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華


【文物名片】
錯金銀虎噬鹿銅屏風座,戰國中期,高21.9cm, 長51cm,重26.6kg;20世紀70年代出土于河北平山上三汲鄉戰國中山王厝墓。河北博物院十大“鎮館之寶”之一,現在《戰國雄風——古中山國》陳列展出。
一只斑斕猛虎,三足著地一爪騰起,躬身挺尾雙目圓睜,正在撕咬一只花斑小鹿?;⒖谥械男÷?,頭搭在虎頸的左下側,雖兩眼僵直卻仍在拼命地踢腿掙扎,微微張開的鹿口,讓人感覺凄切悲鳴之聲如聞在耳……猛虎與幼鹿的力量對比如此懸殊,不禁使人聯想到那個風云變幻、血雨腥風的戰國時代。
前所未見的“庫室”結構
1974年某一天,河北省文物部門接到報告,平山縣上三汲鄉農民大規模平整農田時,不斷到附近兩座大土丘上取土,挖出一些古代文物并造成了破壞。考古人員迅速趕到現場,進行清理勘察。1974至1978年,文物工作者在此發現了戰國中山晚期的都城故址,并先后發掘了春秋戰國時期墓葬30座,包括王陵兩座。戰國中山國第五任國君“厝”的陵墓,是其中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一座,由主墓及車馬坑、葬船坑、雜殉坑等幾部分組成。王厝墓的主墓,是一座“中”字形大墓,考古發掘時已遭到嚴重盜掘。據說,正當失落的情緒在發掘現場蔓延的時候,發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 一位民工在取土時,一腳踩出個大窟窿。文物工作者當即對這個大窟窿進行了清理,隨后出人意料地發現:這里原來是個“庫室”。后續考古發掘中,陸續發現共有西庫、東庫、東北庫3座庫室,而且3座庫室與主墓室毫不相連。后來,考古工作者這種前所未見的“庫室”結構,被證明為戰國中山國所獨有的墓葬形式。正是由于這種結構獨特的“庫室”,大量珍貴文物才躲過盜劫,得以保存下來。中山王厝墓出土各類文物19,000多件,其數量種類之多、工藝程度之精,堪稱國內戰國時期出土文物之最。錯金銀虎噬鹿銅屏風座與錯金銀銅雙翼神獸、錯金銀四龍四鳳銅方案、十五連盞銅燈等等,是王厝墓庫室最先出土的一批生活用品,每一件都閃爍著鑄造工藝的炫目華美。
戰國中山“多美物”
中山國,嵌在燕趙之間(位于今河北省中南部),是春秋戰國時期十二諸侯中唯一由少數民族——鮮虞族建立的國家,因“城中有山”而得國名。鮮虞原為游牧民族,建國初期社會生產力水平較中原地區明顯落后。戰國時期,他們不斷向中原進襲,也不斷與華夏融合,崎嶇于群雄之間,與齊、魏、燕、趙等強國抗衡,耀兵稱王于太行山麓。史籍可見的200多年歷史中,多次被滅,又多次復興。
據《史記·貨殖列傳》記述:“中山地薄人眾,猶有沙丘紂淫地馀民,民俗懁急,仰機利而食。丈夫相聚游戲,悲歌慷慨……女子則鼓鳴瑟,跕屣,游媚貴富,入后宮,遍諸侯?!庇捎谌司厣伲猩絿瞬坏貌豢抠u藝求生,男子從事工藝制作,女子從事歌舞表演。正因如此,中山國手工業生產非常發達,中山工匠制造的銅、玉、陶、金、銀、骨、石之類工藝品,無論數量還是工藝水平,都代表了戰國時代工藝技術的最高水平。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傳》中所謂的“(中山)丈夫……作巧奸冶,多美物”,正是對中山國手工匠人的贊嘆。在戰國中山國林林總總的“美物”中,寓意深刻、工藝精美的錯金銀虎噬鹿銅屏風座,無疑是一朵最亮麗的奇葩。
時代精神與民族審美的體現
與錯金銀虎噬鹿銅屏風座同時出土的,還有錯金銀銅犀牛屏風座、錯金銀銅牛屏風座各一件。3件銅屏風座,分別突出了不同獸類的情態,裝飾手法互不雷同,是我國目前發現年代最早的屏風座實物。
由于屏風扇為漆木質地,出土時已經腐朽。經專家反復考證得知,屏風原為兩扇圍屏,長2.24米,高1.1米,呈矩尺形。扇面為涂有紅漆的厚木板,四邊框涂黑漆,并用紅色、橙色繪出活潑的小鳥和翻騰的云紋。每扇屏風立框的外側面,中間均鑲有一個銅質的獸面鋪首銜環作為裝飾,再配以錯金銀虎噬鹿等3件銅屏風座,組合成一套富麗華美的“家具”。
錯金銀虎噬鹿位于3件銅屏風座的中心。作為一件實用器物,具有絕對的穩定性無疑是其最為重要的功能。錯金銀虎噬鹿銅屏風座的整體造型中,老虎三爪著地、右前爪因抓鹿而懸空,為了保證器物的穩定性,造物工匠巧妙地借用三條鹿腿呈三角形分布作為支撐點,構思科學巧妙而又生動自然,將造型的美觀性與功能的實用性完美融合,可見作者敏銳的觀察力與高超的表現技巧。另外,錯金銀與鑲嵌技藝的巧妙運用,也增強了作品的表現力?;⑹陕广~屏風座結合鹿身的梅花斑、虎背的條斑等毛皮花紋的變化,分別鑲、錯以形狀各異的金銀紋飾,與強烈的動勢相應,產生閃爍不定、富于動感的色彩效果?;⒌念i部和臀部上,各立有一個長方形銎,銎的兩側立面裝飾山羊頭面,羊口即為銎口。兩銎口沿直線相交,虎腹下有豎讀的銘文“十四祀,??,嗇夫徐?,制省器”共12個字,記載了器物制作的時間、工匠及監督官吏姓名。
民間傳說,中山王厝統治時期,在開國數代的勵精圖治之下,戰國中山日益壯大起來。中山王厝有點兒得意忘形,他試圖發動征戰,以求開疆拓土。一些大臣卻認為,以中山國的實力,發動戰爭無異于以卵擊石。但是,這些大臣因為害怕國君的暴戾之氣不敢貿然進諫。有位叫司馬喜的大臣想出一計,在國君寵妃陰姬的幫助下得以實施。一天,國君和陰姬在宮中就寢,陰姬突然從夢中驚醒。她夢見自己去河邊游玩,看到一只小鹿正怡然自得地在那里飲水……突然,不知從何處竄出一只斑斕猛虎,抓住小鹿緊咬不放。國君覺得這個夢有些不祥,陰姬提醒他不妨找司馬喜來解夢。司馬喜說,鹿是祥瑞之物,它在河邊飲水說明我國目前應該休養生息?;⑹峭鈦淼拿瞳F,象征國外的強敵。這個夢境說明,如果貿然與列強開戰,難以避免被猛虎咬死的命運……國君聽罷連連點頭,下令鑄造一件“虎噬鹿”銅器,時刻提醒自己居安思危。
雖然,民間傳說未必是歷史真實,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真實的歷史信息。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代,群雄逐鹿,狼煙四起?!皯饑咝邸睘閵Z取天下霸權,經歷了長達數百年血雨腥風的廝殺。中山國,作為一個小國,在這些大國的夾縫中艱難而頑強地生存著。從其建立伊始,就必須時刻準備著為自己的生存而戰斗,一不留神就有可能被某個大國所吞噬??梢哉f,出土于中山王厝墓的錯金銀虎噬鹿銅屏風座,不但造型設計獨特、工藝制作細膩、美學價值瑰麗,而它所具有的文化內涵,更是時代精神與民族審美的體現,堪稱一篇“弱肉強食”的時代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