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曲阜市以創建全程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和山東省兩全兩高農機化發展示范縣為契機,充分發揮農機購置補貼的引導作用,大力推動糧食烘干能力建設,促進全市糧食烘干機械化水平快速提升。目前全市擁有各類糧食烘干機35臺,日糧食烘干能力達1260余噸,推動了農戶從“路邊晾曬、自然風干”逐步向專業化、社會化服務轉變,有效緩解了糧食晾曬難的問題。
糧食機械化烘干技術能夠精準控制糧食水分,保障糧食品質。它不僅能有效解決農村晾曬場地不足問題,而且可避免公路晾糧引發的糧食二次污染、霉變發芽和交通事故頻發等問題。因此發展糧食烘干技術逐步替代自然晾曬是大勢所趨,是實現農業機械化、現代化發展的需要,是提高糧食國際競爭力,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
二、存在問題
(一)發展糧食烘干機械資金投入高,回報率低,影響糧食烘干機械的快速發展
一臺30噸低溫循環式糧食烘干機銷售價格在25萬左右,需要配套購買脫粒、清選、輸送等機械和建設場地、庫房等配套設施,共需投資約40余萬元才能正常使用。然而國家農機補貼資金只有46900元,占全部投資的12%左右。曲阜市的糧食烘干時間主要集中在秋季烘干玉米,夏季小麥收獲時水分含量較低,基本不用烘干,即可入庫。秋季如果天氣晴朗,群眾還是習慣以自然風干為主。只有部分種地大戶因糧食較多,缺乏晾曬場地或因陰雨天氣才使用烘干機進行糧食干燥處理,導致烘干機使用效率低,投資回收投資周期長,影響力糧食烘干機械的快速發展。
(二)糧食烘干經營場地存在用地、用電、用氣難、費用高等問題,影響了糧食烘干機械的快速發展
烘干機械體積龐大,需配套建設濕糧存放地和烘干后的糧食存放倉庫,需要較大的土地面積。但是由于受農村土地指標限制,村莊在規劃中沒有可用于建設烘干機械的土地,并且生產用電、用氣價格高,特別是連接天然氣管道需開口費高達10萬多元,變相增加了烘干成本。目前烘干中心代農戶烘干糧食每噸的生產成本為180元左右,如果沒有相應政策支持和有效運行機制,農戶相當于每噸糧食少賣了180元錢,降低了種地收入,影響了農民使用糧食烘干技術的積極性。
(三)受土地小規模、分散經營的模式的制約,導致烘干機使用率低,影響了糧食烘干機械的快速發展
當前曲阜市土地經營以家庭承包單戶經營為主,每戶耕種土地的面積不足10畝。一臺30噸的烘干機一次烘干糧食可達30噸,需要約60畝的糧食總產量,折合成農戶需要至少六家以上聯合,烘干機才能開始烘干。由于各家糧食開始烘干時的水分、品種、品質不同,導致烘干很難統一實施,而且糧食摻在一起后分不出是誰家的,導致無法分配烘干后每家的糧食數量,是影響小農戶不愿使用烘干機的主要原因,因此降低了糧食烘干機械的使用率。
三、對策與建議
(一)加大財政補貼力度,提高農戶發展烘干機械設備的積極性
建議政府繼續設立烘干機械發展專項扶持資金,對購買糧食烘干機械的用戶在享受國家農機補貼政策的同時,地方政府對其配套購買的輸送、清選機械和建設的庫房等基礎設施進行累加獎補,減少農戶投資負擔,調動他們發展糧食烘干機械的積極性。并且實施糧食烘干作業補貼,降低糧食烘干成本,調動農戶使用糧食烘干技術的積極性,提高糧食烘干機械的使用效率,加快投資回收速度。
(二)落實有關用地政策,解決烘干中心建設用地、用電、用氣難問題
國家相繼出臺了《關于農業機械化和農機工業又好又快發展實施意見》《“十四五”農機化發展規劃》等文件,都提出了關于加強農業機械在用地方面的相關政策。建議政府將農機建設用地納入農村建設整體規劃中,充分開發、置換閑置的舊學校、村委會或廠房等院落,進行用地指標整合,優先滿足糧食烘干機械用地需求。
(三)加大農業基礎設施投入,促進土地規模經營,為糧食烘干市場培育壯大提供保障
近年來,曲阜市積極推進土地規模化的發展,但糧食種植大戶數量和規模仍然有待提高。政府應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對糧食種植大戶進行補貼,引導更多的新型農業生產服務組織不斷擴大土地流轉面積,持續提高土地規模經營面積,不斷培育壯大糧食烘干市場,提高烘干機械利用率,為糧食烘干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