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仲良
最近,我登門拜訪了老領導周民霖,聽他講述他和大哥周一峰、四哥周民震怎樣接受馬克思主義思想,馬克思主義信仰的燈塔照亮他們在腥風血雨中奮進的道路,兄弟仨如何堅決與國民黨高官的父親決裂并走上革命道路以及建設新中國的真實故事。周氏兄弟為了新中國的誕生所經歷的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斗爭場面,一個富有家庭裂變所折射出的時代變革中信仰的力量,深深地震撼了我。
周民霖曾任中共南寧市委副書記、廣西壯族自治區總工會主席。現年90歲的他,精神矍鑠,滿面春風,語言流暢,邏輯清晰。談到他與四哥周民震少年時期在柳州地下黨和柳北游擊總隊的戰斗情況時,他充滿激情地說,我們那一代的共產黨人確實經歷了血與火的戰斗錘煉,為了建立新中國,哪怕在生與死的面前,個個都會像勇敢的海燕那樣,迎著暴風雨,沖!沖!沖!
大學生出走首次引爆富有家庭裂變
周一峰(原名周民風)、周民震、周民霖出生在廣西鹿寨縣一個封建官僚家庭。他們的舊居現雖已破爛不堪,但屋邊碉堡仍高高矗立,說明他們家曾經很富裕。周氏兄弟的父親周彥才,辛亥革命后就讀于上海復旦公學(復旦大學前身),畢業后考上日本早稻田大學政治系,攻讀碩士研究生。在東京,周彥才加入中華革命黨(國民黨前身),并認識了孫中山先生,從此成為“三民主義”的信徒。因為欽佩孫中山“天下為公”的思想,周彥才更名為“周公謀”。他畢業回國時,正遇上五四運動,被委派到柳州開展愛國學生運動,一時成為廣西五四運動的風云人物。之后,他在廣州大本營大元帥府擔任孫中山秘書,多次被委以重任。
蔣介石當權后,背叛孫中山,破壞國共合作,建立專制獨裁統治,國內局勢一片混亂,日軍趁機大肆入侵。
周公謀雖然不是蔣介石嫡系,但當時也擔任了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少將參議的職務,作為國民黨元老,已經享受高官厚祿,此時全家老小在上海居住。
周公謀的大兒子周民風在上海的中學畢業,考上復旦大學后,愛看進步書刊,講話中常帶有激進的觀點,但周公謀并不在意。1935年,周民風參加中國共產黨發起的“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并被上海警備司令部逮捕,周公謀這才大吃一驚,趕忙從南京趕回上海找關系營救,方知周民風是這次活動的領頭人之一,被逮捕后在獄中堅強不屈,因受到刑罰,生命危在旦夕。經過幾番周折,周公謀找到當年在孫中山身邊共事的同僚、上海市市長吳鐵城。因為有這層關系,周民風終于得以釋放,帶著滿身傷痛回家。被周公謀關在家中的周民風待外傷稍好轉,便設法逃出,與曾送他《共產黨宣言》的學長——地下黨員馬少裘取得聯系。
有一天,周民風回家吃晚飯,餐桌上周公謀嚴肅地勸他不要參與政治,這樣太冒險了。周民風回答:“貪生畏死勿入斯門。”周公謀怔住了,他知道,這句話是孫中山當年寫下并親自貼在廣州黃埔軍校大門的下聯,上聯是“升官發財請往他處”,橫批是“革命者來”。周公謀頓時啞口無言。周民風當即又鏗鏘有力地說:“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國難當頭,我要盡我一份力,到前線抗日!我不會像寄生蟲那樣生活,虛度一生。”扔下這硬邦邦的話,周民風便離開了家。
1938年2月,周民風經馬少裘介紹,加入上海地下黨。那時他已從上海復旦大學畢業,中共黨組織指示他要成為一名職業革命家,全身心投入地下黨的工作。周民風決定離開富裕舒適的家,跟著共產黨走革命之路。為與國民黨官宦家庭徹底脫離干系,在加入中國共產黨之時,周民風改名為“周一峰”。
周一峰與家庭徹底決裂后,地下黨江蘇省委派他潛入國民黨保安一旅秘密開展策反工作,擔任中共江北特委委員和江蘇南通縣委書記。解放戰爭時期,他參加了著名的七戰七捷戰役,后被派任華中九分區政委兼地委書記。1949年初,周一峰調任華中警備旅政治委員,參加了渡江戰役。
腥風血雨中恩師指引信仰火種點亮少年之心
周一峰在抗日前線鏖戰時,周公謀已將一家老小搬回抗日文化名城廣西桂林。周民震、周民霖兄弟倆在此地上小學。
一次,兄弟倆放假回鹿寨家鄉,在一間布滿蜘蛛網的小閣樓上,看到大哥周一峰留下的一本《共產黨宣言》,兄弟倆驚訝不已。多年來,家里都說大哥是共產黨,但“共產黨”3個字,父親從來就不準在家里議論。現在,看到了這本書,兄弟倆就像見到大哥一樣,親近、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他們急切地翻看著《共產黨宣言》,盡管似懂非懂,但知道共產黨是要推翻統治階級,是要革命的。周民震突然站起來說:“書中有句話,‘讓統治階級在共產主義革命面前發抖吧!好大的氣魄!難怪大哥堅定地走了這條路。”周民霖雖然有點不解,也隨聲附和:“對!對!今后就走大哥的路。”后來,兄弟倆悄悄地將書放在一個小陶瓷缸里,埋在附近的一棵小樹下,想著有朝一日等大哥回來取。
抗戰勝利后,周民震、周民霖同時考上柳州龍城中學。這里是柳州市的紅色搖籃、地下黨的重要據點。中共柳州特支就設在龍城中學,書記是陳光,另有30多名教師是地下黨員,他們以教師身份開展柳州地下黨的斗爭。
陳光是周氏兄弟所在班的導師。他很喜愛這兄弟倆,覺得他倆聰明活潑,求知欲強,有正義感,酷愛學習和思考。因此,他一方面在班上經常講十月革命的炮火、五卅慘案、“一二·九”運動等歷史,啟發學生們思考;另一方面經常讓周民震、周民霖到自己宿舍,給他們講革命故事,讓他們逐步認清當前形勢,提高革命覺悟。后來,陳光調任桂林城工委書記,臨走時找周民震、周民霖進行了一次長談。他壓低聲音嚴肅地說:“國民黨已全面向解放區進攻,氣焰非常囂張,但這只是暫時現象,共產黨最終會取得勝利,未來的中國只能靠中國共產黨,希望你們堅定信念,走革命的道路。”并送給他倆一張精美的書簽,上面寫有裴多菲《自由與愛情》的著名詩句: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
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
陳光的指引,讓周民震、周民霖在黑夜中看到了曙光,點燃了他們幼小心靈中的革命火種。但萬萬想不到,這次竟是他們最后一次談話,是陳光犧牲前的訣別。
地下黨員丘行接替陳光,當了周氏兄弟的班導師。丘老師的文學素養高,在課堂上經常朗誦蘇聯革命小說和國內解放區抗日戰斗的書籍,進一步激起了學生們對進步文學的興趣和愛好。周民震、周民霖更是博覽群書,對魯迅特別崇拜。“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成了兩兄弟的座右銘。他們與交好的同學商議,決定在魯迅逝世11周年時成立讀書社——奔流社,并出版刊物《奔向太陽》,發表自己的作品,抨擊社會的黑暗和腐敗。奔流社的進步行動,受到國民黨反動當局的干擾和破壞,被迫轉入地下。不久,周氏兩兄弟先后秘密加入地下黨領導的秘密組織——廣西愛國民主青年會,決心推翻國民黨的反動統治,獻身于人民解放的偉大事業。
周民震、周民霖兩兄弟在經歷一系列斗爭考驗后,1949年初先后秘密加入中共地下黨,周民震時年16歲,周民霖才15歲,成為柳州市乃至廣西最年輕的共產黨員。
險象環生柳江河畔的“無聲炸彈”和尋師風暴
1949年初夏,解放軍成功橫渡長江,國民黨桂系為了固守廣西老巢,派精銳部隊進駐柳州,軍警特務到處橫行,殺氣騰騰。周民震、周民霖和柳州地下黨工作者一道,在險象環生的環境中干了兩件大事:一件是在敵特軍警眼皮下兩次在鬧市區散發革命傳單;另一件是為揭露國民黨當局迫害進步教師,在全市掀起聲勢浩大的尋師運動。
發傳單的經過驚心動魄。第一次發的是《解放軍入城約法八章》和《警告柳州特務書》;第二次發的是《告柳州市人民書》,號召全市人民拒絕參加萬人反共宣誓大會和游行。散發傳單是危險的秘密行動,行動前每位地下黨工作者都要宣讀一遍“生死狀”。周民震、周民霖兩次在鬧市街上行動都很勇敢機智,都經歷了危險,但危險之后是欣慰,是勝利的喜悅。
革命傳單是顆“無聲的炸彈”,鼓舞了群眾,震懾了敵人。他們第一次散發傳單時,柳州市反動當局驚恐萬分,暴跳如雷,決定先從龍城中學開刀,秘密逮捕疑為共產黨員的丘行、方宏譽、羅杰林、毛恣觀、唐美真5位教師。中共廣西省城工委書記陳楓從內線得到情報,立即與柳州城工委領導商議,決定當晚即派人護送5位地下黨員教師出城隱蔽,并先發制人,發動學校開展尋師運動,以打亂敵人的罪惡計劃,變被動為主動。
5位優秀教師的突然失蹤,使龍城中學的學生們聯想起特務的暴行,整個校園彌漫著悲愴的氣氛。此時,龍城中學學生自治會主席周民震,理事劉明文、周民霖、潘瑞才等地下黨員接到地下黨柳州城工委的通知,要盡快開展尋師運動。周民震立即召開學生自治會理事會議,確定成立尋師委員會。翌日,學生自治會在大禮堂召開全校師生大會。
在大會上,周民震含著熱淚作主講報告,大會結束前,又朗誦了同學們創作的戰斗詩歌:
風在吼,山在搖,柳江河水淚滔滔。
敬愛的老師啊,你在哪里?
你可聽見我們心里的呼喚?
……
吹熄燈,我們不怕。你能吹熄太陽嗎?
尋師運動聲勢浩大,從校內到校外,街上到處可看到《龍中尋師呼吁書》,連偽柳州專員公署、縣政府以及柳州警備司令部等軍政部門也都收到這份呼吁書。反動當局確實密謀抓捕共產黨,但尚未行動就走漏了消息,現在反被共產黨打了一記悶棍,又氣又恨,于是兩次派人去龍城中學威脅恐嚇尋師委員會領導人周民震、劉明文、周民霖等人,狂叫“尋師運動就是為共產黨搖旗吶喊,到頭來你們就成了共產黨的墊腳石”,后又派特務對周民震、周民霖跟蹤盯梢,投寄恐嚇信。但這幾名少年共產黨人并沒有害怕,他們勇敢地與反動派激烈辯論,揭露特務對龍城中學種種政治迫害的惡行。為了把尋師運動進一步擴大,他們想方設法在《廣西日報(柳州版)》刊登尋師啟事,把龍城中學教師失蹤事件公布于眾。1949年5月25日《廣西日報(柳州版)》第四版廣告欄上登載的龍城中學學生尋找方宏譽、丘行等5位教師的300字啟事,引發社會輿論,震撼了廣西,各界知名人士紛紛譴責國民黨當局,并呼吁軍警特務滾出學校,還廣大教師自由。反動當局被弄得一籌莫展,狼狽不堪。
柳江河畔的尋師風暴,揭露了敵人的迫害陰謀,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教育了群眾,鍛煉了自己的隊伍,得到陳楓贊揚。在當年7月秘密召開的廣西城工會議上,陳楓說,龍城中學尋師運動是我黨利用敵人矛盾,利用合法地位、合法手段,有理、有利、有節地開展斗爭取得的勝利和經驗。
人生抉擇革命兄弟在彈雨硝煙中迎來新中國誕生
廣西解放前不久,國民黨當局下令強行解散了龍城中學,許多師生上了特務的黑名單。周民震、周民霖作為龍城中學學生自治會的主要領導人,自然也成了國民黨抓捕的重要對象。柳州地下黨決定,讓兄弟倆轉移到大苗山參加柳北游擊隊的戰斗,同行的還有地下黨員葉肇盈。
葉肇盈是周氏兄弟的同班同學,她的父親葉琪是新桂系早期的“四巨頭”之一,曾任白崇禧集團軍參謀長,上將軍銜。葉肇盈從小過著衣食無憂的富足生活,龍城中學被解散后,她就被家人強行送上飛機去了香港。盡管行色匆匆,她還是想辦法給地下黨領導和周氏兄弟帶口信,稱過幾天她一定設法飛回柳州,到游擊隊去。幾天后,她成功逃脫家人的監視,搭上飛往柳州的貨運飛機。到了柳州,她很快又在周氏兄弟的護送下,到地下黨員謝素云家中躲藏。
與此同時,周家坐落在柳州青云街的小洋樓,徹夜燈火通明。周家兄弟和大姐正在認真聽母親胡君品述說父親周公謀的5次來信。當時,周公謀任國民黨中央設計委員會委員,跟隨國民黨政府在廣州,他迫切希望全家一起遷居香港。
然而,任憑母親怎么說,周民震、周民霖早已鐵了心,表示拒絕。
在家與國的矛盾面前,作為一名革命者,周一峰、周民震、周民霖毅然選擇與家庭決裂,這既是與傳統的所有制關系進行徹底的決裂,與傳統的觀念進行徹底的決裂,更是與自己出身的階級決裂,與整個舊時代決裂。
黎明時分,周民震、周民霖帶著簡單的行李,和葉肇盈一起,登上了開往融水的小客船。面對滔滔東流的柳江水,葉肇盈在船頭輕聲哼唱起蘇聯的革命歌曲:
同志們向太陽向自由,
向著那光明的路。
……
周民震此時雖然牽掛著母親,但也十分興奮,輕聲地唱起了蘇聯的《共青團員之歌》:
再見了,親愛的故鄉,
勝利的星會照耀著我們!
再見了,媽媽,
別難過,莫悲傷,
祝福我們一路平安吧!
途中經歷了十分驚險的軍警盤問和檢查,后來,他們又在柳北游擊隊武工隊隊員護送下,穿越敵人封鎖線,到達柳北游擊總隊司令部——融水永樂鄉西寨村。不幾天,四大隊政委莫可量找他們談話,宣布葉肇盈到一大隊婦女工作隊工作,周民震去四大隊十二中隊任政治指導員,周民霖在四大隊香粉地區武工隊任文化教員。
此時,苗山香粉地區偽政權已被摧毀,但國民黨殘余和土匪惡霸仍在活動,斗爭很復雜,十二中隊和香粉武工隊的任務是發動和組織群眾,消滅一切敵對勢力,建設游擊區新的根據地。
周民霖雖年紀較小,卻是共產黨員,莫政委要求他獨當一面,帶領幾名武工隊隊員到貝江河沿岸的龍拱、大方一帶工作。周民霖在那里深入群眾,舉辦農民夜校,開展對國民黨的“反三征”(反征兵、反征糧、反征稅)斗爭和退租減息斗爭,在斗爭中組織了農會和武裝民兵,讓紅旗插遍苗山的村寨。
周民震在十二中隊也參加了幾次戰斗,表現得勇敢機智,深受戰士擁護。后來,十二中隊調到融水縣城附近,負責偷襲和騷擾敵人,為解放縣城做準備,隊長路聰和周民震當時即派戰士到貝江河口砍倒電線桿,破壞公路、橋梁,斬斷敵人對外的聯絡。
不久,十二中隊與香粉武工隊從四面合擊,解放了融水縣城,作惡多端的偽縣長黃鷗琨逃到附近一個山溝時被活捉。當天下午,周民震和十二中隊奉命北上長安鎮,在途中與解放大軍勝利會師。
周民震、周民霖為之奮斗的“打倒反動派,建立新中國”的理想終于實現。
建設新中國以自己行動展現忠誠與信仰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事業的歷史長河中,周氏兄弟雖然走在充滿陽光的大道上,但也經歷了風風雨雨。他們始終不忘初心,用行動展現了忠誠與信仰,為黨的理想奮斗終生。
周一峰曾在江蘇擔任中共蘇州地委書記兼市委書記。1956年,41歲的他任江蘇省委常委、副省長,負責江蘇省的經濟建設。特殊年代周一峰被極“左”路線沖擊,蒙受冤屈,但信仰信念從未動搖。平反后,他先后擔任中共江蘇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后又擔任江蘇省常務副省長,1991年因病逝世。
周民震曾擔任解放軍某部連隊政治指導員,率部參加了剿匪戰斗和抗美援朝。回國轉業后,他決心走文學創作之路。在著名劇作家夏衍的鼓舞下,周民震創作了電影劇本《苗家兒女》,由上海電影制片廠拍攝。時任自治區領導觀看此片后,給予了充分肯定和贊揚。周民震總共創作了19個電影劇本,其中《苗家兒女》《甜蜜的事業》《春暉》等13部被拍成電影,有些更是獲得全國電影大獎。電影中的插曲《滿山葡萄紅艷艷》《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至今仍膾炙人口,久唱不衰。2017年,86歲的周民震榮獲“第三屆中國電影編劇終身成就獎”。
周民震在擔任廣西文化廳廳長的10年間,滿腔熱情地扶持廣西電影制片廠拍攝《血戰臺兒莊》《周恩來》等幾部史詩級的大作,這些電影也榮獲全國大獎。周民震曾當選為中國共產黨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
周氏兄弟中年齡最小的周民霖,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16歲的他在融安縣當鄉長。當時,廣西土匪暴亂,狂叫要用兩個指頭捻死這個“娃娃鄉長”,但周民霖毫不畏懼,帶領武裝民兵與兇殘的頑匪作殊死戰斗。后來,他任青年團縣委組織部部長,參加二期土地改革運動,被評為融安縣“土改”三等功臣,榮獲廣西省政府頒發的土地改革獎章。不久,他奉令調到青年團廣西省委機關工作,擔任組織科科長,定為副縣級干部,時年21歲。1958年,他轉到工業戰線,在國營企業任過廠長、礦長,多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
改革開放后,周民霖先后擔任中共南寧市委常委、秘書長,南寧市委副書記兼政法委書記,廣西壯族自治區總工會主席、黨組書記等。
離休之后,周民霖對關心下一代傾盡心力,他寫書、編書、編報,還走進機關和大學課堂講課,廣西民族大學先后授予他“關心下一代突出貢獻獎”和“關心下一代先進工作者”稱號。
正是在黨的陽光沐浴下,周氏兄弟經過歲月的磨礪,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生命中構筑了一座挺拔的精神高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