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開封市地方金融風險主體出發,搜集了開封市金融市場最新運行數據,闡述了金融市場及地方經濟整體運行情況和風險現狀,分析開封市金融市場目前面臨的主要風險來源,并針對開封市主要金融風險來源,提出防范和化解機制。
關鍵詞:開封市;地方金融風險;防范與化解;機制
當前在國內經濟不斷深化發展的背景下,我國地方金融市場發展迅速,地方金融市場風險也日益凸顯。2022年12月15日,習近平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講話時提到“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經濟金融風險”。開封市委將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是三大攻堅戰的首要任務。在當前國內市場經濟不斷發展和完善的形勢下,地方金融市場成長迅速,金融風險的傳導能力日益加強,如果控制不力,將影響更大的范圍,引發區域金融風險或全國性金融風險,對經濟發展極其不利。因此,對地方金融風險的防控與化解,已經成為地方工作布局的重要內容,也是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的、深化銀行保險機構改革的重要基礎。本文提出開封市地方金融風險防范和化解的對策,在經濟社會發展進入“十四五”時期,對開封市經濟穩定和地方經濟發展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和參考價值。
一、開封市地方金融風險現狀
1.開封市銀行業現狀
近年來,開封市地方銀行業運行較平穩,銀行業存、貸款增幅較大,增速較快。2022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存款余額為3001.25億元,同比增長14.3%,增速高于全?。?2.3%)2.0個百分點,居全省第10位;其中住戶存款余額2374.50億元,比年初增長17.2%。金融機構貸款余額為2427.21億元,同比增長11.8%,增速高于全省(8.8%)3.0個百分點,居全省第5位。
從開封銀保監分局獲悉,2021年全市銀行機構不良貸款率3.27%,較2020年的2.74%有所增長,2022年開封市在嚴防金融風險方面取得良好效果,全市銀行機構不良貸款率2.39%,控制在3%以內,低于5%的監管要求。
2.地方經濟整體運行狀況
近年來,開封市經濟發展成效顯著。開封市綜合實力大幅躍升,生產總值突破2657.11億元,2022年1—12月,全市生產總值完成2657.11億元,同比增長4.3%,高于全?。?.1%)1.2個百分點,居全省第9位。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381.65億元,同比增長5.1%,居全省第6位;第二產業增加值1027.39億元,同比增長6.2%,居全省第8位;第三產業增加值1248.07億元,同比增長2.5%,居全省第11位。同時,經濟結構不斷優化,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14.3∶38.7∶47.0,“三二一”產業結構更加穩固,三次產業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8.5%、53.4%和28.1%,分別拉動GDP增長0.8個、2.3個和1.2個百分點。
二、開封市地方金融風險存在問題分析
1.金融資產質量下降
受新冠疫情影響,河南省經濟增速明顯下滑,不良貸款數量有上升趨勢,商業銀行經營風險加劇。2019年審計署發布第1號公告,其中指出,全國七個地區的部分金融機構存在不良貸款率高、資本充足率低和掩蓋不良資產等問題,河南地區多個金融機構因不良資產率過高被點名。監管機構要求農商行的資本充足率不得低于10.5%,把不良貸款率的警戒線設置為5%。截至2018年末,河南省42家商業銀行貸款不良率超過5%警戒線,其中有12家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超過20%,個別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遠超警戒線數值高達40%。
這意味著,河南省多家銀行不良率嚴重偏離合理范圍。2021年末,全市金融機構貸款余額2174.21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1.67%,2021年末全市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為3.27%,略高于當年全省平均值3%的水平。開封市個別銀行性金融機構不良貸款增速較快、逾期貸款率較高。不良貸款增加,不良貸款率上升,金融資產質量下降,是開封市地方金融風險存在的問題之一。
2.金融風險傳播擴散
金融風險具有較強的聯動性和區域間擴散性,某一地區或某些金融機構發生金融風險,通過不斷積累、傳播和擴散,可能形成更大范圍的區域性金融風險或全國性金融風險,乃至形成金融危機。由于疫情影響和政策調控等原因,企業綜合經營成本增加,經營難度加大,存在一定的違約風險,違約事件也時有發生。如果這些企業出現流動性困難,具有關聯性和傳播性的違約風險,會向更大范圍擴大,波及擔保圈子和擔保產業鏈,對更多企業和當地經濟均會產生不良影響。
三、開封市地方金融風險主要類型
1.信用風險
從金融機構不良貸款存量角度看,近年來開封市金融機構不良貸款存量總額總體呈上升趨勢。2019年開封市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總額增加了18.6億元,總量達到62.72億元,2020年略有下降,開封市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總額53.23億元,2021年開封市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總額71億元,較2020年末增加了17.77億元,2022年開封市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總額有所減少,為58億元。
從金融機構不良貸款比率角度看,2019年全市金融機構貸款余額為 1704.45 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 13.7%,2019年末全市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為3.68%;2020年末全市金融機構貸款余額1942.99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4.0%,2020年末全市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為2.74%,略低于當年全省平均值3%的水平;2021年全市金融機構貸款余額為2170.2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1.69%,2021年末全市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為3.27%,較2020年上漲了19.34%;2022年末全市金融機構貸款余額2427.21億元,全市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為2.39%,控制在3%以內,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低于5%的監管要求。
2.地方政府債務風險
2018—2022年經濟總量居全國前列,人均GDP排名全國中下游,河南省經濟增速及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均有所放緩,但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經濟發展態勢良好。從GDP規模來看,第一梯隊為鄭州市,2022年GDP為12934.70億元,但增速表現不佳,僅為1%;洛陽市和南陽市等四個城市GDP規模在4000億~6000億元,處于第二梯隊。開封市2022年GDP總量為2657.1億元,GDP規模介于1000億~4000億元,同第三梯隊為平頂山市、安陽市等11個地市位列第三梯隊。
從政府債務層面看,2022年,河南省政府債務余額合計1.51萬億元(2021年債務余額1.24億元),同比增長21.85%,增長較快,其中一般債務5748.3億元,專項債務9355.5億元,債務規模排名第八,同比增加21.9%,但距離限額空間仍較大;負債率(政府債務余額/GDP)24.6%,同比提升3.57個百分點,負債率在各省市排名較低;債務率(政府債務余額/地方綜合財力)233.27%,比提升72.75個百分點,債務率處于中游水平。
河南省各省轄市政府債務余額增長明顯,專項債占比大。其中,周口市、漯河市、鶴壁市債務增長明顯,鄭州市、平頂山市增長略緩,但增速均超過15%。從絕對值角度看,截至2022年末,各省轄市政府債務余額差異較大,鄭州市政府債務余額2943.4億元,占全省債務余額近20%,其余除濟源市外,債務余額分布較集中。
2022年開封市政府狹義地方債務率136.4%,其中,顯性債務余額逐年增長,但負債率及債務率均未超過警戒線,債務風險整體可控;隱性債務規模較大,債務率水平較高,疊加隱性債務后的債務風險不容忽視;市內各區縣差異方面,顯性債務規??煞譃槿齻€層級,整體上債務規模和財政實力相符。
3.流動性風險
近年來,國內大多數金融機構更關注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認為其他風險管理失敗才會導致流動性風險,但流動性風險應被獨立量化和管控,美國次貸危機就是典型的例子。金融機構流動性風險具體表現包括:金融機構現金流入和流出不平衡;資產總額小于負債總額,資產負債流動性不匹配;金融工具在市場中流動性較差。金融機構尤其是商業銀行主要存在流動性指標異動、期限錯配嚴重、存款波動較大等流動性風險問題,對可能發生的流動性風險事件具有前瞻性,防止單體風險引發更大范圍的流動性風險。
2022年6月河南村鎮銀行存款糾紛事件引發了不良的社會影響,對整個銀行業造成了巨大風險,極大地損害了人民群眾的財富安全感。由于此事件影響,儲戶大多只取不存,很多小銀行包括村鎮銀行面臨資金壓力和流動性風險。中國人民銀行開封市中心支行、開封銀保監分局對此高度關注。此案例具有一定警示作用:金融機構應努力提高流動性風險管理,強化風險意識。
4.非法集資風險
非法集資指個人或單位,未經有關部門批準,向社會公眾籌集資金并承諾到期還本付息的非法行為。近年來,非法集資手段不斷翻新,具有較強的迷惑性。涉及范圍也越來越廣,包括投資咨詢公司、貸款公司、汽車租賃公司、房地產開發公司和物流公司等。受害群體范圍廣,從職工、農民擴散至白領、學生和商人等。非法集資涉案數量多、涉案金額大、涉案人員數量多且分布范圍廣、增速快。根據數據統計,僅2015年,全國非法集資新增案件量、涉案金額及涉案人員達到歷史最高數值,增速分別是71.5%、57.6%、120.3%,涉案金額億元以上案件同比增長44.2%。河南省的非法集資情況嚴重,給廣大群眾造成嚴重損失,社會影響極為惡劣。僅2011—2015年,河南省非法集資案件網絡曝光139起,非法集資人員上千萬人,涉案金額2013—2015年排名全國第一。2020年,開封市非法集資71起案件進入審理階段,其中重點案件24起。近幾年,非法集資情況略有好轉,但形勢依然嚴峻。應制定防范對策,杜絕風險升級。
四、開封市地方金融風險防范和化解機制
地方相關職能部門應協同合作,各盡其責,共同防控地方金融風險,確保地方金融風險不蔓延擴散,不發生區域和系統性金融風險。本章有針對性地提出開封市地方金融風險防范和化解機制,具體如下:
1.有效管控信用風險,化解銀行不良資產
金融監管部門應采取約談、下發風險提示單和非現場監管通報等形式予以提醒,督促銀行機構綜合運用清收、核銷、打包轉讓等措施,加快不良資產的處置力度,力爭2023年全年不良處置金額不低于2022年,對不良貸款增速較快的重點銀行機構,及時進行調研、監管約談、下發監管事項通知書,深入分析原因,提出針對性監管意見,壓實機構風險防控主體責任;向市政府呈報專題報告,懇請協助加快重點企業不良清收進程;對今年逾貸比出現反彈的法人銀行機構,逐家指導制定壓降方案,根據資產質量差異,分別要求6月底、12月底完成壓降;大力引導銀行機構強化貸款精細化管理,持續改善信貸資源結構和配置效率,嚴把風險防控關口,不斷提升風險管理能力;督促機構嚴格落實產業政策和監管要求,嚴把信貸關口,嚴控房地產貸款、“兩個一剩”行業貸款,避免信用風險過度集中,使全市銀行機構不良貸款率持續保持低于全省平均值3%的水平。截至2022年12月末,開封市農信社不良貸款請收到位金額26.42億元,有效防范化解地方金融風險。走訪企業870余家,助力企業紓困解難。2021年上半年,開封市在嚴防金融風險方面取得良好效果,不良貸款處置金額11.96億元,較去年同期多處置1.39億元。
當前,信用風險仍是商業銀行面臨的主要風險,有效遏制銀行業機構不良資產“邊清邊冒”的劣變勢頭、促進資產質量再上新臺階是防控金融風險的重中之重。開封銀保監分局應充分發揮債委會作用,推動債委會機制有效運行,對暫時遇到困難、優化升級方向具有一定競爭力的大中型企業,引導銀行業機構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分類施策采取處置措施,充分發揮債委會作用,避免演化為重大違約事件。
2.構筑“防火墻”,降低地方政府債務風險
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工作應受到政府高度重視,將其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和重大底線工作謀劃,建章立制、定期通報、限額管理、嚴格預算等多措并舉;應出臺應急處置預案、政府債務管理納入政績考核等一系列政策性和制度性文件;應依法設置全市政府債務限額,設立發行市政債券的“天花板”;將地方政府一般債務納入一般公共預算,地方專項債務納入地方政府性基金預算。
在此基礎上,全面加強政府債務風險監測預警。規范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繼續實施政府債務限額管理,充分運用政府債務在線監控平臺加強風險監控,形成覆蓋各個環節的“閉環”風險防控體系。
同時,對政府隱性債務的化債規模、化債期限和化債方式逐筆確定,摸清具體數額,對政府債務采取“一個縣一個縣審計”“一筆債一筆債核實”“一個包一個包打開”的措施,對各縣區債務情況做好風險評估,在做到規范融資和防范化解風險的同時,為保障全市重大項目建設資金需求,申報新增專項債券,并通過拓展財源,增加財政收入,增加“分母”數值,加強償債能力,降低債務率,開封市地方政府債務率近三年呈下降趨勢,確保市、縣兩級政府債務率均低于風險警示線。
3.健全流動性風險應對機制,嚴防“風險引爆點”
開封市金融機構應積極組織學習《開封市村鎮銀行集中取款事件應急處置操作規程》《開封市農村商業銀行集中取款事件應急處置操作規程》兩項制度,明確應對集中取款事件流程和措施,切實提高應對風險事件的前瞻性、主動性和有效性。各縣(區)金融局應把握好現階段貨幣量化寬松政策機會,做好流動性政策解讀、高信譽企業政策扶持、不良資產處置工作。
同時,進一步壓實農商行流動性互助責任和村鎮銀行發起行流動性支持責任;密切關注流動性指標異動、期限錯配嚴重、存款波動較大等流動性風險問題;開封銀保監分局應要求銀行機構定期開展壓力測試和應急演練,強化聲譽和流動性風險防范,堅決嚴防單體風險成為轄內風險引爆點。
4.加固內部風險防控“堤壩”,防控非法集資風險
金融機構應積極、按時開展專題培訓,進一步強化員工行為管理,緊盯關鍵崗位、重要人員、重點業務,加強薄弱環節、案件多發領域風險排查,及時發現非法集資、民間借貸風險苗頭并切斷傳播渠道,切實嚴防非法集資風險向銀行保險機構內部傳染。定期召開監管通報會、下發監管意見書及案例分析通報,督促機構健全防范機制,真正發揮內部規章制度“第一道閘門”作用,全方位加強非法集資宣傳教育,建立有效強化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防體系。
5.“聯動機制”統籌防控專項領域風險
開封銀保監分局應持續跟蹤銀行保險機構現場檢查后續整改進展,加強綜改后車險市場治理工作,鞏固亂象治理成果;定期開展案件和操作風險專項排查,加大非法集資風險宣傳打擊力度,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有力維護轄區金融安全。
參考文獻:
[1]徐婧,王一諾,李可心,唐韻清.淺析我國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及應對措施[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 2021(5):126-127.
[2]郭林濤.區域金融風險及其防范策略研究——以河南省為例[J].河南科學,2021,39(3):494-501.
[3]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20)》[J].中國金融電腦,2020(12):82.
[4]周皓,沙楠,趙靖.化解中小銀行不良資產是當前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關鍵——根據《2020年度中國系統性金融風險半年報》[J].清華金融評論,2020(8):40-44.
[5]黃俊立.關于金融發展和風險防控的研究[J].經濟研究參考,2020(6):65-71.
[6]吳振宇,唐朝.“十四五”時期金融風險防控面臨的挑戰與應對策略[J].改革,2021(6):49-58.
作者簡介:牛童(1986.11— ),女,河南開封人,開封大學財政經濟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