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廖君

食療和藥療都是中醫學預防及治療疾病的方式,“藥食同源”就是提倡吃對適合自己體質的食物,能為健康加分,民間廣泛流傳的“健康傳說”有時反而讓大家不知道怎么吃。
常常有一些病人煩惱地問:我全身酸痛是不是因為太愛吃豆腐才這樣?小朋友咳嗽能吃雞肉嗎?讓我們以中醫學“藥食同源”的角度,聊一聊“健康傳說”里的誤區。
●咳嗽禁止吃雞肉
每次只要咳嗽,長輩總會告誡:不要吃雞肉。為什么不能吃雞肉?我們先來了解雞肉在中醫食療上的作用。
雞,品種繁多,在古書上記載的就有以下幾種:丹雄雞,味甘微溫;白雌雞,性味酸甘平;烏雄雞,味甘溫熱,主補中止痛,凡實證、邪毒未清者不宜食;黃雌雞,主腹中水癖,治冷氣。
雞肉因品種不同本身的性味也不同,當然所適合的人群也有所差異。當代我們食用的雞肉,多偏向性味甘平類,若感冒導致的咳嗽,吃雞肉對癥狀的影響其實不大。有趣的是,體質氣虛血弱偏向虛寒的人群,長期肺腎氣虛導致的虛咳,適當地吃一些烏骨雞藥膳,反而能調養氣血,有助改善慢性虛咳。
●蘿卜解人參藥性
民間自古流傳這樣的俗語:蘿卜與人參不相融,二者像是冤家不能碰頭,大家都說:“蘿卜解人參藥性,服了人參再吃蘿卜,人參就浪費掉了。”這是真的嗎?
蘿卜又名萊菔,有消食化痰,利尿通淋的作用。人參有許多種類,性味各不同,但都有補氣的功用。一般認為蘿卜會降低人參補益作用,能夠解除人參的藥性。事實上每個人體質都不相同,服用的人參也不同,在臨床用藥上有時還要兩者同用,扶正祛邪,對某些疾病有特殊的治療效果。因此服用人參前,可以先請教專業醫師,應服用哪種人參比較合適自己的體質,在食物上不必特別避諱吃蘿卜,民間也有“冬吃蘿卜夏吃姜,不勞醫生開藥方”的諺語流傳,從營養學的角度來看,白蘿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具有助消化的功能,對于人參的補益效果,不會造成極大的影響。
●柿子跟螃蟹同吃會中毒?
柿子和螃蟹都是秋天的美食,柿子有潤肺止咳、健脾止瀉的功效。但是,柿子含有豐富的單寧酸成分,同時食用高蛋白類的海鮮(如螃蟹及蝦子等),就容易使螃蟹中的蛋白凝固,可能引起嘔吐、腹痛、腹瀉等反應,在古人看來腸胃道的這些癥狀就像中毒一樣可怕。所以在享受美食時,別忘記先人的智慧和長輩的叮嚀,多注意這些小小的細節。
●關節疼痛不能吃豆類?
天氣濕冷時,門診關節酸痛的病患也增多,常有人擔心地詢問:關節痛是不是因為吃了太多“寒性的豆腐”?還是喝了太多綠豆湯太涼造成全身疼痛?
其實,造成關節疼痛的原因眾多,如退化性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單純因為氣候改變關節疼痛等等,只有尿酸太高產生的痛風性關節炎,才須避免吃豆類、海鮮、菇類、啤酒等食物,其他類型的關節炎則沒有這項禁忌。有些因壓力及勞累導致肌肉緊張、血液循環不良的關節疼痛,在沒有尿酸問題的前提下吃一些豆類,因其本身豐富的DHA反而能緩解疲勞減少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