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都市技師學院 成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 陳政
汽車鈑金是中職院校汽車鈑金與涂裝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培養學生的鈑金維修技能是中職院校教學的目標之一。傳統的教學模式多為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教學模式單一,學生學習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筆者在汽車鈑金課程教學中引入了“一體化”教學模式,通過理實一體,將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進行融合,構建了"課內項目化,課外多元化"的一體化教學模式,解決了把學生原來的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的問題。本文通過對汽車鈑金課程一體化教學的實踐探索,建立以職業能力為導向的汽車鈑金課程一體化教學體系,完善職業院校教育體系,提高學生職業能力。
隨著汽車保有量的不斷增加,我國汽車維修行業發展迅速,汽車鈑金維修也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在中職院校汽車鈑金與涂裝專業的教學中,教師通常會選擇一些經典的鈑金案例作為教學內容,讓學生通過模仿操作進行學習。但由于學生理論知識基礎薄弱,在實際操作中,對于一些理論上不會出現的問題和操作過程中經常出現的問題往往無法發現和解決,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學習積極性不強。
傳統的教學模式多為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理論教學過程中老師注重知識的講授,忽視學生的實際操作和能力培養,導致學生學習缺乏主動性,實踐操作能力不強。同時,在課堂教學中,老師過分強調知識的系統性,忽略了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導致課堂效果不理想。以汽車鈑金課程為例,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課堂氣氛不活躍。由于缺少實踐操作的機會,學生對于鈑金結構原理不能理解透徹,對鈑金的安裝、維修等專業技能掌握不足。此外,在教學過程中也缺少與企業對接的機會,導致學校與企業之間的教學資源無法共享。因此,有必要將“一體化”教學模式引入課堂中來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汽車鈑金課程是中職院校汽車鈑金與涂裝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通過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整合,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相融合,培養學生的鈑金維修能力。在實際教學中,將理論知識融入到實踐操作中,以學生為主體,采用“任務驅動、案例驅動、項目驅動”等方式進行教學。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在課堂上被動學習,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了改變這一現狀,筆者進行了汽車鈑金課程的一體化教學實踐探索。筆者針對汽車鈑金課程的特點和教學目標,以職業能力為導向,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相融合,構建了“課內項目化、課外多元化”的一體化教學模式。實現了由傳統課堂向“項目化、多元化”課堂轉變。
對課程體系進行改革,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學生的學習過程,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提高實際操作能力。同時根據汽車鈑金課程的教學特點,在教學過程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和小組協作學習。將課程體系分為五大模塊:鈑金基本知識模塊、鈑金基本技能模塊、鈑金檢驗和評定技術模塊和鈑金項目實訓模塊。在教學過程中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進行理論知識講解時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通過項目實訓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通過在汽車鈑金課程中進行一體化教學改革實踐,提高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課內項目化是指教師將專業知識、技能融入到具體的工作任務中去,讓學生通過完成任務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課內項目化”是指教師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相結合,將汽車鈑金課程中的每個項目進行細化和分解,按照工作任務,設置學生任務單,讓學生在完成任務單中掌握知識點。
課外多元化是指在課堂教學之外,教師與學生共同設計課外活動,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課外活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課外活動包括:組織學生參加職業技能競賽;利用課余時間組織開展“小制作”比賽;成立汽車鈑金社團;組織開展汽車鈑金維修技能大賽等。
“課內項目化,課外多元化”的一體化教學模式,通過將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相結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通過讓學生在工作任務中掌握知識和技能,提高了學生的職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