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廣州知識城第一小學 黃舒琦
培養學生的復述能力,是連接理解和表達的重要橋梁。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各學段復述的目標是前有基礎,后有發展,層層遞進,螺旋上升的。學生經歷了簡要復述、詳細復述的訓練后之后,復述能力已經比較成熟,所以在第三學段里,要求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行創造性復述。如何如何聚焦創造性復述故事,讓語文要素真正落地呢?如何增強“復述”教學主題性和實踐性呢?如何在“復述”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呢?下面筆者結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教學實踐,談一談“教—學—評”一致視域下有效實現復述的教學策略。
本單元以民間故事組織單元,編排了3 篇課文、1 個口語交際、1篇作文、一個語文園地。本單元的閱讀要素是“了解課文內容,創造性地復述故事”;表達要素是“提取主要信息,縮寫故事”,二者前后呼應,前者要求學生在有條理地梳理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的基礎上通過想象情節、轉換角色、變換順序復述故事,后者是通過提煉關鍵情節、提取關鍵詞句,將故事“起因、經過、結果”寫清楚,同時也交代了本單元的習作要求。
基于編者意圖的單元整體教學應提高教師解讀教材的能力,單元文本解讀應精確把握雙線組元和單元文本組合的特點。解讀教材時,教師應重視單元導語:“民間故事,口耳相傳的經典,老百姓智慧的結晶。”第一部分講述了民間故事,時代久遠,往往伴隨著人類的成長歷程而經久不衰;后半部分講述民間故事的趣味性和平民化,蘊含的生活智慧。在實施單元整體教學時,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閱讀課外民間故事,體會民間故事的“經典”和“智慧”之處,也為落實語文要素做好鋪墊。
1.對話編者,預設單元閱讀教學目標。(1)文化自信:了解民間故事的特點,體會民間故事蘊含的文化內涵和智慧,主動閱讀課外民間故事。(2)語言運用:創造性講民間故事,如把自己設想成故事中的人物,以他的口吻講故事;變換情節的順序,先講故事中最不可思議的地方,設置一些懸念吸引聽眾等。(3)思維能力:能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了解和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針對他人講故事進行提問、評價并提出修改建議。(4)審美創造:發揮想象把故事情節說得更具體,或跟同學表演故事。
2.提煉項目,落實單元整體教學載體。教學本單元,教師可以根據民間故事的特點,提煉合適的學習項目,為民間故事的復述教學提供抓手。提煉項目時,教師應關注項目品質,要有助于解決問題,能讓學生充分地發揮主觀能動性。設計項目時,筆者對學生提出了具體要求:能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了解和把握課文主要內容;能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細節,體會人物形象,并說出自己的感受;能以故事中人物的口吻講故事;能恰當豐富故事里的細節,配上相應的動作和表情,創造性講故事;學習縮寫故事的一般方法,能提取主要信息,縮寫故事。
3.任務驅動,重構單元整體教學流程。任務一:了解民間故事。組織學生快速自主閱讀本單元3 篇民間故事,其中《牛郎織女》分為上下兩部分,可以讓學生將其當做一個完整的故事閱讀,并舉例說說讀過的其他民間故事,了解民間故事情節夸張、充滿幻想,貼近生活的故事特點。方法:快速默讀了解內容。通過不打招呼、不給問題、設置時間的閱讀方式,檢測學生借助關鍵詞句和精彩片獲取文本的主要信息的閱讀能力。任務二:讀通故事內容。“通”突出的是學生的主體性,教師引導學生經歷由淺入深的學習過程,在多樣化讀的過程中梳理、讀懂故事的主要情節。方法:借助學習單或路程圖梳理故事的主要情節,了解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任務三:讀懂故事人物。用批注的方法閱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人物形象。方法:走進文本人物。引導學生分別對兩個的角色進行分析,探究海力布、牛郎、老牛角色的形象。任務四:讀好課外民間故事。通過前幾個任務的積累、梳理和整合,學生對民間故事的題材有了進一步的了解,這是培養學生閱讀民間故事興趣的好時機,也是為“口語交際”“快樂讀書吧”“習作”等學習任務積累素材。方法:閱讀課外經典民間故事,通過批注、畫出關鍵詞句等方法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并將自己最喜歡的故事用流程圖或幾句簡單的話概括出來。任務五:講(演)好民間故事。講(演)是對讀的深化,講(演)好民間故事意在引導借助講故事的形式,如轉換角色、合理想象留白的情節、改變故事順序復述等,通過“創造性改編”培養學生運用語文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方法:創造性復述故事。任務六:寫好民間故事。如何有效地進行縮寫?根據單元習作中提出的“摘錄、刪減、概括、改寫”,在尊重原作、不改變原意的前提下進行“二次創作”。方法:完成習作“縮寫故事”。在前五個任務的基礎上,學生自選一個故事進行縮寫,既可直接根據單元習作中提出的“摘錄、刪減、概括、改寫”的方法縮寫,也可以“創造性縮寫”表達自己獨特的體驗和思考。
4.堅持形式與內容并重,綜合運用四種評價方式。只有從“目標、教學、評價”三位一體進行設計、實施,才能最大程度上實現民間故事主題單元中中華傳統文化的價值,發展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發揮語文課程的文化育人功能。評價任務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上接目標,以適其與目標的匹配性;下連學習過程,把評價任務嵌入教學過程。教學評價要貫穿六個任務的始終,通過“自我評價”“小組評價”“家長評價”“教師評價”四個維度及時揭示問題、及時反饋,以改進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主動學習、自我反思。
在組織單元整體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應基于統編教材的特點,深入解讀教材,根據單元編制特點實施單元統整教學,將課內外主題文本聯結起來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同時,應基于單元統整視野,堅持“目標、教學、評價”三位一體的結構化設計,并對項目學習進行任務分解,在系統化的任務學習活動中,聚焦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讓學生自主閱讀、自主構建,在掌握閱讀的基本方法與策略的基礎上,為復述提供支點,積累多樣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大膽想象,豐富故事內容,找到“創造”的生發點,主動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