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鵬


高鎮同,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建校元老。他創立了“疲勞應用統計學”,研究成果助力數千架軍機使用壽命從1000多小時延長至3000小時。為保障部隊的戰斗能力和飛行安全作出了歷史性重大貢獻的他,年少時的學習之路卻是一波三折,甚至因為考試不合格而被留級。
小學無奈“走后門”
1928年,高鎮同出生于北京?!捌咂呤伦儭睍r,高鎮同正在上小學,學校正門的對面就是一個日軍軍營。日本侵略者在街上橫沖直撞,令師生們提心吊膽。為了安全起見,學校不得不另開一個“后門”,從此,高鎮同和同學們上學便從“后門”進出。
小學時期,高鎮同常常見到日軍的飛機在天空中狂轟亂炸,這讓幼小的他心中萌發了強烈的愛國情。他想:國家要是能自己生產飛機和大炮,外敵就不敢隨意侵犯了。從此他暗下決心,長大后要學航空,造飛機。
留級生連跳兩級
1941年,高鎮同進入初中。入學不久,貪玩的他迷上了集郵,導致期末考試四門功課不及格,被學校責令留級。
留級帶來的羞恥感給了高鎮同當頭一棒,自此,他開始發奮學習。這一次,他發現自己在數學方面很有天賦,只要用心,題目都能做對。高鎮同的成績突飛猛進,考100分的次數越來越多。1944年,高鎮同跳級進入另一所學校,開始高二年級的學習。
“不跳不知道,一跳累壞了?!比雽W后,高鎮同發現,一下跳兩級對于優勢學科數理化而言問題不大,但語文和英文的學習就沒這么輕松了。此時的他才意識到連跳兩級太沖動了,但事已至此,他只好自己瘋狂補習。高鎮同要求自己每天背80個英語單詞,硬是把之前沒有學過的內容補上,追上了其他同學。
勤能補拙考滿分
“中國要強,要航空報國,必須要有好飛機?!?946年,高鎮同考入國立北洋大學(現為天津大學),終于圓了學航空的夢想。北洋大學對學生的英文水平要求很高,很多專業課都使用英文教材。然而,進入北洋大學第一年,高鎮同的英語只考了60分。
英語不好,上課就聽不懂,更別談考試了。高鎮同只好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英語學習。當年,北洋大學的圖書館還沒有收藏英漢詞典,為了學好英語,高鎮同將平時學習遇到的生僻單詞抄下來,周末再乘車去北京圖書館查詞典。每次去北京圖書館,他總是滿載而歸,小本子上密密麻麻地抄寫著各個單詞的釋義和用法,回校后背熟一頁,撕下一頁。
到大四時,他的專業課成績優異,英語成績也進入了班級前列,用英語教學的德語和俄語,居然考了100分和99分。這份亮眼的成績單至今仍保留在天津大學校史館內,吸引了眾多學子的目光。
(欄目編輯:李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