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世杰 楊凱飛
隨著科技水平的迅猛發展,我們的生活水平在“加速賽道”上穩步向前,但在美好生活的背后,“全民缺覺”的時代卻隨之到來,被“內卷”搶走的睡眠、emo致郁影響的睡眠愈來愈困擾我們的生活,而“手機不睡我不睡”更成為當代年輕人現實生活的寫照。
如何科學看待我們的睡眠問題,如何科學應對我們遇到的睡眠難題,成為我們對抗睡眠問題的重要抓手。4月17日,以“‘躺贏健康,遠離‘困擾,今天你睡好了嗎?”為主題的專家與媒體面對面活動在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舉辦,與會專家圍繞睡眠障礙的定義、分類、治療等內容進行了交流分享。
良好的睡眠感覺并不等于健康的睡眠狀態。有時,我們可能感覺自己在夜晚得到了足夠的休息,但實際上,我們的睡眠結構可能遭受了破壞,如深度睡眠的缺失或頻繁的覺醒。這些問題通常不會直接反映在我們的日常感覺上,但它們卻在無形中侵蝕著我們的健康。進一步來說,許多人對睡眠障礙的理解僅限于失眠或難以入睡。實際上,睡眠障礙是一個涵蓋了多種癥狀的廣泛類別,包括但不限于夜間呼吸暫停、打鼾、夜尿頻繁、不安腿綜合征等。
現代醫學為我們提供了多種有效的睡眠監測工具。這些工具可以幫助我們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睡眠狀態,發現潛在的問題,并為我們提供個性化的治療建議。通過這些工具,我們可以更加精準地解決自己的睡眠問題,提高睡眠質量。大家不能僅僅依賴于自己的感覺來判斷自己的睡眠狀態,我們應該主動尋求專業的幫助和建議,積極管理自己的睡眠健康。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打破對睡眠障礙的誤區,重新認識到健康睡眠的重要性。
根據《國際睡眠障礙分類第三版》,睡眠障礙一共分為七大類90多種疾病,包含失眠、睡眠相關呼吸障礙、中樞性睡眠增多、晝夜節律睡眠性障礙、異態睡眠、睡眠相關運動障礙和其他睡眠障礙。
失眠主要包含入睡困難、睡眠維持困難及早醒幾大特點,常伴有疲乏、專注力下降、易激惹等日間功能障礙;睡眠呼吸暫停主要表現為夜間打鼾、呼吸暫停或憋氣,從而導致全身低氧血癥,白天激發? ? ? ?疲乏、困倦、嗜睡,甚至出現交通事故;中樞神經系統睡眠增多性疾病以發作性睡病為例,臨床表現包括日間過度嗜睡、猝倒發作及多種夜間睡眠障礙;不寧腿綜合征是一種感覺運動障礙性疾病,表現為靜坐或夜間睡眠時反復出現的雙腿不可抗拒感覺異常(如蟻走感、酸痛感、灼燒感、麻刺感);異態睡眠是一組在睡或醒轉換過渡期間發生的異常睡眠事件,表現為不愉快的運動、語言或行為。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OSAHS)是多種原因導致睡眠狀態下反復出現低通氣和(或)呼吸中斷,導致慢性間歇性低氧血癥伴高碳酸血癥以及睡眠結構紊亂,進而使機體發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變的臨床綜合征。OSAHS發病率較高,國外研究表明OSAHS的發病率為2%~4%。我國OSAHS的患病率為3.5%~4.8%,男:女=2:1。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主要表現為睡眠中出現打鼾、憋氣、頻繁覺醒、睡眠片段、記憶減退、白天嗜睡、頭暈頭痛,OSAHS是多種慢性疾病的源頭疾病,會造成多器官功能受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對全身系統的影響;1.中樞系統,例如得腦出血、腦梗塞、老年癡呆、帕金森、記憶力下降、認知功能障礙;2.心血管系統,出現高血壓、心律失常、冠心病、房顫、心力衰竭;3.呼吸系統,引起肺心病、呼吸功能衰竭、夜間持續的重度哮喘、肺癌;4.消化系統,引起胃食管反流、頑固性的潰瘍;5.腎臟系統,引起蛋白尿、血尿、腎功能的衰竭、腎功能的異常。此外兒童患有OSAHS可能導致發育遲緩、智力降低。
日常習慣會影響睡眠質量,注重培養良好的睡眠習慣可以提升我們的睡眠質量。設置就寢時間,按時睡覺能幫助建立“生物鐘”,成年人需要7.5~8.5小時/天;盡量避免白天小睡,如果確實需要,最好在下午3時前睡20~30分鐘;保持規律作息,最好一周7天都如此,很多人喜歡周末睡懶覺,覺得這是在補償工作日的睡眠不足,但會導致睡眠片段化和淺睡眠;定期運動,制訂鍛煉計劃,最好在睡前4小時前進行鍛煉;避免在下午攝入咖啡因,含咖啡因的飲料和食物會引起入睡困難,喝咖啡、茶的時間應在睡前4~6小時前,而且應該限制每天小于300毫克;睡前不要飲酒、吸煙,酒精和尼古丁會干擾睡眠,飲酒能幫助緊張的人容易入睡,但會引起夜間覺醒,酒精有一個相對短的半衰期,會導致反彈性的覺醒和失眠;睡前規律進餐,且不要空腹上床,睡前進食少量食物能幫助入睡,但應避免過于油膩或難消化的食物;睡前至少30分鐘關閉電子設備,在白天接受充足的自然光線,然后在夜晚保持燈光昏暗。
健康科學的睡眠,有利于大眾身心健康,生活品質的提高,無論年齡性別,不管我們身處何方,從事何種職業,睡眠與我們每一個人息息相關。今年3月21日,是第二十四個“世界睡眠日”,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睡眠中心正式成立。緊隨2024年世界睡眠日“健康睡眠,人人共享”的主題,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睡眠中心的成立旨在更好地服務于廣大患者,促進山西省成人及兒童睡眠障礙標準化診療和專業化人才培養,希望今后能形成省內領先的集臨床診療、科學研究、教育教學、護理協作為一體的睡眠醫學中心,充分發揮多學科聯合診療的優勢,持續深入探索專病中心建設,為促進廣大人民群眾的睡眠健康貢獻力量。
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睡眠中心雖然是新成立的診療中心,但院內各個相關科室前期已有充足的積累,中心的建設涵蓋呼吸科、精神衛生科、神經內科等多學科領域,擁有6名睡眠專業醫師、2名技師及2名護士,具有RPSGT資質,診療經驗豐富。睡眠中心開設門診及病房,標準病房10間,具有便攜睡眠呼吸設備15臺,多導睡眠呼吸監測設備16臺,經皮二氧化碳分壓監測設備2臺,壓力滴定呼吸機3臺,已開展加強腦電睡眠監測、便攜式睡眠監測、壓力滴定(手動壓力滴定+自動壓力滴定)、多次小睡實驗、經皮二氧化碳分壓監測、呼氣末二氧化碳分壓監測等項目,開展CBTI認知行為治療、經顱磁刺激等綜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