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植保無人機在農業領域的使用情況得到廣泛關注,各地加大了對植保無人機的宣傳和推廣力度,但在推廣使用過程中仍存在規模化、專業化程度不足、信息交流不暢等問題。本文擬對龍口市植保無人機銷售、經營、維修養護三合一的新模式予以探索,進一步提高植保無人機的使用效果、擴展應用范圍,提升農業生產綜合效益。
一、龍口市植保無人機發展現狀
(一)龍口市土地及植保情況
龍口市位于山東省東部沿海地區,地勢南高北低,南部多為山區及丘陵地區,北部為平原地區。目前,龍口市耕地面積為1.7×104hm2,其中主要種植作物為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基于龍口市實際情況,傳統植保方式存在勞動力投入多、作業難度大、植保效果差等情況。首先龍口南部存在大量丘陵、山區地帶,大型農業機械難以進入田間作業;其次龍口市玉米作物種植面積較大,傳統植保方式噴灑農藥不能均勻覆蓋葉片,以致對蟲草害的防護效果不佳;三是人工打藥若保護不當,易對操作者造成不同程度中毒。
(二)龍口市植保無人機應用情況
目前,龍口市植保無人機飛防作業主要應用于大田作物,并已在小麥、玉米、西藍花等作物的病蟲害防治工作中取得成效。但實際推廣過程中也存在很多問題,一是使用植保無人機的成本較高。二是無法形成專業化、規模化的服務隊伍。三是缺少有效的合作機制,無法形成規模化作業模式,每戶僅有1~2臺植保無人機可同時投入作業,每日總計作業面積有限,一旦發生故障就直接影響作業效果,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二、植保無人機使用新模式探討
為了解決無人機使用的局限性,龍口市云杰農牧產品有限公司創新發展出一種新型植保無人機服務模式,即銷售、經營、維修養護三合一模式。農民合作社、種糧大戶在經銷商處購買植保無人機后,可以以機入股,將植保無人機交由飛防企業集中經營,統一保管、統一使用、統一維修養護;飛防企業負責組織培訓專業飛手團隊、工程包攬、維護保養、交通運輸等工作,形成規模化、專業化的植保無人機服務隊伍。在這種模式下,購機戶、機手、飛防企業按照比例以年底分紅的形式獲得回報。
目前,龍口市云杰農牧產品有限公司已與1家農民合作社、3戶個人用戶及4家農資經營店建立合作,現有14臺植保無人機投入使用,年作業面積可達到5.33×104hm2。
(一)植保無人機使用新模式運作流程
1.以機入股。在經銷商處購買植保無人機后,可選擇將植保無人機交由飛防企業保管經營,雙方簽訂相關合同,買方以植保無人機作為入股方式,雙方對入股比例及雙方責任進行約定。
2.統一經營。飛防企業負責組織培訓專業飛手,組建飛防服務隊伍,工程包攬等,拓展植保無人機服務范圍。一是與種糧大戶建立起聯系,更好地了解大戶需求,為其提供更具有針對性的服務;二是與農藥經銷企業建立合作關系,與有飛防需求的農戶溝通交流;三是關注政府統防統治項目招標,充分展現統一集中經營的優勢,擴大市場。
3.集中作業。采用半托管形式進行作業,在作物生長關鍵節點、病蟲害暴發期等防治重點時期與農戶聯系,安排好作業時間。作業前,進行勘察地形、查看農作物生長情況等前期準備工作,飛防企業根據作業面積、地形地塊等田地具體信息,合理安排植保無人機及飛手數量。作業時,做好農藥配比加注、飛行航線規劃,采取統一組織、統一機械、統一藥劑的方式進行飛防服務。
4.分紅方式。飛防企業、機主、飛手按照4∶3∶3的比例對植保無人機經營收入進行分紅。植保無人機自帶的北斗系統可詳細記錄作業面積、作業軌跡、作業時間及操作機手,在進行分紅時,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對三方收益合理分配。
(二)植保無人機使用新模式優點
與種糧大戶、種植合作社自購自用的傳統模式相比,這種三合一的新模式具有顯著的優越性。
1.降低使用成本。銷售、經營、維修養護三合一的模式可以同時降低購機戶和農戶的使用成本。一方面,對購機戶來說,僅需要支付一次植保無人機的購買費用,后續植保無人機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的維護保養、交通運輸等費用由飛防企業負責,體現在分紅比例分配中,無需再行支付,大大減少了維護使用成本;另一方面,對農戶來說,通過飛防隊伍進行病蟲害防治作業可有效降低用人成本,且飛防服務隊伍攜藥前往田地作業,無需再額外購買農藥,可以同時減少農藥使用成本。
2.提供技術支持。將植保無人機統一管理后,由飛防企業負責后續的技術支持,以提供更好的飛防效果。具體內容為,組織人員進行技術培訓和指導,培養出一批具有專業素養的飛手,能夠做到針對不同田地實際情況進行路線規劃及參數調整,以及完成簡單維修工作;同時,飛防企業可提供病蟲害防治相關的專業技術人員,根據各田地種植情況,建立一套具有針對性的完整病蟲害防治方案,達到更好的防治效果。
3.形成規模化作業隊伍。規模化作業隊伍的形成能夠提高工作效率、擴大作業范圍,更加彰顯植保無人機飛防作業優勢。首先,多臺植保無人機同時同地進行作業,形成規模化飛防隊伍,可大幅度提高作業效率,外出作業時攜帶備用機,減少植保無人機故障對作業效率的影響。其次,規模化作業隊伍有利于工程包攬,可承接政府統防統治、種糧大戶、散戶農戶等多層次多種類防治工作,作業范圍可擴大到周邊縣市及河南、河北等外省地區。
4.便于與農民建立聯系。采取集中作業的方式,改變以往分散的狀態,能夠與農戶建立起直接的溝通渠道,方便農民解決問題。此后,有植保無人機作業需求的農民無需多方聯系,打破以往農民、機主、飛手之間溝通不暢的困境,提高了植保無人機的利用率。
(三)植保無人機使用新模式存在問題
新模式雖然解決了在植保無人機使用時規模化、專業化程度不足,信息交流不暢等問題,但植保無人機的推廣仍面臨一些困境。首先,缺少統一的作業服務規范及標準。目前植保無人機行業缺少統一的規范服務標準,存在收費雜亂、服務質量參差不齊等現象,這無疑會打擊農民對植保無人機使用的積極性。其次,植保無人機飛手職業化水平不高。植保無人機飛手多為兼職工作,缺少職業化飛手隊伍,存在一定的人員缺口,無法滿足當前作業需求。
三、幾點建議
1.繼續加大對植保無人機技術的宣傳和培訓力度,提高農民對于植保無人機技術的接受度和使用能力。
2.加大植保無人機政策支持力度。持續開展植保無人機農機購置補貼工作,適當提高補貼額度,降低補貼門檻。
3.建立互聯網信息共享平臺,加強飛手與農戶之間的信息共享與交流溝通,解決無人機、飛手與農戶之間的供需矛盾。
4.完善植保無人機作業服務規范,建立統一行業標準,減少植保無人機作業服務行業亂象。
植保無人機已經成為當今農業領域不可或缺的一種技術手段,但由于目前尚處于探索發展階段,推廣使用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將來仍需相關部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著力于尋求更加完善的發展模式,切實做好植保無人機在農業領域的推廣使用工作,進一步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益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