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2年2月烏克蘭危機爆發以來,俄烏兩國不斷加強戰爭動員,以緩解兵源不足問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當年2月27日表達了招募外國人組成“志愿者”部隊的想法。招募的外國“志愿兵”享受與烏克蘭本國正規士兵同等的待遇,每月可獲得3300美元的工資。某種意義上,這些“志愿兵”實際上就變成了雇傭兵。
據媒體報道,來自全球52個國家的約2萬名“志愿者”報名參加烏克蘭軍隊,其構成以歐美各國的退役士兵為主,其中約有70名日本人應征,50人為退役自衛隊隊員。自1947年《日本國憲法》頒布以來,依照憲法,日本永遠放棄對外戰爭。那為何會出現一些日本人主動應征前往烏克蘭前線呢?一方面是因為日本現行法律制度設計與實際執行之間存在漏洞,另一方面則是全球化時代社交軟件的普及使得征召得以突破國界實現。
日本國會曾有議員提出,這些“志愿兵”的“志愿參軍”行為是否違反國內法律。2022年3月10日,參議院議員羽田次郎向議長山東昭子遞交質問意見書。按照日本《刑法》第93條規定,“私自籌備、謀劃戰爭罪”,即“未經政府準許私自謀劃與外國的交戰行為”,面臨三個月以上五年以下的有期徒刑。那么這些應征烏克蘭“志愿兵”的日本公民是否會被處以《刑法》中的私戰準備罪、預謀罪(2014年曾有五名日本男子準備出國參加極端組織“伊斯蘭國”武裝受到書面指控),其“志愿兵”身份是烏克蘭正規軍還是非正規軍,在戰斗中殺害俄羅斯士兵該當何罪,在受到攻擊時因自衛使用武器誤殺烏克蘭平民該當何罪,一旦成為俘虜尋求保護與救援又應如何應對,等等。
之后,同年4月22日眾議院議員松原仁也向國會遞交質問意見書。松原在意見書中列舉了大眾對日本人應征烏克蘭“志愿兵”的一些觀點,認為大多數并不精通烏克蘭語的日本人,如果確實希望支援沖突當事國,最好的辦法不是作為士兵從軍,而是去做人道支援活動,或者通過報道推動國際輿論等;鑒于已有英國“志愿兵”成為俄羅斯俘虜造成外交問題的現實,日本“志愿兵”一旦成為沖突對立方的俘虜人質,不僅個人會陷入危險的境地,甚至日本也會卷入紛爭當中。
面對上述質疑,首相岸田文雄與眾議院議長西田博文只進行了簡單的回應。關于罪行成立與否,他們共同采用了“應由搜查機關基于收集到的證據單獨進行判斷,無法籠統一概回答”的說辭。關于日本“志愿兵”成為俘虜的問題,岸田稱基于保護國民的觀點,政府應該適當應對??梢姡谏婕胺蓡栴}上,日本政府態度曖昧。雖然日本外務省在烏克蘭危機爆發前后,曾向國民發出撤離烏克蘭全境并不要擅自前往的勸告,但在“志愿兵”征募一事上卻并未明確制止國民前往外國參加戰斗,相反還以保護國民的名義存在一定的袒護。這樣的環境,客觀上為日本人應征“志愿兵”創造了制度上的可能性。應征者則大多出于個人因素,如經濟、經歷、理想等而選擇成為“志愿兵”。
整體來看,烏克蘭戰場上的日本雇傭兵數量雖然不多,但折射出日本政府在秉持建設和平世界理念上有限的決心與誠意。正如日本部分國會議員所擔心,如果對日本國民應征烏克蘭“志愿兵”等閑視之,勢必在將來產生外交糾紛與國際爭端,不僅不利于烏克蘭危機問題本身的早日解決,甚至會使本國卷入其中,引發意外事態。
(作者為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博雅博士后、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