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華南師范大學附屬小學 何珂儀
高質量發展理念強調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注重質量提升、效益增強,同時關注社會、環境和經濟的協同發展。提供高質量的健康教育,可以幫助學生建立積極的健康行為和習慣,降低未來的健康成本。高質量的發展要求培養具備綜合素質的公民,不僅要關注身體健康,還包括教育健康、社會健康等多個維度,有助于學生整體素質的提升。
小學數學教育不僅僅局限于數學上的教學,它和健康教育之間存在緊密的關聯,在設定各個學科教學目標的同時,還應該選擇教學內容,以便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另一方面,健康教育應貫穿于小學各個學科的教學中,而不僅僅是一門獨立的課程。在探索小學健康教育與小學數學教育之間的關聯時,可以發現,盡管它們是不同領域的教育,但可以相互支持和相互促進。將小學健康教育與小學數學教育相互關聯,可以提供更全面的教育體驗,幫助學生學會結合健康知識與數學技能,以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健康,培養以數學視角審視現實、以數學思維思考現實、以數學語言表達現實的能力。這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使他們在面對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問題時更具決策能力和分析能力。
在教育領域,可持續發展意味著培養具有全球視野、創新精神和社會責任感的人才。數學健康教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育模式,旨在通過數學教育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提高生活質量。聯動數學健康教育與可持續發展,我們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索:
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需要打破學科界限,整合各類教育資源。在數學健康教育中,可以引入心理學、生理學、社會學等多學科知識,構建跨學科的課程體系。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更好地理解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培養全面發展的能力。
可持續發展強調實踐和創新。在數學健康教育中,可以開展各類實踐活動,如健康調查、數據分析、模型建立等,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這些活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還能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環保意識。
可持續發展要求人們關注全球性問題,具備全球公民意識。在數學健康教育中,可以引導學生關注全球性的健康問題,并思考如何運用數學知識和技能解決這些問題。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培養全球公民意識,為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需要注重學生的綜合素養。在數學教育中,應構建多元評價體系,關注學生在知識、技能、情感和態度等多個方面的全面發展。通過定期評估和反饋,協助學生認識個人優勢和不足,制定合適的學習計劃,促使全面發展。
在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下,小學數學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數學教師除了教授數學知識外,他們還肩負著在教學活動中進行健康教育的責任。通過結合課程標準和教學任務,教師可以因勢利導地進行恰當的健康教育,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將健康教育與數學教學相結合,不僅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數學知識的有趣和魅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實際應用意識。
高質量發展理念下,我們更加注重學生的整體發展。我們把學生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數學能力看作是一個整體,而不是孤立的個體,強調整體發展的重要性,這意味著我們需要在教學中融入健康和體育活動,以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
同時,不同的小學生對于課程的領悟能力和接收能力也是不一樣的。尊重學生個性發展至關重要,每位學生都獨具特色,擁有獨自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節奏。因此,我們應提供個性化的教學,以滿足每個學生的獨特需求。
“雙減”政策下,要求小學生“多動口”“多動手”,不僅要“畫”數學,還要學會“話”數學,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來學習數學,可以在理論知識中加入勞動教育、健康教育等創新點,激發小學生的好奇心,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同時也可以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如何將抽象的數學概念應用到實際生活中,這是目前教學需要思考與創新的重難點,通過不斷探索與發掘,目前實施略有成效的案例有:計算食物熱量、分析運動時間、統計健康食物和測量面積模型等,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提高數學素養。
要實現教育高質量發展,不僅僅是學校層面的獨角戲,更加需要學生與家長的配合,家校合作就顯得尤為重要,家庭和學校應該共同努力,為學生提供一個健康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家長應該參與孩子的學習,與學校共同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學校將小學健康教育與小學數學學科課程相結合,學生將其轉化成自己的知識并分享給同學和家長聽,對此進行各種形式的記錄,通過網絡等形式進行分享,這將對我校小學數學健康教育有著巨大的推廣作用,對學校高質量發展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圖書館、互聯網和其他資源,尋找與數學健康教育相關的知識和信息。例如,組織小組或個人研究項目,讓學生深入了解某個數學領域或主題。同時以“高學段帶中學段”“中學段帶低學段”,全面覆蓋各個年級的小學數學健康教育傳播與交流;充分發掘各種資源,從不同年級層面為學生提供不同的小學數學健康教育體驗,學生在基于交流的體驗的基礎上,感受“數”健康的魅力,實現小學教育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