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岳池為兩江環繞的“川東糧倉”,享有“千年銀岳池”的美譽,孕育了深厚的農家文化,進而衍育了燦爛而獨特的曲藝文化。岳池曲藝興起于唐宋時期,上千年來,岳池人民在勞作之余創作排演了一批曲藝作品,延續了曲藝的薪火,發展至今,流傳廣遠、深受喜愛。2007年9月岳池被評為“中國曲藝之鄉”,成為中國西部第一個“中國曲藝之鄉”,2009年正式授牌。2011年,岳池成為中國曲協“岳池杯”中國曲藝之鄉曲藝展演系列活動永久舉辦地,至今已成功舉辦七屆。近年來,岳池縣一直堅持把曲藝文化發展作為岳池文化的靈魂,擺在城市發展與經濟建設的重要位置,堅定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守正創新,砥礪前行,傳經典創精品,育人才強平臺,外交流內展演,切實擦亮“中國曲藝之鄉”金字招牌。
岳池曲藝有底蘊
岳池自唐朝萬歲通天二年(697年)置縣1300多年以來,岳池先民在這片土地上用他們的聰明才智和辛勤汗水換來豐厚的物質財富和經濟繁榮,同時也創造了底蘊深厚、特色鮮明的岳池地方文化。岳池先民兼收并蓄,從古巴文化、中原文化、江浙文化和湖廣文化藝術中吸取精華,形成了民間文學、戲劇、曲藝、音樂、舞蹈、繪畫、紙工、雕塑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藝術,其中以曲藝藝術最具代表。這些文化藝術既體現傳統文化的特色,又表現了自身的創造力,傳承和發展了巴蜀文化。
岳池曲藝藝術歷史悠久,獨領風采,在唐代即有曲藝藝術的萌芽。宋、元時期,岳池曲藝發展較快,不僅有說書藝術,還逐步出現了“蓮花鬧”“貨郎調”等曲藝品種。明、清時期,特別是明末清初湖廣移民大批進入岳池帶來外省說唱藝術之后,岳池曲藝曲種不斷增加。“五四”新文化運動以后的近現代以來,岳池曲藝藝術逐漸活躍,藝術形式也日臻完善,不斷植根于人民大眾的土壤之中,受到群眾喜愛。
岳池曲藝藝術獨具魅力,曲藝形式豐富多彩。二十多種曲藝曲種成為岳池地方文化的靚麗風景,揚琴、竹琴、盤子、清音、花鼓、車燈、連廂、荷葉、快板、車燈、彈唱、評書、方言、諧劇、蓮花鬧、三句半等曲藝形式普及城鄉。20世紀80年代以來,岳池擁有曲藝表演團隊四十余個,曲藝從藝人員三百余人,他們常年在縣外巡回演出,足跡遍布全國各地。
岳池曲藝有人才
按照“政府統籌、社會參與、服務大眾”的原則,岳池建立由縣級文藝發展領導小組統籌,十個文藝家協(學)會參與指導管理,百支民間文藝隊伍具體服務,千名文藝骨干、萬名民間文藝人才參與的“一十百千萬”工作體系。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非遺傳承中心、宣傳文化站、中小學校等載體,建立竹山曲苑、曲藝茶苑等曲藝舞臺和曲藝社區、曲藝鄉鎮、曲藝學校、曲藝幼兒園、曲藝傳習基地,構建縣、鄉、村三級曲藝文化建設體系。
遴選曲藝潛質人才“一對一”拜師學藝,先后選派羅捷、許亮、朱仕秋、王勇、朱芷柔等青年曲藝工作者拜師省內大師級別清音、竹琴、金錢板的傳承人學藝,著力培育曲藝領軍人才。2023年,羅捷榮獲第十屆巴蜀文藝獎特別榮譽藝術家,許亮憑借金錢板《埋名英雄柴云振(尋人啟事)》榮獲第十二屆中國曲藝牡丹獎全國曲藝大賽(合肥賽區)新人獎提名。
采取“請進來、送出去、沉下去”的方式分期分批開展專業培訓,以《紅杜鵑》《兩匹馬》《米香粉香》等精品節目創作為契機,開辦“曲藝流動講堂”,邀請一級導演、牡丹獎獲得者等曲藝名家開展面對面授課;在全省率先成立縣級曲藝團,匯聚50余名曲藝骨干、愛好者;加強對曲藝愛好者、工作者的挖掘培養和管理。設立非遺傳習所、羅捷工作室,深度開展精品節目創作,加速培養清音、金錢板、竹琴、揚琴等曲藝人才,推動岳池曲藝文化傳承。
岳池曲藝有作品
岳池曲藝緊緊圍繞紅色革命、鄉村振興、奮進新時代等主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創作了200余件宣傳性和針砭性較強的曲藝作品。
四川清音《小姑出嫁》講述了岳池小姑在傳統婚嫁習俗中假戲真做的故事,體現了以岳池小姑為代表的現代青年熱愛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家國情懷和時代擔當!彰顯了“把傳統嫁給現代,把家鄉嫁給世界,把夢想嫁給未來”的文化自信。該作品2019年獲第二屆四川藝術節四川群星獎。2020年,由羅捷表演的《小姑出嫁》在第十一屆中國曲藝牡丹獎全國曲藝大賽(余杭賽區)脫穎而出,獲得中國曲藝牡丹獎全國曲藝大賽(余杭賽區)新人獎。
大型革命題材曲藝劇《紅杜鵑》以20世紀40年代華鎣山武裝起義為背景,以岳池雕版印刷為切入點,以渠江兒女王天明、杜大娘、杜鵑等人刻印革命宣傳資料為主線,以杜鵑、王天明的愛情為副線,講述了在渠江江畔世代傳承岳池傳統雕版技藝的杜家小院中,杜大娘和女兒杜鵑不懼反動派的阻撓,以血色雕版傳遞革命聲音,以生命和信念守護革命火種,給予黑暗中的群眾信心和希望的故事。
車燈是四川省的漢族戲曲劇種之一。演唱時,兩手各執“四頁板”自打節拍,亦舞亦唱,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四川車燈《親親校園 親親自然》由岳池縣鳳山小學的孩子們通過唱、跳、演的車燈表演形式,演繹出對大自然、學校的熱愛之情,展現新一代小學生的朝氣蓬勃、天真爛漫和無憂無慮。該作品代表四川省參加第八屆全國少兒曲藝展演,獲得專家一致好評,并被優選參加匯報演出,在中央電視臺少兒頻道播出。
四川清音《米香粉香》以廣安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岳池米粉制作技藝”為切入點,將水稻從生長、成熟、制作到成品一一呈現,使稻香、米香和粉香相互交融,鄉音、鄉戀和鄉愁相互交織,把地方產業發展、鄉村振興、糧食安全融入其間,彰顯了“民以食為天,食以米為先”的民生思想,謳歌了鄉村振興的嶄新面貌和國泰民安的幸福生活。作品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曲調歡快而熱烈,親切而飽滿,將勞動的快樂和創新的光榮展現得淋漓盡致,風味十足,香氣四溢。
重要時刻、重大事件、緊要關頭,總能第一時間發現岳池曲藝人的身影。如在改革開放40周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黨的二十大召開等重大時間節點,岳池曲藝人聚力推出《鄉村振興靠大家》《戰鼓聲聲踏征程》《美麗岳池我家鄉》等一批感染人、打動人、鼓舞人的曲藝作品200余件,“唱”好了岳池故事。
一路走來,岳池曲藝文化在傳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在創新中繁榮,岳池曲藝文化走出歷史,煥發出時代光芒。未來,岳池將在汲取其他藝術形式養分的同時,扎根生活、深耕沃土,創作出一批帶有岳池地域特色、文化內涵,“接地氣”的精品力作服務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