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嵐
摘 要:文章探討了公眾考古傳播與媒體宣傳之間的信息交流,以傳播學和媒體宣傳理論為理論框架,分析了公眾考古傳播的重要性,包括公眾教育和意識提高、文化遺產保護與管理以及考古項目的可持續性。同時,也討論了考古學與媒體宣傳的挑戰,在此基礎上深入探究了媒體宣傳促進公眾考古信息交流的策略,旨在為促進公眾考古傳播和文化遺產保護提供有益的見解。
關鍵詞:公眾考古傳播;媒體宣傳;信息交流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8.043
0 引言
公眾考古傳播與媒體宣傳之間的信息交流是當今考古學領域中備受關注的話題。信息時代,媒體的力量和影響力愈發顯著,因此將考古學與媒體宣傳相結合,可以更好地滿足公眾的教育需求,促進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管理,并確保考古項目的可持續性。
1 理論框架
1.1 傳播學理論
傳播學作為一個跨學科的研究領域,對于理解公眾考古傳播與媒體宣傳的信息交流起到了關鍵作用。傳播學理論提供了深刻的洞察力,幫助理解信息如何被傳遞、接收和解釋。例如:傳播學理論中的“傳播過程模型”強調了信息從發送者到接收者的傳遞過程,包括編碼、傳輸、解碼等環節,這有助于理解公眾考古信息在媒體渠道中的流動①;“雙向通信模型”強調了信息傳遞的互動性,對于解釋公眾考古傳播中的互動和反饋過程至關重要。運用這些傳播學理論,可以更好地理解媒體宣傳如何影響公眾對考古學的認知以及公眾如何與媒體互動,從而促進更有效的信息交流。
1.2 媒體宣傳理論
媒體宣傳理論是理解媒體在公眾考古傳播中作用的關鍵工具。該理論涵蓋了廣泛的概念,包括媒體效應、信息加工、受眾接受等方面。例如:“媒體效應理論”關注了媒體如何塑造受眾的態度、價值觀和行為,這對于理解媒體如何影響公眾對考古學的看法至關重要;“信息加工理論”強調了受眾在接收和處理信息時的心理過程,這對于理解公眾對媒體宣傳的反應和互動非常重要。媒體宣傳理論還包括“框架分析”等方法,可以幫助識別媒體報道中的主題和受眾情感。深入研究媒體宣傳理論,可以更好地理解媒體如何呈現考古學信息及如何影響公眾的看法和行為。
2 公眾考古傳播的重要性
2.1 公眾教育和意識提高
公眾考古傳播在公眾教育和意識提高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媒體宣傳和信息傳播,考古學可以走出學術圈,將其知識和發現傳達給廣大公眾。這種公眾教育和意識提高有助于打破知識壁壘,讓更多人了解考古學的重要性及意義。公眾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還可以激發人們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促使他們更深入地了解與支持文化遺產的保護。通過公眾教育,考古學可以培養更多的文化遺產愛好者,從而更好地保護和傳承文化遺產。
2.2 文化遺產保護與管理
公眾考古傳播對文化遺產的保護與管理具有重要影響。媒體宣傳可以將考古項目和文化遺產的重要性傳達給大眾,引起他們對文化遺產保護的關注。公眾的關注、支持可以推動政府與文化機構采取更多的措施來保護和管理文化遺產,包括歷史遺址、文物等。此外,公眾的監督和參與可以確保文化遺產的合理管理與可持續利用,從而保護它們不受破壞與侵蝕。因此,公眾考古傳播有助于增強文化遺產的可持續性,確保它們能夠被傳承給未來的世代。
2.3 考古項目的可持續性
公眾考古傳播對于考古項目的可持續性也具有關鍵性影響。考古項目通常需要資金、資源的支持來進行研究和保護工作。媒體宣傳可以幫助考古學家吸引贊助商、政府資助和民間捐款,從而確保項目的持續運作。同時,公眾的關注和參與可以增加項目的透明度與合法性,減少不當行為和盜竊文物的可能性。通過公眾考古傳播,考古項目可以獲得更廣泛的支持,有助于它們長期的可持續發展,從而更好地保護和研究文化遺產。
3 考古學與媒體宣傳的挑戰
3.1 媒體的商業化需求與考古學的學術性質之間的沖突
媒體宣傳和考古學之間的沖突在于,媒體常常受到商業化需求的驅動,追求高收視率和廣告收入,而這可能與考古學的學術性質相沖突。商業媒體往往追求轟動性的報道,強調感性和娛樂性,而不一定關注準確性和深度。這種商業化需求可能導致對考古學研究結果的夸大、不準確傳播,從而損害了考古學的信譽和公眾對其的理解。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在媒體宣傳和考古學之間找到平衡,提高媒體的責任感,確保信息的準確性和學術性。
3.2 確保信息的準確性和權威性
確保公眾獲得準確和權威的考古信息是公眾考古傳播的重要挑戰之一。媒體報道往往需要簡化并傳達復雜的考古發現,但這可能導致信息的誤解或夸大。同時,媒體宣傳中可能存在不準確或不可靠的信息源,這可能影響公眾對考古學的信任。為了應對這一挑戰,考古學家和媒體從業者需要密切合作,確保準確和可信的信息傳播②。堅持科學傳播的原則,事實核查、權威來源應成為公眾考古傳播的重要準則,以維護信息的準確性和權威性。
3.3 考古學的倫理和文化敏感性問題
公眾考古傳播還面臨著考古學的倫理和文化敏感性問題。在媒體宣傳中,有時可能涉及敏感的文化和歷史議題,如人類遺骸、宗教場所或爭議性的文物。這些問題需要謹慎處理,以尊重當地文化和社區的價值觀和權益。考古學家和媒體從業者需要遵循倫理準則,與相關社區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以確保考古研究和信息傳播不會引發爭議或沖突。
4 媒體宣傳與公眾考古的信息交流
4.1 制定清晰的傳播目標
制定清晰的傳播目標是媒體宣傳與公眾考古信息交流的關鍵起點。明確的傳播目標有助于確立宣傳活動的方向和重點。
如果目標是提高公眾對考古學的認知,宣傳策略可以側重于傳播考古學的基本概念和意義。媒體可以制作教育性的紀錄片、博客文章或在線課程,介紹考古學的核心原理、方法和歷史背景。這些內容應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和圖文并茂的方式呈現,以確保信息易于理解和接受。同時,可以邀請知名考古學家舉辦講座,以分享他們的研究成果和個人經驗,激發公眾的興趣。
如果目標是引發對特定考古項目的關注與支持,宣傳活動應著重強調該項目的獨特性和重要性。媒體可以制作專題紀錄片,詳細介紹該項目的歷史背景、發現和挑戰。同時,可以邀請項目領導者和考古學家舉辦新聞發布會,分享他們的研究進展和發現。社交媒體平臺也可以展示考古項目的圖片、視頻并實時更新,以激發公眾的好奇心。
如果目標是教育公眾有關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性,宣傳策略應包括文化遺產的價值、面臨的威脅和保護措施等信息。媒體可以制作紀錄片或系列文章,深入探討文化遺產的歷史、意義和面臨的威脅。同時,可以邀請文化遺產保護專家舉辦講座,解釋保護工作的復雜性和緊迫性。宣傳活動還可以強調個人和社區在文化遺產保護中的重要性,鼓勵公眾參與志愿活動或捐款支持相關項目。
4.2 定制信息以滿足受眾需求
定制信息以滿足受眾需求是確保媒體宣傳與公眾考古信息交流成功的重要策略。深入了解目標受眾的特點,包括年齡、文化背景、教育水平和興趣愛好等,可以更好地滿足他們的信息需求。例如,在發掘古代王國的城市遺址中,對于年輕一代受眾,可以采用富有創意和趣味性的媒體內容,以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并激發學習興趣。可以制作一部精彩的動畫短片,以一個勇敢的年輕考古學家為主人公,帶領觀眾展開冒險之旅,探索古城遺址。動畫中可以穿插謎題解析、互動元素和有趣的角色,吸引年輕觀眾積極參與,并在娛樂中學到考古學知識③。此外,還可以開發互動考古游戲App,讓年輕人在游戲中模擬考古發掘和文物鑒定,從中學習考古學的基本原理。游戲可以包含獎勵和成就系統,以鼓勵持續參與和學習。對于成年觀眾,可以提供更深入和專業的信息,以滿足他們對考古學知識的渴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可以制作一系列紀錄片,深入探討考古發現的歷史重要性、挖掘技術和文物保護。這些紀錄片可以融合專家采訪和考古工作幕后的視角,以增加深度和可信度。此外,可以組織線上講座和研討會,邀請知名考古學家分享他們的研究成果和發現。這些活動可以為成年觀眾提供更多的互動和學習機會,同時滿足他們對專業知識的渴望。
4.3 采用多樣化的媒體渠道
利用多樣化的媒體渠道傳播考古信息已成為常見做法。由中國國家電視臺(CCTV)和各地衛視頻道制作的與考古發現相關的紀錄片,以視覺效果和敘事方式吸引觀眾。印刷媒體如報紙和雜志提供更多的篇幅和深度,以滿足那些希望深入了解考古學的讀者的需求。社交媒體平臺如微博和微信允許考古學家、博物館與關注者分享圖片、視頻和新聞,增強公眾對考古學的關注和參與。一些考古學家和研究者還通過博客和在線視頻平臺分享他們的研究成果和考古經驗,為深度內容分享提供更多空間。文化遺產保護官方網站通常提供關于文化遺產保護和考古項目的信息。這種多渠道的傳播策略不僅提高了公眾對考古學的認知,還促進了文化遺產保護和歷史知識的傳承,為全球觀眾提供了了解中國文化與歷史的窗口。
4.4 故事敘述和視覺呈現
故事敘述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夠將抽象的考古學概念和發現嵌入具體情節中,使觀眾能夠更容易地與之產生情感共鳴。通過選擇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如一個考古學家的探險之旅、一個古代文明的興衰史或一個文物的失而復得,觀眾可以更好地理解考古學的重要性和影響。這種情感共鳴有助于觀眾建立更深厚的情感聯系,激發他們對考古學的興趣和熱情。
視覺呈現通過圖片、視頻和圖表等多媒體元素的運用,使信息更具生動性和可視化。考古學往往涉及復雜的遺址、文物發掘過程,這些內容可以通過視覺元素直觀地展示給觀眾④。觀眾可以通過真實的圖片和視頻看到考古學家在發掘現場的工作,觀察古代文物的細節,或者了解考古發現的歷史背景。這種可視化呈現有助于信息更易于理解和吸收,也使觀眾更深入地融入考古學的世界中。
需要注意的是,信息的解釋應該簡單明了,避免使用過度專業的術語和復雜的敘述方式。媒體宣傳和教育應該致力于向盡可能廣泛的觀眾傳達考古學知識,因此語言和表達方式應該盡可能通俗易懂,以確保觀眾能夠輕松理解和吸收信息。
4.5 互動和參與
提供互動和參與機會是媒體宣傳與公眾考古信息交流中的關鍵策略,有助于加深觀眾的興趣、理解和參與度。考古學家、博物館和文化遺產保護機構可以利用社交媒體與公眾建立實時互動,可以回答觀眾的問題,分享最新的考古發現、研究進展,還可以通過投票、問答、調查等方式引導觀眾參與討論和決策。通過社交媒體,觀眾不僅可以獲取信息,還可以與專家和其他對考古學感興趣的人互動,建立共同體驗和交流的平臺。舉辦在線講座、座談會或虛擬考古之旅等活動也是提升公眾參與感的有效方式。這些活動可以通過視頻會議、網絡直播或虛擬現實技術來實現,使觀眾能夠遠程參與。在這些活動中,專家可以分享他們的知識和研究成果,觀眾可以提問、發表評論并與其他參與者互動。這種互動性的體驗不僅加深了觀眾對考古學的理解,還培養了他們的參與感和興趣。此外,虛擬考古讓觀眾像考古學家一樣探索遺址和發現。通過虛擬現實或增強現實技術,觀眾可以親臨考古現場,參與發掘過程,觀察文物,了解古代文明的歷史。這種互動體驗讓觀眾感受到了參與考古工作的樂趣,同時增強了他們對考古學的興趣和認知⑤。
河北省滄州渤海新區黃驊市郛堤城遺址于2019年10月7日被列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遺址是“海上絲綢之路”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史跡點中全國僅有的五處聚落類遺存點之一。2023年6月10日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黃驊市博物館特邀河北省文物考古專家和各地的公眾走進郛堤城遺址公園,通過實地探訪、公眾講座、互動體驗等方式,讓人們深入了解黃驊的歷史文脈、考古成果,增強文化自信。通過公眾考古活動,為社會大眾普及考古知識、家鄉文化遺產,讓其參與到保護遺址和探究歷史謎團中來。
敦煌石窟是世界著名文化遺產,吸引著數以百萬計的游客和文化愛好者。為了提供更深入的參與體驗,一些文化機構和科技公司采用了虛擬現實技術,為觀眾創造了一次獨特的虛擬考古之旅。敦煌石窟的虛擬現實體驗得益于多家文化和科技機構的合作。其中,敦煌研究院與騰訊合作推出的“尋境敦煌—數字敦煌沉浸展”項目是一個突出的例子。這個項目以莫高窟第285窟為核心,提供了線上的敦煌壁畫知識講解互動和線下VR深度體驗。該洞窟因豐富的內容和較高的藝術價值而聞名,但不常對外開放,通過這個項目,觀眾可以利用VR技術近距離欣賞到這些不易看到的壁畫。“數字敦煌”是另一個關鍵項目,它包括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和交互現實三個部分。該項目旨在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允許用戶在線上360度環視和體驗跨越多個朝代的30個洞窟壁畫。這些壁畫的數字圖像是以8K高分辨率技術拍攝的,以球幕電影《夢幻佛宮》的形式展現,給予觀眾身臨其境般的體驗。此外,敦煌研究院還開展了一系列數字化保存工作,完成了268個洞窟的數字化采集和多種三維重建工作,制作了全景漫游節目,建立了一個龐大的數字化檔案,為長期保護和研究提供了基礎。還推出了“窟內文物窟外看”智能化虛擬體驗項目,以及其他數字媒體品牌,如“敦煌歲時節令”和“字在敦煌”,這些都大大增加了敦煌文化遺產的可見性和互動性。敦煌研究院與騰訊還成立了技術實驗室,進一步開展文物數字化和創新技術應用的工作,如創建數字藏經洞和敦煌莫高窟官方虛擬人伽瑤等。
5 結語
總而言之,媒體宣傳與公眾考古的信息交流在今天的社會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通過清晰的傳播目標、定制信息、多媒體呈現、互動與參與等策略,可以讓考古學更深入人心,提高公眾的考古學認知、文化遺產保護意識和參與度。這不僅有助于傳承和弘揚人類的歷史和文化遺產,還推動了考古學領域的發展和進步。在媒體宣傳與公眾考古的信息交流中,發現了一個無限潛力的領域,需要不斷創新和努力,以實現更廣泛的社會價值和意義。因此,媒體宣傳與公眾考古應該被視為一項重要的使命,為文化遺產和歷史留下有意義的痕跡。
注釋
①周益孜.三星堆博物館品牌傳播策略研究[D].成都:電子科技大學,2023.
②程醉.新中國考古成果集萃(青少年期刊講黨史主題宣傳)復制千年素紗襌衣[J].青少年科技博覽,2022(10):6-10.
③吳頡.公眾考古教育宣傳的實踐與思考:以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為例[J].民博論叢,2021(00):280-289.
④丁赟.博物館輿情正面宣傳的蝴蝶效應:河南博物院“考古盲盒”事件輿情分析[J].河南博物院院刊,2021(1):103-107.
⑤吳廣.基于新媒體平臺的公眾考古宣傳實踐與思考[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7(14):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