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光刻機企業阿斯麥近期表示有意將總部遷出荷蘭一事引發全球關注。阿斯麥作為歐洲市值最大的公司之一、光刻機設備制造的巨擘,市場份額逾全球光刻設備的八成,在最高端的極紫外光刻機領域甚至達100%,其去留無疑牽動著荷蘭乃至整個歐洲的心。
為挽留阿斯麥,荷蘭政府緊急成立了由首相呂特牽頭、代號為“貝多芬計劃”的工作小組。3月初,荷蘭政府宣布,將投入25億歐元改善阿斯麥總部所在地埃因霍溫地區的基礎設施、教育和住房條件,以確保阿斯麥繼續留在荷蘭發展。截至4月初,阿斯麥總部的動向仍然懸而未決。阿斯麥遷出荷蘭風波折射出荷蘭乃至歐洲經濟政治和社會氛圍的多重變化,其影響不容小覷。
促使阿斯麥考慮遷離荷蘭的直接原因,無疑是荷愈發深化的“民粹右轉”氛圍。去年11月,公然祭出“荷蘭是荷蘭人的荷蘭”的荷極右翼政黨自由黨在議會選舉中獲得眾議院最多席位。支撐該黨勢力崛起的既有外部民粹勢力的洶涌大潮,也有荷蘭社會內部面臨的移民挑戰。目前,該黨黨首維爾德斯正在推動組閣。維爾德斯的政治主張包括反移民、反伊斯蘭和反歐盟。未來無論是維爾德斯組閣成功并將其排外的政治主張付諸實踐,還是領導自由黨參與到聯合政府中,新一屆荷蘭政府都很可能“右轉”,迎合選民限制移民的呼聲。這勢必對仰賴外國技術人才的阿斯麥造成巨大震蕩。
在阿斯麥荷蘭總部的約2.3萬名員工中,40%的員工為非荷蘭籍,而公司的核心和研發團隊中外籍雇員比例尤高,大量外籍人才流失將是阿斯麥不可承受之重。目前,荷蘭議會已經通過了限制在荷蘭大學學習的外國學生人數、結束技術移民稅收減免政策的動議,“右轉”風波已然對阿斯麥構成現實的沖擊。而旨在挽留阿斯麥的“貝多芬計劃”雖由首相牽頭、承諾大手筆投入,卻無法在核心的勞動力問題上切中要害,阿斯麥的擔憂短期內難以消除,考慮外遷也是情理之中。在議會選舉結果落定、新內閣尚未組成之際,阿斯麥放出遷移風聲,既能迫使荷蘭現政府做出巨大利益讓步,又對志在執政的荷蘭自由黨施加了巨大壓力,可謂一舉兩得。

同時,能源供應問題也困擾著阿斯麥的生產活動。一方面,隨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興起,阿斯麥已經嗅到商機,表達了擴大產能的意愿;另一方面,荷蘭是歐盟中氮排放最高的成員國之一,歐盟法規關于氮排放的限制阻礙了荷蘭電網升級,加之烏克蘭危機下的能源供應壓力,企業面臨的電網擁堵問題難以解決。
此外,阿斯麥處于美歐對華“去風險”的前沿,深受地緣政治對峙的掣肘。去年,荷蘭政府迫于美國壓力,宣布了對半導體設備的新出口管制,導致本身股權結構中美資份額舉足輕重的阿斯麥不得不為其部分最先進的設備申請荷蘭出口許可。阿斯麥不僅囿于限制不能向中國出口頂尖的極紫外光刻機,連中低端和已售華光刻機的后續維護服務等均接連受限。故阿斯麥2023年年報將地緣政治緊張列為主要風險之一,有傳聞說其欲遷往法國,背后或許也有規避地緣政治風險之意,畢竟法國是歐盟中堅決主張戰略自主的執旗手。
阿斯麥的遷出風波不是孤案,折射出企業對經濟預期暗淡、稅收政策發生不利變化、移民控制和監管趨嚴等荷蘭營商環境惡化的回應,也直接考驗了荷蘭政府的應對能力。與此前已經遷出荷蘭的跨國頭部企業聯合利華、殼牌等面臨的英荷雙重股權結構、避稅安排等問題不同,阿斯麥考慮遷出的動因,特別是關于外籍人才等問題的關切,不僅牽涉阿斯麥自身,也關系到大量包括跨國公司在內的在荷運營企業。如果荷蘭政府后續應對不當,沒有及時扭轉本國的“右轉”氛圍,化解企業的核心顧慮,展現出必要的政策連續性,那么出現企業外遷潮恐成大概率事件。《荷蘭時報》網站近期報道稱,十余家上市企業因擔憂荷蘭政府有關稅收和移民控制政策的不確定性正在考慮將總部遷出荷蘭;而荷蘭雇主協會和小企業協會今年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1600家受訪企業中,24%的大公司(雇員人數250人及以上)計劃將業務轉移到海外,而去年這一數字僅為13%。
如果阿斯麥日后真的遷離荷蘭,勢必對荷蘭乃至世界經濟造成顯著影響。一方面,阿斯麥的遷移將意味著荷蘭經濟競爭力的巨大損失和就業崗位的顯著縮水,還將嚴重損害投資者對于荷蘭經濟的信心。另一方面,一個2023年全年凈銷售額達到276億歐元的科技巨頭最終花落誰家,恐怕西方各大經濟體免不了要爭搶一番,相應產業鏈的重組也可能引發短期動蕩。
同時,一旦阿斯麥遷出荷蘭,美國對華科技遏制、美歐“去風險”等政治考量也將隨之出現變數。如若傳聞所說阿斯麥總部真遷往法國,對于強調技術主權的法國來說或許是一大利好,但美國要說服阿斯麥總部新所在國政府出臺對華出口管制措施,又要費一番周章。
最后,阿斯麥遷出風波警示了歐洲的民粹主義勢力。在全球化背景下,出臺嚴格的移民限制政策有可能傷及本國企業競爭力,將會導致人才的流失及企業整體的外遷。未來,歐洲民粹主義政治勢力在應對涉及國計民生的經濟政策時,恐怕要慎之又慎。
阿斯麥總部最終是否遷出荷蘭,取決于阿斯麥企業自身與荷蘭各級政府乃至其他有意招攬阿斯麥的經濟體之間的博弈。無論結果如何,阿斯麥的遷出風波都為歐洲經濟政策制定者敲響了警鐘。如何在財政資源有限、民意壓力突出、地緣環境復雜的背景下維護好歐洲戰略自主、技術主權以及本國經濟競爭力,是擺在歐洲政界的難題。同時,阿斯麥借遷出換取荷蘭政府優惠條件,甚至可能施壓移民政策,也再次反映出了資本自由流動的全球化時代下,西方國家復雜且往往不平衡的政企關系。
(作者為復旦大學荷蘭研究中心主任、歐盟讓·莫內講席教授、中國歐洲學會副會長、上海歐洲學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