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山市牛角初級中學 梁榮忠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課堂教學離不開實驗。我們對現有教材的實驗進行改進,并讓學生通過參與實驗、觀察實驗現象,培養學生科學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和落實學科核心素養。下面以八年級物理上冊第四章第二節《光的反射》為例,談談創新實驗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與思考。
在《光的反射》教材中,我以一個簡單實驗導入,讓學生更深入體會光的反射現象。實驗器材包括激光筆、平面鏡、手提噴霧劑。首先安排2 位學生到講臺前,其中一個學生手拿激光筆,另一個學生手拿平面鏡,我引導他們完成實驗操作。通過觀察實驗現象,發現該實驗的效果不明顯,原因是激光筆發出的強光受到室內亮度影響,導致大部分學生只看到墻壁上有個紅點,卻看不清激光光束的來龍去脈。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光線的走向,于是我對它進行了小小的改進,用手拿噴霧器在平面鏡周圍制造水霧。當霧氣從噴嘴噴出來,平面鏡兩邊兩條光線立刻出現在學生面前,非常清晰。
這個案例告訴我們,對實驗操作進行創新改進,可以使實驗效果更明顯,更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讓學生主動參與實驗操作,參與課堂教學,并在實驗過程中享受學習的快樂。
《光的反射》教學過程中,教材要求學生探究光反射時的規律。書本的實驗裝置組成是一塊半圓鋁板、平面鏡和激光筆。具體的操作是:使一束光貼著紙板沿一個角度入射,經過平面鏡反射,沿另一個方向射出。在紙板上用筆描出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徑跡。改變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幾次,換不同顏色的筆記錄每次光的軌跡。然后學生再取下紙板,并用量角器測量兩側的角,最后將數據記錄在表格。但是每做一次實驗前都需要調整激光筆的位置來確定入射點,因此對該實驗器材作出了改進。改進的思路是用亞克力板做一個長方體,外面固定強激光筆,把圓盤豎直安裝在背板上,在箱體后面可以直接旋轉,實現改變入射光線的入射角的目的。另外,在箱底安放點燃的蚊香或霧化器,使箱體內部充滿煙霧,讓實驗效果更加明顯,更方便尋找反射光線和反射角。
物理知識來源于自然規律,人們通過對自然認識和抽象概括得出物理概念和規律,并應用這些概念和規律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我們可以創新設計實驗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理解物理知識及其應用。
例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認識光的反射及其角度的變化,組織學生開展傳遞太陽光活動,以座位分組,要求學生從教學樓一樓開始,把室外的太陽光接力傳遞到本班組長的座位上。我們還可以布置家庭實驗,讓家長和學生同時完成,要求家長配合學生利用平面鏡把電筒的光繞過多個障礙物,到達指定位置。通過各種各樣的物理實驗活動,讓學生感受做中學、創中學的快樂,同時提高自身的動手能力,提高科學素養。
我們設計創新實驗導入課堂,要基于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教學的需要,并且還要針對教材中教學過渡性不強的缺點進行改進。在實驗操作過程中讓學生通過實驗引發認知上的共鳴,從而激發好奇心和探究欲。
當教師演示實驗出現可視效果不明顯時,需要對現有實驗裝置進行改進,通過增強實驗過程的可見度,讓全體學生參與實驗觀察,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創新實驗裝置需要教師不斷思考、不斷積累。另外隨著科技的發展,很多數字工具已進入課堂,可以融合數字化器材與常規實驗裝置,讓學生通過分析圖表內容,尋找物理規律。
物理創新實驗實質是對傳統實驗“再開發”的過程,最大化利用實驗資源,進一步拓展實驗教學的空間和時間,培養學生科學情懷、探究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讓物理核心素養真正落地生根、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