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人生的港灣,家風是家庭的靈魂。一個家庭的風氣好壞,不僅關乎家庭成員個體的品德修養,更關乎整個社會的風氣和道德建設;而一個黨員干部家庭的風氣好壞,則還關乎一個地方、一個部門的政治風氣清朗與否。廉潔正直的家風能夠幫助家庭成員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養成健全的品德素養,建立正確的行為準則,從而構筑起廉潔社會的基礎,凈化社會風氣,優化黨風政風。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促進黨風清正、政風清朗,同樣需要注重廉潔家風的培育和塑造,把廉潔家風建設作為厚植廉潔文化的有力抓手。
“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家風文化始終占據著重要位置,家風文化強調了家庭價值觀念、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對于塑造家庭成員個體品德、維系家庭和睦以及促進社會和諧具有深遠意義。歷代流傳的家規家訓如《誡子書》《顏氏家訓》《了凡四訓》《朱子家訓》等,對塑造高尚人格、引領健康風尚起了很大的作用;尊老孝親、勤儉持家、母慈子孝、兄友弟恭等優秀傳統家風思想,一直影響并指導著家庭成員的言行舉止,傳承著古人的思考與智慧;“欲治其國者,先治其家”“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一室不治何以治天下”“家和萬事興,家齊國安寧”等古語古訓,則充分說明了家庭之于社會、之于國家的重要性。
“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注重道德品質修養是傳統家風文化的核心價值觀,縱觀中國歷史,無論是王公貴胄,還是普通人家,凡是家風優良者,大都家道興盛、和順致祥;家風敗壞者,則往往殃及子孫、貽害社會。
唐初名臣房玄齡的父親房彥謙為官清廉,家無余財,卻始終怡然自得。他告誡其子房玄齡:“人皆因祿富,我獨以官貧,所遺子孫,在于清白耳。”房玄齡謹遵父親教誨,后來雖位極人臣,還成了皇親國戚,卻仍舊謙虛謹慎,待人接物和顏悅色,衣食住行簡單樸素,從不恃權貪功,從不隨心所欲,最終獲得“清廉為官,千古名相”的美譽。
北宋政治家、歷史學家司馬光,雖位高權重,但嚴于教子,他在《訓子孫文》中列舉了許多達官顯貴之子由于不能自立而頹廢沒落的教訓,并諄諄告誡道:“有德者,皆由儉來也。”由于教子有方,司馬光之子都謙恭有禮,世人皆贊:“途之人見客止,雖不識皆知司馬氏之子也。”
南宋時期,官至寶謨閣直學士、封廬陵郡開國侯的楊萬里,一生清廉剛正、勤政愛民,可謂廉吏典范。他不僅嚴于“修身”,同時也十分注重“齊家”,對子女“厲之以志,勸之以正,示之以儉,貽之以言”,通過言傳身教,教導兒子廉潔奉公,不貪不占。其長子楊長孺從一縣的主簿到統轄一方的安撫使,在四十年的政治生涯中,為政清廉,為官正派,為人民做了不少好事,人民敬仰他、懷念他,為他畫像建祠。
而明朝奸臣嚴嵩及其子嚴世蕃,則無疑是一對遺臭萬年的父子官,他們把持朝政,敗壞朝綱,排除異己,殘害忠良,橫征暴斂,禍國殃民,其罪行可謂罄竹難書,最終落得身死抄家的可悲下場。嚴氏父子的悲劇,與其家教不嚴、家風敗壞不無關系,嚴嵩本人就是媚上欺下、驕奢淫逸之人,其子耳濡目染的都是父親的蠅營狗茍,自然也就照貓畫虎,有樣學樣。
黨員干部要帶頭做好家風建設
古語有云:“將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意思是要想治理好天下,就一定要治理好家庭、修養自身品德。對黨員干部而言,其掌握著人民群眾賦予的權力,肩負著黨和國家的重托,更要帶頭做好家風建設,先管好自己的小家,再來管理大家。而且俗話說得好:“群眾看黨員,黨員看干部。”黨員干部是帶領群眾致富的“領頭羊”,也是干事創業的主心骨,黨員干部的一言一行都被群眾看在眼里,這也就要求黨員干部必須管好親屬子女,杜絕“前院冒煙,后院起火”的現象。
在培育良好家風方面,先輩們為我們做了很好的榜樣。毛澤東“戀親不為親徇私,念舊不為舊謀利,濟親不為親撐腰”,不許親屬搞特殊化;周恩來提出“十條家規”,要求親人勤勉謙遜、低調做人;朱德要求子女“接班不接官”;彭德懷教育晚輩“近水樓臺不得月”;焦裕祿對子女提出“工作上向先進看齊,生活條件跟差的比”的要求;谷文昌告誡子女要“清白持家、簡樸本分、為民奉獻”……
先輩們用樸實無華的行動踐行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詮釋著“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作為新時代的黨員干部,更要向先輩們看齊,汲取先輩們艱苦樸素、清廉自守的精神養分,提升道德修養,培養高尚情操,樹立底線思維,筑牢家風根基。并且要以身作則,嚴格要求親屬子女,帶頭遵規守紀,狠剎特權思維,做到不徇私、不枉法、不濫權,培育踐行新時代共產黨人的良好家風。
實際上,共產黨人搞好家風、管好家屬,既是對黨和國家負責,也是對自己和家人負責。正如《周易》所云:“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一個長期積累善行和美德的家庭,后世子孫必然會招來享不盡的好運和福報;反之,則會遭遇災殃。這句話雖然沒有脫離因果報應的思想,帶有一絲封建迷信的色彩,但其內涵是在提醒人們要注重在家庭中培養美德,幫助家庭成員修身養性、培養良好品德,通過持之以恒積德行善,遠離丑惡行為,以善行去影響和感染身邊的人,營造和諧的人際關系,為家庭和社會傳播正能量。
建設好家風是每個家庭的責任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領導干部面臨的誘惑也在增多。領導干部能不能守住底線、不越紅線,除了與其自身的定力有關外,其家庭成員的影響也很關鍵。所謂“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平安”,如果領導干部的親屬能夠在其耳邊常吹“清風”、常敲警鐘,提醒其知足常樂、珍惜眼前,這對促進領導干部廉潔從政、秉公用權顯然大有裨益。相反,如果領導干部家風不嚴,對家庭成員疏于管教,耳旁總是“歪風肆虐”,那么他被腐蝕的概率就會大大增加。
當下,隨著反腐敗斗爭的不斷深入,一些別有用心之人無法正面打開領導干部的廉潔防線,往往會采取迂回側擊的辦法,轉而從領導干部的配偶、親屬等“枕邊人”“身邊人”尋找突破口。倘若這些身邊人不提高警惕,被糖衣炮彈擊中,就必然會給自己家庭帶來滅頂之災,也給黨和人民的事業造成損失。
反思近些年查處的貪腐案件,落馬官員自身的腐化墮落當然是其走上犯罪道路的主因,但我們同時也要看到,有相當數量的官員親屬在這些案件中起到了“加速器”“催化劑”的作用。全國政協原副主席蘇榮案就是典型。蘇榮在擔任地方主要領導期間,不僅自己大肆撈錢,其家人親屬也紛紛利用影響力受賄,大搞家族式腐敗,可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據統計,蘇榮落馬后,其跟著被查的親屬竟然高達十四位之多,著實觸目驚心。蘇榮本人也在落馬后懺悔道:“家就是權錢交易所,我本人就是權錢交易所所長,不僅全家老少參與腐敗,也帶壞了干部隊伍、敗壞了社會風氣、損害了政治生態。”
無數蘇榮這樣的反面典型教育我們,黨員干部不重視家風家教,大搞“全家腐”,其下場注定是“全家覆”。
“一家任,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一人貪戾,一國作亂。”倘若黨員干部家庭家風敗壞,則不僅會禍及全家,還會直接影響黨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和信譽,造成極其惡劣的影響。家風不僅影響作風,還會影響政風,更會影響國風。建設好家風,是每個家庭的責任,需要每個社會個體積極參與。讓我們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讓廉潔家風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踐行正直誠信,涵養風清氣正,為社會的文明與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