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駿飛,譚 平,王冠中,許 萍
(黑龍江科技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2)
社會發展進程持續加快,世界各國都在為了提升自身的發展實力而加大工業發展,以此來促進國家的經濟提升。我國正式提出新工科建設目標是在2017 年,同年國家相關部門發布了相應的新工科建設的發展文件,這也是新工科建設正式成為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高校在實際建設新工科專業的過程中,與現實中相關企業的需求是不匹配的,使得這種人才培養的方式并不能達到應有的效果。針對這種情況,高校方面就需要將新工科建設工作與人才培養工作建立在企業的實際需求之上,只有滿足兩者之間的供需關系才能真正意義上促進改革發展,讓高校新工科的建設能夠與時俱進,站在科學的角度去進行鉆研提升。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也應該積極地了解企業實際發展情況,掌握企業所提供崗位所需要的勝任能力,將此作為教學基礎來設計一個貼合實際的人才培養體系,以此滿足高校的發展需要與企業的人才需求。最后,學校在新工科建設以及創新人才培養體系時,應該秉承學以致用與實事求是的原則進行,只有這樣才能保障自身工作的有效性,還能為今后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當前,在我國工業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企業方面只有充分掌握高精尖的技術才能讓自己在行業競爭中站穩腳跟,但是在掌握新技術的過程中,企業也會面臨較多的發展風險,但是有風險也有回報,企業能夠在掌握技術的過程中獲得更廣闊的發展前景。在這個基礎上,高校需要針對企業方面的發展情況來積極展開新工科的建設,更好地滿足企業的實際需求。但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倘若高校還是按照以往的傳統方式開展工科專業的教育,那么所培養出來的人才是無法滿足當前工業發展中的企業需求的,只有創建一個優質的人才培養體系,才能更好地滿足工業發展的需要[1]。
此外,通過這種基于企業需求開展高校新工科的建設以及人才培養也是極具現實意義的。能夠幫助高校切實提升自身的工科發展效率,通過促進其他學科的融合發展來促進新工科的高效建設。同時,高校方面也需要根據當地的工業發展,以及企業建設情況來創設一個優質的新工科建設計劃,培養優質的工科人才。2017 年,教育部在上海召開了關于工程人才培養的相關戰略研討會,在會議中對高校新工科的建設以及人才的培養方式達成了相應的共識,通過協同發展奠定工科教育的發展基礎。
工科的建設發展,離不開實體產業的現實需求。需要在產業上、技術上進行充分融合升級,以此來確定工科的未來發展道路,工科的發展與技術的發展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在這個基礎上來創設優質的人才培養體系,能夠更好地培養出優質的工科人才。當然,人才培養機制需要滿足科學合理的標準與條件,需要與企業一道進行融合發展,培養出不僅能夠滿足企業實際要求,還能夠滿足行業發展需求的高質量人才,幫助我國在未來的工業發展上更進一步,提升在國際社會的地位[2]。
2017 年,教育部在天津召開了關于新工科建設的有關會議,國內數十所工科特色高校參加了這次會議,為我國高校新工科建設提出了寶貴的建議與意見,為今后新工科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為高校開展新工科建設工作提供了應有的保障,讓工科人才培養真正意義上提上日程,保障我國高校新工科的建設效果與人才培養質量。高校在會議中明確了工科建設離不開實體產業的需求,因此應該將新工科建設與企業發展的實際需求相結合,只有將人才培養與之相契合,才能達到相應的培養標準。
在高校新工科建設的過程中,需要對培養目標、培養理念以及教育結構和教育方式等部分進行深入研究,通過這種多元化的應用分析才能創建一個優質的人才培養體系。保障高校能夠科學合理地培養出綜合性的高質量人才,將新工科建設作為重要基礎,強化當地企業與學校之間的溝通與合作,通過這種方式來加強自身的能力,從而極大地提升企業與高校合作培養人才的供給程度。讓高校所開展的新工科建設與人才培養工作能夠充分滿足企業的實際需求[3]。
2017 年,教育部在北京舉行了關于新工科建設研究與實踐的正式會議,在會議中明確對新工科的研究與實踐方式,為新工科的建設提供相應的發展意見。通過這次會議的召開,高校在建設新工科的過程中能夠充分結合企業的發展方式來制定相應的人才培養計劃,讓越來越多的高質量人才投入社會中去,使我國工業領域持續向好發展。在高校今后的發展中,通過培養出綜合型人才來提升教育質量,對高校新工科的發展與人才培養有著極強的促進作用。
在當前工業行業的發展過程中,企業對于高校工科畢業生的能力要求也在不斷提升。大多數情況下,工業行業的工作模式墨守成規,但是在新技術、新設備研發時,卻需要相關的技術人員擁有較強的創新能力,因此對于高校工科畢業生來說,企業更需要具有創新能力的員工融入工作中。就近幾年高校畢業生的情況來看,雖然在數量上明顯增加,但是學生的就業問題卻越來越明顯,一方面企業找不到適合自己標準的人才,另一方面大學生也找不到能夠滿足自己需求的企業,這種情況實際上就是因為學生所掌握的技能與企業的實際需求不對應所導致,這才使得大學生在畢業后很難從事本專業的工作,因為在實際應用中,知識與需求是不對等的。由此可見,高校方面需要充分結合當前企業對人才的實際需求來創設一個優質的人才培養體系,通過這種方式來消除技能與崗位需求不對等的問題,讓高校新工科建設背景下培養出的人才滿足企業的實際需求[4]。
我國恢復高等教育制度已經數十年之久,在當前高校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有相當一部分教育工作者受到了以往教學模式的影響,使得他們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較為重視知識的講解,主要讓學生了解書面上的知識,對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有所忽略。工科專業的特點就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來驗證知識的科學合理性,但是實踐教學中對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沒有進行充分的培養,這主要是因為高校教學目標較為模糊,不了解企業崗位的實際需求[5]。
隨著我國接受高等教育的學生越來越多,學校在擴張時自身的教師數量卻沒有相應地進行提升,使得一些高校中的工科專業師資力量不足。此外,一些高校的工科專業教師往往在畢業后沒有工作實踐,直接畢業就成了教師,這對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是存在一定影響的。這部分教師在理論教學中能夠很好地講解,帶領學生去深入分析,但是到了實踐教學,由于本身就沒有實踐經驗,因此也無法切實有效開展實踐教學,這種情況就導致高校的師資力量與實際需求不相匹配。
高校工科專業只有在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與社會實際需求緊密結合時,才能夠帶來較為完善的專業教學體驗。但是我國當前部分的高校工科專業教學中,不論是教學方式還是教學內容都沒有形成體系,也無法切實滿足企業的實際發展需求。在設計教學課程時,由于對當前企業崗位的實際需求缺乏研究,使得教學內容在連貫性與針對性上有所不足。更難以保障那些需要重視的實踐技術教學工作的開展,因為專業教學體系尚未完善,導致無法滿足高校新工科建設與人才培養的需求[6]。
高校在開展新工科建設的過程中,往往因為專業體系不完善,與企業崗位需求之間的契合度不高導致人才培養效率達不到應有的標準。這主要是缺乏校企合作基礎上的人才培養平臺,企業與學校之間應該達成人才培養的共識,聘請校外的企業技術專家參與高校的新工科人才培養。但是從當前情況來看,有相當一部分高校并沒有給予學生這樣的學習機會,使得建設新工科專業以及人才培養存在一定不足,沒有達到應有的建設與培養效果。
此外,由于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單一,并不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缺乏實踐性的教學模式,忽略了企業的實際需求。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無法激發學生自身的學習潛力,在學習中只能單一地掌握理論知識,缺乏創新意識,更缺乏創新能力,這種教學方式對于高校新工科的建設與人才培養沒有提升作用。
我國工科高校應該積極轉變教育方式方法,通過摒棄傳統的單一理論教學方式,基于企業實際需求來制定相應的人才培養目標,能夠將企業所需的人才能力與高校的培養內容充分結合,讓學生充分提升自身的技術能力與創新能力。高校與企業共同建設實訓基地,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專業與興趣參加實訓集體的實踐活動,通過這種方式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提升自身實踐能力的專業場地,為今后的工作奠定一個堅實的實踐基礎,更好地滿足企業對人才的要求[7]。
高校可以與企業進行充分合作,建立一個校企合作、學科融合的人才培養體系。通過這種培養人才的方式,能夠幫助他們進一步突破學科之間的限制;通過這種方式來提升學生的學習寬度與廣度,切實拓寬了學生的學習視野。學校可以積極申請承辦國家級別的工科活動與工業技術的競賽,利用這種方式來幫助學生更深入地了解技術知識,在學習過程中強化自身的學習能力,完善多種學科的融合,為學生適應今后的工作給予有針對性的幫助。
高校開展新工科建設,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能夠培養出能夠契合企業實際需求的高質量人才,因此高校應該注重課程內容的設置與教學方式選擇,將理論與實踐充分結合,讓學生不僅能夠掌握專業的技術知識,還具備相應的技術實踐能力。可以在課程中加入實踐環節,讓學生在學習完理論知識后通過實際操作進行驗證,更深入地掌握學習到的知識。此外,高校還可以通過開展專門的實踐課程,讓學生在完成必修的課程內容后,參加相應的綜合性實踐訓練,幫助學生更好地將理論知識與技術進行融合[8]。
在傳統的高校工科教學中,教師往往會結合教材內容來對知識進行講解。但是這種教學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當前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在開展教學前,教師應該設計好與企業需求相契合的教學內容,充分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高校方面可以與當地優質企業合作,為學生提供崗位工作全過程的實習機會,通過這種結合讓學生能夠針對企業真實的技術需求進行學習,保障學生未來的就業效率。
高校可以結合自身的發展特點,創建一個供學生實踐創新的平臺,通過這種平臺來為學生提供學習技術的機會,可以利用這種實踐創新平臺,幫助學生學習各類工業技術的專業知識,還能夠幫助學生在學習后對多種知識進行融合,這對于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有較強的提升作用,能夠適應當前社會的發展形勢。
就當前工科人才培養的現狀來看,高校學生的實踐學習能力是極為必要的。結合專業課程的教學,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知識掌握能力,讓高校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切實發展,提升學生的實踐學習能力,進而保障學生的基本學習素養。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在新工科的背景下企業需要進一步結合社會對人才的實際需求,促進技術型人才的高質量發展,將優質的教學內容與工科人才的培養充分結合,進而達成相應的教學目標。
當前,我國對創新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為了進一步響應國家的號召,高校可以基于此來制定一個創新性的創業教學內容,并且對創業知識進行科普。對于參與創新創業項目的高校學生給予一定的鼓勵,幫助高校學生積極參與有創新性的創業項目,以此來提升高校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創新意識,激發學生的發展潛力。由此可見,開設創業課程提升學生創新能力是極為必要的,對于新工科高校未來的人才培養建設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
學校方面需要建立一支人才隊伍,以此來加大與企業的合作力度,明確團隊中的各個環節,協調團隊之間的關系,充分發揮新工科建設作用,保障項目的順利開展,這樣不僅能夠提升教學隊伍的工作效率,充分融入企業,還能夠帶領學生前往當地龍頭企業進行學習交流,了解實習工作的本質內涵,將學習到的知識內容融入企業的實際需求中。在實習過程中不斷發揮自身的優勢,更好地適應工作環境。
隨著社會發展的持續加快,社會方面對于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高校在這個情況下必須做出一定的改變,對企業的實際需求加以重視,這樣才能更好、更優質地開展新工科建設工作。此外,高校方面還可以進行學生提供畢業前的就業指導以及畢業后的個人去向的跟進,通過這種方式更好地培養學生,除了掌握工科專業必要的專業知識外,還需要對今后所從事的行業與工作有相應的了解。工科專業的高校畢業生與其他專業有著一定差異性,工科畢業生在畢業后,所從事的工作往往具有一定的實踐性與現實性,不僅需要從理論方面進行解釋,還需要在實踐方面予以解決,這對于學生的要求并不算低,因此高校方面應該從面向企業需求的角度來創新新工科建設,優化人才培養體系,以此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合理滿足企業與學生的實際需求,通過這種方式更好地促進自我發展,牢固發展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