等方式,減緩沖擊影響。但是該種方式具有一定缺點,會造成資源浪費的同時降低發電利用率。在此背景下,項目運用儲能系統,平穩輸出電力的同時解決光伏缺額的問題,實現能源利用最大化目標[5]。
從根本上來說,光伏發電具有間歇性特點,為實現儲能、經濟性以及穩定性的協同發展,可建立混合儲能充放電模型,采用蓄電池以飛輪為核心,從能量型以及功率型兩方面出發,實現儲能目標。在充分考慮光伏并網功率平抑性與經濟性的基礎上,可以建立混合儲能優化配置模型,以投資、運行、維護以及懲罰成本為指標。
其中,維護成本主要是指定期維修所造成的成本支出;而運行成本則是指儲能裝置在長時間持續運行中產生的損耗。在這期間,其深度放電、過度放電等行為對儲能裝置的使用壽命具有一定影響,需嚴格控制使用次數,一旦達到峰值則需對其實施更換。綜合考量方面成本支出的基礎上,可強化對充放電功率的控制,最大限度上發揮儲能電池的實際優勢,避免產生頻繁放電的現象,以此提高發電站的運行效果[6]。有鑒于此,本項目針對性地建設了混合儲能設施,取得了良好的社會與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