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香玉
日前,《2023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研究報告》發布。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底,中國網絡文學用戶數達5.37億,同比增長9%。年輕人作為主體受眾,如何從中汲取正能量,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網絡文學又如何與時代呼應,源源不斷地釋放活力?本刊專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全國網絡文學研究學會副會長陳定家。
網絡文學與年輕人,在互動中互懂
《教育家》:近年來,不少大學生被“空心病”困擾,感受不到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出現情緒低落、興趣減退等癥狀。網絡文學作品是否會更多觀照年輕人的心理訴求,發揮其治愈價值?
陳定家:年輕人正處于人生的十字路口,面臨著種種挑戰與困惑。近年來,大學生中“空心病”的問題備受關注,這種心靈的迷失與無助讓人深感憂慮。
有人認為,網絡文學深入觀照年輕人的心理訴求,能夠緊密貼合年輕人的生活和心理。它如同一面鏡子,映照出年輕人內心的喜怒哀樂,探尋他們的成長軌跡、情感糾葛與夢想追求,因而能夠觸動年輕人的心弦,為他們提供情感的宣泄與心靈的慰藉。例如,在默似欣的《存在感——孤島之外》中,我們看到了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深刻關注。作品通過細致入微的筆觸,展現了抑郁少年的自我救贖之路,讓青少年讀者在共鳴中認識到自我價值,學會在困境中尋找希望。而《我絕對是天下第一》則以一種幽默詼諧的方式,傳遞出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激勵青少年勇敢面對挑戰,追求自己的夢想。
當然,每個人的心理狀況都是獨特的,并非所有小說都具有治愈價值。年輕人在閱讀這些小說時,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需求,選擇適合的作品,并從中汲取積極的能量和啟示。
《教育家》:您如何看待網絡文學閱讀群體低齡化的現象?教育者應如何引導青少年正確看待網絡文學,讓網絡文學對他們的成長發揮積極作用?
陳定家:關于網絡文學閱讀群體低齡化的現象,我認為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低齡化意味著網絡文學需要更加注重作品的品質和導向,確保內容健康、積極向上,避免對年輕讀者產生負面影響。同時,這也為網絡文學的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市場和更堅實的讀者基礎。
身處網絡時代,家長和老師應當主動迎接挑戰,積極了解網絡文學的內容與特點,深入剖析其優點與潛在不足。優秀的網絡文學作品能夠激發青少年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為他們的精神世界注入活力。然而,也不乏內容低俗、價值觀扭曲的作品,這些也可能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產生負面影響。因此,引導青少年明智辨別和篩選作品尤為重要。例如,如何識別網絡文學的良莠,如何選擇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作品,如何培養健康的閱讀習慣。
家長和老師還應時刻關注青少年的閱讀需求和心理變化,深入了解他們為何鐘愛網絡文學,以及網絡文學究竟以何魅力吸引了他們。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才能有針對性地給他們推薦一些健康向上的優秀作品,有效地培養青少年的審美情趣和文學素養。
《教育家》:網絡閱讀日益成為青少年的主要閱讀方式。網絡閱讀如何從淺閱讀出發培養青少年的深閱讀能力?
陳定家:在培養青少年的深閱讀能力方面,網絡閱讀確實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在速度為王、唯快不敗的環境下,如何實現從淺閱讀到深閱讀的轉變,這是一個具有鮮明時代特色和重大現實意義的難題,涉及問題意識、反思精神的培養,以及價值追求、文化素質形成等諸多復雜的問題。
培養深閱讀能力需要時間和努力。通過明確閱讀目的、精選閱讀材料、制定閱讀計劃、注重閱讀技巧、積極思考與提問、減少干擾以及與他人交流分享等方法,或可減少網絡時代碎片閱讀的浮躁化影響,培養并提升深閱讀能力。
具體到網文閱讀,首先要明確讀小說的目的不僅在于了解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更要挖掘作品的主題、思想內涵和藝術特色。通過閱讀,青少年可以接觸到更廣闊的知識領域,理解不同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實踐證明,設置閱讀任務和提出問題是有效的引導方式,可以激發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們在閱讀過程中進行主動思考和探索。例如,在閱讀一部小說時,我們可以提出一些關于人物動機、情節發展或主題思想的問題,讓青少年在閱讀過程中尋找答案。
除此之外,利用互聯網平臺的優勢也是培養青少年深閱讀能力的重要途徑。互聯網提供了豐富的閱讀資源和交互式的閱讀體驗,通過電子書、在線閱讀社區等工具,青少年可以隨時隨地進行閱讀,并與其他讀者分享閱讀心得和體會。這種互動式的閱讀有助于他們更深入地理解作品,并提高他們的閱讀興趣和積極性。
網絡文學與新時代,正雙向奔赴
《教育家》:日前,《2023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研究報告》發布。網絡文學發展呈現出什么新特點?其與新時代如何實現雙向奔赴?
陳定家:網絡文學作為新時代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寫讀互動、破圈思維和創新意識構成文化新質生產力的要件,持續展現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創造力,在百花齊放的文藝領域呈現出獨特的藝術魅力。
首先,創作精品化成為網絡文學發展的一大亮點。隨著市場的逐漸成熟和讀者口味的日益提升,網絡文學不再滿足于淺嘗輒止的泛泛之作,越來越多的作者開始追求高質量創作,注重情節的緊湊性、人物的豐滿性和語言的優美性,力求在作品中展現深刻的思考和獨特的藝術魅力。這種精品化趨勢不僅提升了網絡文學的整體藝術價值,也進一步滿足了讀者對于高質量閱讀的需求。
其次,IP轉化提速成為網絡文學發展的一個顯著特點。隨著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網絡文學作品的IP價值日益凸顯,越來越多的優秀網絡文學作品被改編成影視劇、動漫、游戲等多種形式,實現了從文字到視覺的多元呈現。
此外,全球化深入是網絡文學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隨著中國文化的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網絡文學也開始走向世界舞臺,越來越多的中國網絡文學作品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受到海外讀者的廣泛關注和喜愛。這不僅提升了中國網絡文學的國際地位,為中國文化的海外傳播開辟了新的路徑,也為網絡文學作者提供了更廣闊的創作空間和市場機會,推動了網絡文學的多元發展。
網絡文學與新時代正共譜一場雙向奔赴,這是一種深度互動、共生共榮的關系。網絡文學敏銳地把握時代的脈搏,緊密關注社會熱點和變遷,以其獨特的方式記錄、解讀和塑造著這個時代。通過創作反映時代精神和社會現象的作品,網絡文學能夠迅速與廣大讀者產生強烈的共鳴,滿足他們了解社會、體驗人生的渴望。同時,網絡文學也積極回應時代的文化需求,為讀者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滿足人們日益多樣化的需求。當然,新時代也為網絡文學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和無限的創新可能,給作者提供了更多的創作靈感和表達方式。
《教育家》:2022年中國網文行業總營收達317.8億元,其中海外營收規模達40.63億元,同比增長39.87%。可以說,網絡文學成了中國對外文化傳播的新增長點。我們應如何進一步推動中國網絡文學的高質量發展和國際化傳播?
陳定家:我首先想到的是“原創”二字。原創是網絡文學的生命力所在,我們應鼓勵和支持作家們深入挖掘中國傳統文化和現代社會的豐富素材,創作出更多具有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的優秀作品。其次,要加強版權保護,打擊侵權行為,營造一個良好的創作環境。注重國際化人才的培養也是各大網站推動網文出海的重要舉措。如舉辦網絡文學國際交流活動,邀請海外作家、學者參與其中,促進網絡文學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同時,設立專門培訓項目,培養具備國際化視野的網絡文學編輯、翻譯和營銷人才等,也是一種新舉措。此外,還可以借助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優化網絡文學的傳播渠道和方式,提高傳播效率和覆蓋范圍。例如,通過社交媒體、短視頻等平臺推廣網絡文學作品,吸引更多年輕讀者的關注。
當然,網絡文學高質量發展和國際化傳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任重而道遠,希望更多年輕人通過網絡文學傳播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