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琴
(思信集團有限公司,安徽 潛山 246300)
給排水工程是市政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市給水、供水、污水處理的基礎保障。在市政給排水施工中,不僅需要確保施工質量符合國家相關標準,更應當重視施工的效率和資源的節(jié)約,更好地提升給排水服務水平。傳統(tǒng)城市給排水施工技術存在著設備運行損耗較高、項目使用壽命較短等不足。非開挖頂管施工技術有效避免了此類不足,相關人員需要在明晰其應用要點的基礎上,積極運用于市政給排水施工實踐中,為城市排水、污水處理等各項工作的實施提供保障。
非開挖頂管施工技術是指不開挖土層或僅開挖工作井、接收井,在保持盡可能小的開挖量的作業(yè)條件下,借助巖土鉆掘技術定向鉆進,進而通過液壓千斤頂?shù)软斶M設備將管道按照設計坡度、方向推入,進行管道鋪設、修復、更換的技術。非開挖頂管施工開挖面積較小,不破壞上層地層,能夠迅速完成管道工作,在綜合管道施工、下穿建筑物、公路、鐵路施工、給水排污管道施工、通信管道施工中均有著較廣泛的應用空間。[1]
傳統(tǒng)市政排水工程施工需要對路面進行大范圍開挖,為保障車輛、行人安全,需要在施工現(xiàn)場周圍設置路障,或采取道路斷交的方式進行。這樣的施工對于車輛、行人影響較大,增加了交通事故發(fā)生概率,已經(jīng)難以滿足近年人口、車輛不斷增多,建設規(guī)模不斷擴大的城市發(fā)展需求。同時,對地面的長時間、多次開挖會擾動土層,傷害地層結構,容易導致管道節(jié)端等部位發(fā)生變形,損傷管道壽命,且難以有效修復,往往需要更換整段管道。非開挖頂管施工技術挖掘面積小,不易受到周邊環(huán)境、天氣的影響,避免噪聲、粉塵污染和長時間占用道路,對周邊居民影響較小。同時,非開挖頂管技術采取頂進方式直接放置管道,不需要進行管線開挖或者穿越管線,能夠下穿公路、鐵路、河流,也能夠從既有管線、建筑物的下方地層穿過,節(jié)約了工程資源資金,提高了管線設置精度,有著多方面優(yōu)勢,在市政排水施工中應用價值較高。
為保障非開挖頂管施工技術的有效應用,市政給排水施工相關人員需要重視前期準備工作,合理選擇頂進管道和頂管機器,從多角度落實前期準備,為后續(xù)實際施工打下基礎,保障整體施工質量和施工效率。[2]
1.合理選擇頂進管道。頂進管道是非開挖頂管施工技術的亮點之一。為充分發(fā)揮非開挖頂管技術的優(yōu)勢,相關施工人員應當依據(jù)工程設計目標和施工環(huán)境等實際情況,合理選擇頂進管道。如果施工現(xiàn)場不存在腐蝕等特殊情況,通常情況下可以選擇鋼筋混凝土材質的頂進管。頂進管的直徑、長度等均會影響整體施工質量和經(jīng)濟效益,這一問題在鋼筋混凝土頂進管方面更為突出,相關施工人員應當充分結合技術規(guī)定、設計規(guī)范,計算所需的頂進管參數(shù)。通常情況下,市政給排水工程施工所需頂進管內(nèi)徑通常在500 mm 范圍內(nèi)。在施工實踐中,往往結合非開挖頂進技術和傳統(tǒng)人工施工,受到施工環(huán)境等影響,符合設計、施工要求的頂進管仍會出現(xiàn)難以充分發(fā)揮期待效果等情況,相關施工人員可以積極運用大數(shù)據(jù)、VR 等“互聯(lián)網(wǎng)+”工具,構建施工環(huán)境模擬模型,結合頂進管的設計長度與管徑,預判其使用效果,針對性加以修正,保障各環(huán)節(jié)施工質量的同時,進一步減少成本浪費,創(chuàng)造更多經(jīng)濟效益。
此外,近年重量較輕、耐腐蝕的MRP、PE 等材料頂進管逐漸普及,相關施工人員可以按需選用。[3]
2.設計頂管導向軌跡。非開挖頂管技術需要頂進管道,合理的導向軌跡是確保成功的關鍵。同時,非開挖頂管技術對于管線、重力管等要求更高,相關施工人員必須科學設計頂管導向軌跡,盡最大可能規(guī)避設計誤差,消除施工不利因素,降低施工風險,提升施工質量。與傳統(tǒng)施工方式相比,非開挖頂管施工技術中,管線承受著來自多個方向的作用力,包括頂進時與巖石的摩擦力、承受前面和上部土層的壓力、頂進機器的頂推力、地面的載荷等,同時施工中頂管的管體在襯板和盾構等靜止結構的掩護下不斷運動,需要承擔軸向的載荷。采用一條與管外徑相同的假定管溝進行計算的傳統(tǒng)方式得出數(shù)值往往較小。在實際設計中,相關人員可以利用測控機器人等新型設備,使多個機器人構成一條直線,進一步將工作井的參考點的工程坐標傳至頂管機首棱鏡,繪制頂管頭端的3D 模型,精確計算導向軌跡,確保頂管水平范圍在±12°以內(nèi),水平精度在±30”以內(nèi),兩軸跟蹤速率在6~8’/s(圖1)。

圖1 非開挖頂管技術頂管導向軌跡設計示意圖
3.科學配置頂管機器。非開挖頂管施工技術需要機器頂進設置管道,頂管機器的選用與最終施工效果直接相關。相關施工人員需要充分考慮施工環(huán)境和土壤特點進行充分考慮,選擇安全性、效率性突出的頂管機器。依據(jù)施工現(xiàn)場和地下水位的關系,頂管機器可分為敞開類頂管機和平衡類頂管機。通常情況下,地下水位以上施工選用機械式頂管機、擠壓式頂管機、人工挖掘式頂管機等敞開式頂管機;地下水位以下施工選用土壓平衡式頂管機、泥水平衡式頂管機等平衡類頂管機。確定頂管機器類型后,相關施工人員還需結合依據(jù)頂管機器承受能力、機頭迎面阻力、頂進貫入阻力、選用管材重量等,明確最終頂進總阻力,確定主頂油缸的參數(shù),并將其與頂管能夠承受的最大頂力進行對比,如不符合,需要合理調整頂管類型和頂管機器參數(shù)。施工開始前,相關施工人員還需調查工作井、接收井等設施,加設安全防護工作,結合頂管機器數(shù)據(jù)加固周圍土體;并在工作井中加設千斤頂、軌道、測量設備、送風設備等輔助設備,確保頂管機器安全穩(wěn)定運行。
1.頂管穿墻施工。頂管穿墻是指將穿墻悶板與相應工具管放置在工作井外,并安裝穿墻止水設備的施工,是非開挖頂管施工技術的重要環(huán)節(jié)。[4]為進一步提升管道的抗水土能力,相關施工人員可以將強度較低的水泥黏土、夯實的黃黏土等填入穿墻工具管之中,并使用頂進管堵塞中間縫隙后,迅速進行穿墻管外側注漿工作,待觸變泥漿凝固后繼續(xù)開展穿墻施工。悶板開啟后,應當確保工具管推進作業(yè)和止水工作共同進行。相關施工人員需要選擇拉伸性、耐磨性優(yōu)異材料制成的止水環(huán)板,借助工具管直接將止水環(huán)板頂入橡膠板中。在實際施工中,相關人員應當密切關注管道、土層情況,及時優(yōu)化調整施工方案,確保獲得良好效果。
2.頂管出洞。頂管穿墻施工結束后,如符合相關標準規(guī)定、設計規(guī)范,應當進入下一步驟頂管出洞施工,這一環(huán)節(jié)在整體非開挖頂管施工中尤為重要,應引起相關施工人員的重視。
在實際施工前,相關施工人員需要在接收井磚封門之前均勻鋪設鋼板樁,避免出現(xiàn)坍塌,保障施工安全。拆除磚封門后,頂管機器需沿磚封門方向迅速頂進管道,并當頂管機器整體出洞后,分離機頭和管道。這一過程中,相關人員需要嚴格控制頂管機器出洞時間,避免水分滲入,造成水土流失。在實踐中,相關人員需要首先拆除磚封門一端的鋼板樁,并確保頂管機器和磚封門間保持50~100 mm 間距,使得頂管機器由該端向另一端出洞。頂管出洞后,井內(nèi)留下了一定空間,需要進行止水處理。相關人員應當提前在橡膠法蘭板上編織鋼絲,制作止水環(huán),并在洞口位置設置鋼法蘭和鋼筒,將止水環(huán)與其焊接,以及時封閉洞口。如洞口中沒有水滲出,或沉積淤泥,拆卸止水環(huán),將鋼法蘭收回,完成止水工作。同時,相關施工人員需要注重控制頂管機器出洞姿態(tài),確?;訉к壈惭b合理,開挖面土體穩(wěn)定,并時刻監(jiān)督操作流程,避免出現(xiàn)操作不當。
3.注漿施工。非開挖頂管施工中,為方便管道設置,使用的頂進機器外徑需要較管道外徑大2~5 cm,在管道和土層中留下了一定的縫隙,影響后續(xù)管道填埋工作的進行。如管道線路較長,或管道直徑不符合設計規(guī)范,縫隙過大,甚至會導致土方塌陷等嚴重事故。管道設置結束后,相關施工人員需要進行注漿施工,向縫隙部位注入觸變泥漿,使其逐漸在土層中擴散,最終于土層融為一體,在管道外側形成“泥漿套”,以保護管道縫隙,同時平衡土層壓力,減少管道和土壤間阻力,延長管道使用壽命,提升給排水管道的整體施工質量。
首先,相關施工人員應當結合相關法律法規(guī)、施工規(guī)范和工程實際情況,合理選用觸變泥漿材料[5]。通常情況下,可以將總量在2%以內(nèi)的優(yōu)質膨潤土加入泥漿中,保障觸變泥漿的流動性和黏性。此外,也需要在觸變泥漿中加入石灰等凝固劑、松香酸鈉等塑化劑,以及聚合物強化型材料,進一步提升觸變泥漿的穩(wěn)定性。在實際施工中,可以以3 個注漿孔為一組進行注漿,并確保泵送出口壓力維持在105~130 Pa,最大限度地避免空氣阻力影響,進行高質量注漿。觸變泥漿配置后,會逐漸失水,失去原有特性,如設置管道較長,需要間隔2 至5 根管道,設置多組注漿孔,同時開展頂進和注漿施工,及時補充新鮮的觸變泥漿。
在非開挖頂管施工中,受到土層特性、管道連接方式的影響,導致頂管中線偏離,頂管機器的頂進會產(chǎn)生一定的震動,引發(fā)土層的微小沉降,也會偏離頂進方向。相關施工人員應當注重頂管測量和偏差校正。
頂管測量包含頂管中線樁測試工作、導軌安裝測量工作、高程測量工作等多樣工作。通常情況下,首節(jié)頂進約200~300 mm,后續(xù)管道每頂進約0.5~1.0 m 便需進行頂管測量,及時發(fā)現(xiàn)偏差問題。發(fā)現(xiàn)偏差后,相關人員應當依據(jù)施工特性、設計要求等合理選用挖土校正、強制校正、工具管校正等方式進行校正工作,將垂直、橫向偏差控制在30~50 mm 間,進一步確保管道設置的精確性,推動整體給排水施工工作順利進行。
為最大限度地避免偏差問題,相關工作人員應當遵守實時定位、實時測量、實時校正的原則,將頂管測量和偏差校正融入施工的每一環(huán)節(jié)。同時,相關人員應當重視首節(jié)管道設置,合理選擇管道長度,實地驗證頂進精準度。如頂管機器頭部顯著偏離管道軸線,需要立即通過千斤頂進行調整,為后續(xù)管道設置打下基礎。
為確保整體工程符合設計標準,保障給排水管道的使用性,在管道頂進施工結束后,相關施工人員需要合理地進行管道試壓,檢測管道水壓承受能力[6]。
在管道隱蔽處理前,相關施工人員應對單一管道進行試壓,整體管道設置后,也需進行系統(tǒng)試壓。管道試壓前,相關施工人員應當首先排除安裝完畢管道中的空氣,往其中注水加壓,達到設計工作壓力的約1.5倍后停止注水,并觀察管道連接處、各閥門位置是否出現(xiàn)泄漏情況,以全面檢查管道密封性。通常情況下,金屬管道、復合管道經(jīng)過約10 min,塑料管道經(jīng)過約1h 后,相關施工人員需要進一步注水或排水,改變管道內(nèi)試驗壓力,確認壓力排出時的具體情況。
非開挖頂管施工技術作為近些年的新型技術之一,施工簡便性、精確性大大提升,有效彌補了傳統(tǒng)市政給排水施工的不足,有著不可替代的應用價值。相關施工人員應當具備較強的綜合素質與專業(yè)能力,把握非開挖頂管施工技術工作流程,重視前期準備工作,合理選擇頂管材料,科學配置頂管機器;明確頂管穿墻、頂管出洞、注漿施工等技術要點;并注重頂管測量與偏差校正、合理進行管道試壓,從多方面入手確保非開挖頂管施工有效開展,并嚴格遵循相關標準與設計規(guī)范,保證施工質量和效率,更好地為城市給排水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