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寧市安居育才中學校 何德軍
隨著教育的發展,探究式教學法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作為一種基于學生主體性和探究性的教學方式,探究式教學法更加符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和需要,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精神。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探究式教學法被廣泛應用。本文探討初中物理教學中探究式教學法的應用策略,以期為初中物理教師提供一些教學指導和啟示。
任何一項活動的展開都要緊扣其目的并以目的為指導,為了更好地開展探究式教學,首先應該明白實施探究式教學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義務教育階段物理探究式教學的主要目的可概括為五點,如圖1 所示:
圖1 探究式教學的主要目的
探究式教學是一種以實驗、探究和問題解決為核心的教學方法,其具有如圖2 所示的五項基本特征:
圖2 探究式教學的基本特征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探究能力不足是一個常見且較為嚴重的問題。以教科版八年級上冊《認識聲現象》一課為例。在該課中,學生需要通過觀察和實驗來發現聲音的傳播規律和頻率對聲音高低的影響,從而逐步深入認識聲的本質。
然而,很多學生在觀察和實驗過程中容易忽視關鍵細節,沒有及時發現問題所在。例如,在本課中,學生需要通過觀察木板和金屬板上瓶子震動的情況,發現不同材質對聲音傳播的影響,但是很多學生只是簡單地用耳朵聽,沒有仔細觀察瓶子震動的情況,導致無法深入認識聲音的傳播規律。此外,學生常常只是按照教師的要求進行實驗,沒有積極思考如何設計實驗并收集、分析數據。在本課學習中,學生需要根據不同頻率的聲波觀察弦上鹽的震動情況,進而發現頻率對聲音高低的影響,但是部分學生只是依照教師的要求觀察鹽的情況,沒有嘗試自己設計實驗方法和分析數據,導致無法深入理解聲音頻率的概念。
探究式教學法需要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方法,不斷更新和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然而,在實際教學中,一些教師往往難以適應這種轉變,或者缺乏相關的教學經驗和方法。
以《通過透鏡看世界》一課教學為例。教師需要通過展示實物和模擬實驗,讓學生深入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規律,掌握凸透鏡的原理和應用,在實際教學中卻將課程重點放在知識的灌輸和技巧的掌握上,忽視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和創新能力。
首先,部分教師往往只介紹光的反射和折射規律,忽視學生在實踐中遇到的復雜問題和特殊情況。這樣容易導致學生只具備表面的知識和技能,難以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問題中,限制學生的創新能力。
其次,依賴教科書和模板化教學。教師習慣使用教科書和例題,沒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動態調整和優化。例如,在本課中,教師常常使用例題講解透鏡的折射規律和成像原理,忽視了學生在實際實驗中的發現,影響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教學效果不佳。
探究式教學法不同于傳統的教學法,其更加注重學生的主動參與和自主探究,對教育資源和管理制度的要求也更高。以教科版八年級下冊《力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一課為例。該節課教學需要更多的教育資源和更加靈活的管理制度來支持。
首先,探究式教學法需要更多的教育資源來支持。特別是在物理實驗中,需要使用一些高性能的實驗設備和測量儀器,如數據采集儀、運動感應器等。然而,一些學校由于基建不足、設備老舊等原因,物理實驗教學受到很大限制,甚至無法開展,導致學生在課堂中難以理解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影響學習效果。
其次,探究式教學法需要更加靈活的管理制度來支持。傳統教學中,學校采取了相對集中的管理模式,學生主要在課堂上接受教師的講解和指導,課外時間多由教師組織,探究式教學則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因此,探究式教學需要更加靈活的管理制度,使學生能夠自由選擇探索方向、學習內容,改變師生定位,讓教師發揮引導和支持的作用,讓學生更多地體驗到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的成就感。
隨著探究式教學法的廣泛應用,課堂已經不僅僅是教師簡單的知識傳遞,而是學生自主發現、自主探究、自主學習,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能力。但是,對于探究式教學,家長和社會的理解和支持度還有待提高。
家長通常將教育看作讓孩子學習、掌握更多的知識和技能,評價標準是成績和升學率。如果探究式教學不能很好地達到這個目的,則會反對這種教學方式。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幫助學生了解世界、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用單一的成績來評價學生的能力和素養是遠遠不夠的,家長還需要了解探究式教學的優點,了解其如何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探究式教學法強調學生的主動性和自主性,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例如,在教授《認識聲現象》這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以下步驟實施探究式教學:
首先,創設問題情境。引入一個引人入勝的問題,如“為什么我們能夠聽到聲音?為什么有些物體能發出聲音而有些物體則不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們產生對聲音的疑問。
其次,提供簡要的背景知識。教師通過簡短而引人入勝的講解,讓學生了解聲音是由物體振動所產生的,以及聲音如何在空氣中傳播的基本原理。這些背景知識能為學生后續的自主探究提供必要的支持。
再次,組織學生進行探究活動。教師可以準備一些實驗裝置和材料,如彈簧、玻璃管、銅片等,讓學生自行組裝實驗裝置并進行相關實驗,如探究不同物體材料對聲音傳播的影響、探究聲音的傳播速度與頻率的關系等。通過這些實驗,學生能夠親身體驗和觀察聲音現象,逐漸發現聲音的特性和規律。
在實驗過程中,教師應扮演指導者的角色,提供必要的提示和幫助,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和總結實驗結果,并引導他們產生新的疑問,激發進一步探索的興趣。
最后,學生進行歸納和總結。在學生完成實驗和探究活動后,教師可以引導其對實驗結果進行歸納和總結,加深對聲音現象的理解。例如,向學生提問:“你們觀察到了哪些現象?有哪些規律可以總結?”同時補充和強調一些重要的知識點,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果。
探究式教學法具有很多優點,但其并不是適用于所有的章節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習需要。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多種教學方法實現優勢互補。例如,在教授《力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以下教學方法實現優勢互補:
首先,創設問題情境。例如,“同學們,大家有沒有辦法用最簡單的方式推動最重的物體?”讓學生產生好奇心,激發探究欲望,為后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其次,提供導入性講解。在學生產生相關的問題和疑問之后,教師可以進行相關知識點講解,引入物理學中的力與運動概念,使學生了解什么是運動狀態、什么是力以及力如何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等相關知識。
再次,進行探究式教學。在介紹相關理論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或者圖示來進行探究式學習,在自主探究中理解力對運動狀態的影響。在此過程中,教師應扮演指導者和促進者的角色,在必要的時候給予學生適當的提示和引導,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實驗結果和結論,從而更好地掌握物理學中關于力和運動狀態的理論知識。
最后,鞏固和反思。通過多次實驗和探究過程的引導,學生已經能夠很好地掌握力和運動狀態的關系,這時候教師應當引導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等形式,總結掌握的知識點和實際應用;建立反思機制,讓學生反思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不足和問題,明確學習方向。
探究式教學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必然需要適應學校教育資源和管理制度的需求。
在教學資源方面,探究式教學所需的實驗器材和教材都需要有充足的準備,這就需要學校投入一定的財力和物力來支持教學活動。同時,學校需要做好實驗室的管理和維護工作,確保實驗器材的運行正常,消除安全隱患,為教學活動提供良好的環境。
在管理制度方面,學校需要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明確探究式教學的實施方案、學生的參與要求、教師的管理職責等,確保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同時,學校應鼓勵教師進行探究式教學的實踐和創新,通過培訓、交流等方式提高其教學水平和創新能力。
例如,在《認識浮力》一課教學中,教師需要準備必要的實驗器材和教材,通過實驗操作和問題引導,讓學生自主探究浮力的規律和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構建概念、形成思維模型等,讓學生充分參與到探究中。同時,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安全問題,確保學生安全。
推動探究式教學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除了教師的積極推動和配合外,還需要家長的理解和支持。要提高家長對探究式教學的理解和支持度,我們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實現:
首先,積極宣傳探究式教學的優點。宣傳探究式教學的優點,如激發學生探究興趣、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等方面,讓家長更深入地認識到探究式教學的價值,從而更加支持學校的探究式教學改革和推進。
其次,加強與家長的溝通交流。在教學中,教師應及時與家長溝通,回答他們的問題和疑慮,讓他們更加了解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和實際的教學成果,從而更加信任和支持學校的探究式教學改革。
再次,邀請家長參與課堂教學。為了讓家長更加深入地了解探究式教學的實際效果,教師可以邀請他們參與課堂實驗或者實踐活動,使其身臨其境地感受探究式教學的效果和魅力,提高對該教學模式的理解和認可。
最后,定期開展家校共育活動。學校可以組織家校共育活動,讓家長更好地了解探究式教學的具體內容和實踐方法,從中感受探究式教學的優勢和特點,從而更加積極地支持學校的探究式教學創新,共同助力學生的全面發展。
綜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應用探究式教學法,對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培養其創新思維以及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重要作用。如何更好地實施探究式教學仍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總結,希望本文能為初中物理教師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和啟示,讓學生在新的學習模式中形成創新思維能力,提升物理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