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為政于家”:近代皖中宗族的族長制研究

2024-05-29 12:44:19王志龍
安徽師范大學學報 2024年2期

王志龍

關鍵詞:族長制;近代;皖中;宗族

摘 要:宗族推選德才兼備者實行統管的族長制肇始于宋元,在明清政府的積極支持下獲得了很大發展。民國以后,雖然政府的政策轉變為默許,但是皖中宗族繼續大力推行,族長制獲得了普遍發展。近代皖中的族長權源自家長權。宗族不僅通過簽訂議約和制定族規確保族長權,而且分別建立以族長和房長為核心的層級管理組織保障其得到貫徹,從而實現了族長對宗族的全面有力管理。可以說,傳統宗族在近代總體上保持著穩定發展態勢,族長在其中發揮著關鍵作用。族長的“惡名”多是因宗族要求其嚴格執行族規的結果。

中圖分類號:K2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1-2435(2024)02-0073-10

"Governing at Home":A Study on the Patriarchal System of Clans in Central Anhui in Modern Times

WANG Zhilong (School of Social Development,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97,China)

Key words:patriarchal system;modern times;central Anhui;clan

Abstract:The patriarchal system of selecting people with both political integrity and ability began in the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and developed greatly with the active support of the Ming and Qing governments. After the Republic of China,although the government's policy changed to tacit approval,the clans in central Anhui continued to implement vigorously,and the patriarchal system developed generally. The patriarchal power in modern central Anhui originated from the power of the head of the family. The clan not only ensured the patriarchal power by signing agreements and formulating clan rules,but also established a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with the patriarch and house head as the core to ensure its implementation,so as to realize the patriarchal comprehensive and powerful management of the clan. It can be said that the traditional clan maintained a stable development trend in modern times,in which the patriarch played a key role. The "bad reputation" of the patriarch is mostly the result of the strict implementation of clan rules at the request of the clan.

族長有戶長、戶尊、宅長和祠長等稱謂,因地域和宗族而異。宗族推選德才兼備者實行統管的族長制肇始于宋元,后經明清的不斷發展和完善,成為典型的祠堂族長制,近代1的族長制即是其延續。從既有的研究成果來看,明清族長制是探討的重點。學者們基本上認為,雖然歷經多次戰爭的打擊,但是在政府的支持下,族長制得到了迅速恢復,并在總體上呈現持續發展的態勢;族長在維護封建統治和宗族穩定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至于族長何以能實現對宗族的統管以及管理的范圍究竟有多大等問題,仍沒有闡釋清楚。相比較而言,近代族長制的探討要薄弱得多,缺乏對族長實際管理狀況的考察,僅是從政治、經濟和法律等的變化發展推斷族長制走向了衰落。1概而言之,以往的研究取得了較為豐富的成果,但是認識仍有待于深化,族長在傳統社會中的作用需要進一步揭示。

從傳統宗族的發展來看,明清至近代皖南尤其是徽州無疑是宗族組織最為發達的地區之一。2但是,皖中到了近代以后,宗族組織發展得也非常完善,族長對宗族實行著強有力的管理。以下擬對近代皖中宗族的族長制進行較為全面深入的探討,以期更為充分地認識近代的族長及其管理,從而對傳統宗族在近代的發展做出新的判斷。

一、族長制的普遍發展

明代皖中就有宗族實行族長制,后因明清鼎革之際戰亂的影響,族長的管理受到沖擊;但是隨著清朝統治的確立和社會秩序的穩定,族長制逐漸恢復。3清政府自開國之初就重視利用宗族輔助國家行政,積極支持族長對宗族實行管理。4皖中宗族為了自身的穩定和發展,也在努力推行族長制,如順治十四年(1657)桐城姚氏5、嘉慶四年(1799)懷寧章氏6等宗族即如此。故在清代前中期,族長制不斷發展。到了道光年間(1821—1850),族長制進一步發展。懷寧程氏“以戶長總家政,主族務”。7合肥阮氏“族中一應事宜族長主之。”8但是,太平天國運動爆發以后,皖中宗族遭到了戰火的毀滅性打擊。如桐城桂氏“逃亡死絕者不少”9,壽縣龍氏“人民流離,廬舍灰燼”。10自清初以來持續發展的族長制到此時幾近崩潰。

戰后,族長制在清末皖中得到了快速恢復和發展。同治四年(1865)潛山王楊氏立族長以主族務。11同治十三年(1874)桐城光氏舉族長,“凡族務之興廢,族眾之馴澆,皆聽其轉移”。12光緒二十二年(1896)廬江潘氏立族長管理族務。13

進入民國以后,無論是北洋政府還是南京國民政府,雖然都在“支持家族破除宗法性”,但是“多屬于意向性的、號召性的表態,缺少強制性”14,因此皖中宗族繼續推行族長制。民國八年(1919)含山席氏“族中一應事宜”皆由“族長主之”。15民國二十八年(1939)潛山梅氏立族長統管全族。16民國三十五年(1946)合肥韋氏立族長主族務。17民國皖中族長制仍保持著不斷發展的態勢。

在宗族的長期努力下,近代皖中各地族長制盛行。望江“各氏族”皆由“戶尊”來“主持”本族事務。1無為幾乎每個姓氏都實行族長管理。2來安喪禮中棺材蓋主釘由族長來磕已成風俗,足見宗族多由族長統管。3時人劉聲木曾指出:皖中“流俗每言”族長“可以自問族中不肖子孫”。4可見,族長制在近代皖中已經發展得非常普遍。

然而,在族長制普遍發展的同時,近代皖中宗族仍保有宗子。潛山和六安崔氏5、合肥唐氏6以及鳳陽鄭氏7等都有族長和宗子。僅從桐城來看,劉氏、陸葉氏、唐氏、朱氏、趙氏等宗族均設族長和宗子8。皖中族長和宗子并立的現象非常普遍。如與皖南徽州“絕大多數宗族”為了克服古代宗子制的弊端不立宗子而“只設族長”9相比,此當為皖中族長制的特色。

皖中宗族之所以保有宗子,是受到了古代宗子在統領宗族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影響。桐城陸氏指出:“立宗者,公一家之大本大端也”;如果“不立宗法,則無所統,凡事皆茍焉”,而“宗子上以繼承乎其祖,下以統一乎其族,不為不重”。10鳳陽鄭氏認為:“凡宗子之立,所以端坊表,承祖考,一宗族,古今大義也,子孫無許變亂”。11但是,如遵照古代以嫡長子承繼宗子,其人未必皆賢能。鑒于此,近代皖中宗族對宗子制進行了改造。如潛山梅氏宗子必擇“才學兼優、正直端方者”,“不必以勢分限之”。12六安江氏宗子“必才德兼優,始克勝任,不得以大宗限焉”。13皖中宗族通過變革嫡長子繼承制,擇立德才兼備者為宗子,以便更好地發揮統領宗族的作用。此與皖南徽州少數仍保有宗子的宗族“在一定程度上摒棄原有的血緣情結而擇賢任能”有相同之處。14

近代皖中宗族對宗子制的改造,還體現在限制宗子的職權范圍,使宗子與族長在分工的基礎上更好地合作。桐城方氏立宗子,“凡冠婚喪祭之禮,舉家大事咸囑主理”;而“戶長者,統理通戶事務”。15合肥胡氏宗子主祭,族長“統率”宗族。16六安匡氏“宗子主祭”,族長“董率一族”。17由此看,皖中宗子的職權主要是主持宗族禮儀性活動,尤其是通過主祭表明其上承祖先,為全族的共宗,從而在精神上發揮統族的作用。當然,也正因為如此,宗子受到全族的尊重。六安晁氏為了保證宗子的生活,“特設護宗田九十畝,永歸宗子收租,又建造住宅一幢,永歸宗子居住”。18可見,近代皖中宗子雖然無管理宗族的實權,但是在族內享有尊崇的地位。

族長在皖中雖然名為“相宗子者”,但是“總治一族之事”19,從而成為宗族的實際領導核心。在有些宗族,如果沒有立宗子或宗子不賢,則主祭等權也屬于族長。如桐城何氏規定,若無宗子,“即以戶長代之”。20舒城余氏宗子若不賢,“更立族長之有德望者以主之”。21皖中宗族通過劃定宗子和族長的職權范圍,尤其是使宗子成為虛職,有助于防止宗子不賢所產生的弊端,發揮族長的作用,更好地加強管理。正如桐城陸氏所言:“立宗以長而長未必皆賢,且未必常盛,或不能主一族之事,故必立為族長以輔之。若宗子長且賢,而族長又賢,固所以亢吾宗也。若宗子僅可持世,而族長賢而有為,固當委族以聽之。”1宗族虛化宗子權和強化族長權,推動了近代皖中族長制的發展。

在近代皖中族長制的普遍發展過程中,宗族采取了宗子和族長并立的形式,充分發揮宗子主祭和族長主政的作用,有利于從精神和現實兩個維度加強對宗族的管理。然而,此與皖南徽州宗族棄宗子立族長不同,反映了兩地宗族對古法宗子制改造利用的路徑選擇差異,但是強化族長權則是共同趨向。

二、族長權源自家長權

族長權是統管宗族的族權。但是,宗族客觀上存在由房及家庭所構成的層級結構。族長作為統管宗族的領導核心,其權力正是從宗族的結構中產生。

在近代皖中,家庭作為宗族結構的基礎,由家長對家務實行全權管理。望江家長“主持家政”,家庭大事“均由家長決定”。2定遠也是由家長“主持家政”。3來安“家主”主持家務。4據調查統計,近代皖中絕大多數家庭的“家長必以一家之最尊長者為之”,只有在少數家庭,“才望素著,能以資財為家人謀生活者,即得為一家之長,不必最尊長者”。5所以,家長多是在家庭血緣的自然傳承中產生,父子相承便以父為家長,無父母當以兄為家長。

但是,傳統家長對內的管理權得到了政府的認可。無論是清政府還是北洋政府,都規定家長由一家中“最尊長者為之”,所有“家政統于家長”。6南京國民政府也規定,家長“以家中之最尊輩者為之,尊輩同者,以年長者為之”,且“家務由家長管理”。7家長統管家庭成員的權威因政府的支持而強化。太湖雷氏家長“御子弟及家眾”。8合肥韋氏家長“為一家之政”。9正是由于近代皖中的“家庭權力集中于家長”10,所以其成為家庭對內的最高管理者和對外的總代表。

在宗族內部,家庭之上的宗族組織為房。房有分、支和股等不同名稱,房長有分長、支長和股頭等相應稱謂。此外,由于宗族分房的不斷進行,在一個宗族內會用分和房、支和房等表示上下兩個不同層級的房組織。近代皖中的房長在房內事務管理中處于領導核心地位。太湖金氏房長“督率一房”。11合肥邢氏房長“分理各房之事,乃一房之領袖也”。12因為房長負有統管一房事務之責,所以其人選不限于年高輩尊,但是必須德才兼備。至于房長的產生,基本上由房內推舉。如懷寧段氏各股“推公直明決者一人為股長”。13合肥李氏“房長每房一人”,由各房“擇選公議”。14因房長由房內公議,而房下各家庭由家長主持內外事務,所以房長實際上是由各家長共同推舉而來,房長權源自家長權。

在各房之上為宗族,統管宗族的族長或“由族人共同推舉”,或“由諸房輪流主持族務”,以值年房長為族長。1在近代皖中,雖然桐城甘氏由各房“輪舉”的值年房長充任族長2,但是如此宗族很少,大多采取合族推選的方式。如太湖周吳氏將“正直剛方者推為族長”。3合肥李氏族長由“合族交推”。4至于族長的條件,懷寧段氏要“年行并尊,才德兼備”。5合肥徐氏“要齒德尊隆,持公秉正者任之”。6六安潘氏必“才德兼優”。7概而言之,皖中族長必須德才兼備,如果年長輩尊則更好。

但是,皖中族長的推選并非是族人普遍參與的活動,而是權操少數人之手。在未立族長和房長的宗族,一并由家長推舉產生。如潛山和六安崔氏“于族中選一才德協輿論者立一戶長,又于各房擇一人立為房長”。8桐城光氏在立尊長的同時,“各房再擇立房長一人”。9家長在推選出族長和房長后共同立議約10,以確保他們的管理權。

在已立房長而沒有族長的宗族,族長由各房長共同推舉產生。如桐城何氏“房長僉舉戶長”。11合肥陳氏宗長由“房分長推之”。12近代皖中房長在推舉族長時也立約予以規定。懷寧程氏族長由房長“公立托約舉之”。13六安潘氏“公議公舉”戶長,然后“各房具立請書以承此任”。14無論是共同立約還是各立請書,都是為了確定并維護族長的管理權。

從皖中族長產生的主要方式看,族長權源自家長權,而立議約則是家長權上升為族長權并長期發揮作用的重要依據。

近代皖中宗族為了維護族長權,還普遍在族規中予以規定。如太湖金氏族長“總理”全族事務。15桐城朱氏族長“主一族之事”。16合肥羅氏族長“攝家政”。17在議約和族規的雙重規范下,族長不僅獲得了權力,而且由家長和房長共同維護其實行,如此就能對宗族開展強有力的管理了。

有必要交待的是,由于清政府采取支持族長統管宗族的政策,皖中宗族即以稟請批準的方式加強族長的權威。同治八年(1869)潛山儲氏18和光緒三十一年(1905)合肥許氏19的族長管理權就得到了知縣的批準。清政府以超越于宗族的力量確保族長管理權的落實。

此外,清政府對族長權的支持還表現在應宗族呈請頒給刑具。康熙十三年(1674)桐城縣政府“給”何氏“竹板”以懲罰違規族眾。20道光初年懷寧縣政府應宗族的呈請,“給刑具”以“撲責”違規族人。21政府頒給宗族刑具,無疑強化了族長對宗族的管理權。

到了民國時期,北洋政府欲以親屬會代替族長22,但是在司法實踐上承認族長繼續統管宗族。當然,如果有宗族建立了親屬會,也可以借此開展管理。1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后,也只是倡導宗族組織親屬會管理族務。2因此,近代親屬會的發展并不普遍,在得風氣之先的上海有一些3;但是在其他地區則很少,皖中基本上沒有出現類似的組織,族長仍牢固地掌控著族權。4可見,民國時期的政府盡管不像清政府那樣積極支持族長,但是也沒有打壓限制,默認了族長對宗族的統管。

據上研究可知,族長權源自家長權,宗族通過簽訂議約和制定族規確保族長權的實現,而政府的支持強化了族長對宗族管理的權威。盡管近代以后政府對族長從積極支持轉變為默許,但是族長繼續發揮著統管宗族的作用。

三、族長權的組織基礎

皖中族長盡管擁有統管宗族的權力,但是族務繁雜,僅憑一人無法開展有效管理。因此,宗族通過建立層級化管理組織,在分工的基礎上緊密合作,更好地發揮族長的作用。

近代皖中宗族根據需要設立統管全族的組織。然就各族而言,所設并非完全相同,主要有以下三大類:一是由族長、家相和典事組成。如廬江潘氏和六安江氏。二是由族長和族察組成。如桐城江氏和合肥阮氏。三是由族長和專管祠務的祠長組成。如合肥郭氏與和縣王氏。在各類管理組織中,除了主要管理人員外,還選立戶差。戶差在有些宗族稱為宗勇,有祠宗族多稱祠差。無為王氏有宗勇4人。5懷寧查氏有祠差2人。6合肥劉氏“立祠差四名”。7他們負責“逮捕族中不法子孫到祠堂處罰”8,以強力確保族長權的貫徹。戶差對族長制的穩定運行具有非常重要作用。族長正是依托一套較為全面的管理班子,從而對族務進行有效管理。

在近代皖中,除了統管全族的管理組織外,各房還設立房長一人9,在必要時增設一二辦事人員10,建立以房長為核心的各房管理組織。

由此,近代皖中宗族形成了以族長為核心的全族管理組織和以房長為核心的各房管理組織的層級性“雙核”管理體系,上下級組織的管理范圍則是通過對族長權和房長權的劃分體現出來。如懷寧楊氏規定:“通族之事,族長主之;各房之事,房長主之。”11桐城魏氏族長“主持一戶之事”,房長“主持一房之事”。12其實,族長管理的事務包括“主持宗族公共事務”13和處理房長解決不了的各房事務14兩大方面。皖中宗族通過先房長后族長的處理各房事務原則15,不僅將族長和房長的權力界限進一步劃分清楚,而且減輕了族長的負擔,調動了房長的積極性,有助于實現雙方在宗族管理上的分工和合作。

近代皖中宗族上下級管理組織的相互配合,不僅表現在房長解決不了的事情交由族長處理,還表現在房長必須積極予以協助,發揮“相與紀綱戶事”的作用。16首先,房長必須將違規者押送族長處理。17其次,房長必須配合族長進行處理。1再次,當族人對族長的處理不服時,房長必須協助族長送官究治。2房長與族長的緊密合作,有助于解決各房的繁難事務。

然就對族長和房長的監管而言,近代皖中有極少數宗族的族長實行任期制,如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桐城甘氏規定“俱三年更換”3;民國三十一年(1942)方氏規定以“五年為一任”。4但是,絕大多數宗族的族長并沒有任期限制,只要不違規犯錯,基本上是到老而終。如無為蕭氏族長海山公在位直到去世5。六安匡氏族長禹九公年屆七十歲還在主持族務,秉東公已八十歲還在職6。如族長有管理不善等問題,宗族將及時處理。桐城江氏族長處事“須明存公論,違者眾更置之”。7合肥吳氏族長“未當之處,亦準公同參議,小過則降三月不用,大過則降三年不用。如其過而不改,則格之削之”。8然而,族長是宗族的最高領導者,由誰對其進行處理非常關鍵。皖中宗族在設立族長同時,就規定了對其監督并處理的措施。其一是由家相組織族眾開展監督,撤換違規的族長。9其二是由各房長共同監督,通過合議撤換不能勝任的族長。10可見,皖中族長的權力雖大,但是宗族明定專人依靠組織開展監督,對違規者進行處理。所以,族長有權開展管理,但是不能亂用權力。

至于房長,其由各房推選產生并主要管理本房事務,必須接受房眾的監督,在違規時將面臨“革退”以及“責罰”等懲罰。11在嚴格監管之下,“各分房長首事以及諸公執事輩無不秩然有序,犁然不紊”。12所以,房長必須致力于管理好本房事務。

近代皖中宗族建立以族長和房長為核心的層級管理組織,為族長統管宗族提供了組織保障,也利于確保整個管理組織為宗族的穩定和發展而工作。相較于皖中,皖南徽州宗族也設有類似的層級管理組織13,但是還設立了“帶有地方政權色彩”的文會組織來進一步加強管理14。盡管如此,仍可見族長基于層級組織開展管理在近代安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四、族長管理權的擴張

自宋元始,族長就“總管宗族各項事務”;到了明清時期,族長的管理權得到了很大發展,擁有了對族人的司法處置權,甚至處死權。15近代以后,皖中族長對宗族的管理不僅內容更加全面,而且力度也很大。

由于族長依據族規對宗族開展管理,但是“規之當守,安能一一臚列,第涉于繁重,斷難遵循”,故宗族“謹就其倫常日用、簡切易曉者,裁為若干條”。16即便如此,依然可從中窺見族長管理的主要方面。

在近代皖中,有些宗族為了堅守祖先定下的規矩,長期遵照舊規開展管理。如光緒十九年(1893)懷寧段氏還在使用乾隆庚申年(1740)族規。17民國十年(1921)合肥阮氏仍在遵循道光十年(1830)族規1。至于舊規所定族長管理的內容,就無為王氏來看,包括“家本”“家范”“家政”“家禮”“家廟”“家族”“家訓”“家業”“家聲”“家勸”“家戒”等11個大方面,計42小條。此外,還附有禁止在墳墓周圍50步以內種樹的條款。2定遠方氏也訂族規17條3,內容多類似于王氏。由此可以看到,近代皖中族長繼續對宗族實行全面管理。

然而,也有一些宗族通過新增規條進一步完善族長的管理內容。如光緒二十二年(1896)合肥陳氏新增族規10條。4民國十五年(1926)太湖余氏在既有12條族規的基礎上再補8條。5宗族根據情勢的變化增補規條,使族長對宗族的管理更加全面。

此外,近代皖中有些宗族通過新立規條確保族長對宗族的全面管理。光緒元年(1874),舒城李氏從“舉戶長”“修祖廟”“謹塋墓”“敦孝友”“重婚姻”“肅閨閫”“教子弟”“睦家族”“治生理”“設義田”“禁刁訟”“禁賤役”“禁嫖賭”“禁奸盜”以及禁酗酒等十五個方面確立族長的管理權。6光緒二十年(1894),定遠施氏從“敦孝弟”“敬尊長”“和鄉黨”“飭女婦”“務讀書”“勤本業”“崇節儉”“急官糧”“禁賭博”“戒充役”等十個方面立規加強族長的管理。7民國建立以后,宗族繼續為族長管理立規。民國十三年(1924)合肥蔡氏從二十個方面確立族長的管理權。8民國三十一年(1942)桐城方氏主要從二十七個方面明定族長的職權。9新族規的不斷訂立,說明皖中族長制的發展,族長對宗族的管理更加全面和規范。

隨著族規的不斷發展和完善,皖中大小族務無不處于族長的管理之下。據土改時期的調查,皖中族長的“統治是很嚴密的,不管族下發生大小事都得通過他”。10可見,族長對宗族的全面管理不僅載于族規,而且付諸行動。

近代皖中族長的管理不僅全面,而且力度非常大。僅就懲罰而言,族長可以打板子和杖責。清末桐城桂氏對違規者杖責四十、八十和一百不等11,壽縣龍氏責二十、三十和四十不等12。到了民國時期,宗族繼續采取責打的方式。宿松馮氏“杖責”違規族人13;桐城方氏對違規情節輕者杖責三十、四十或五十,嚴重者一百四十,最嚴重者二百。14皖中族長責打違規族人并非只存在于少數宗族,望江“打扁擔”較為常見15,合肥也不乏“責以杖”16。族長責打違規族人在近代皖中比較普遍。

皖中族長不僅責打違規族人,而且還處死嚴重違規者。清政府在雍正五年(1727)“制定了惡人為尊長族人致死免抵之例”,只是到乾隆二年(1737)就廢除了。17此后,雖然族長擅殺依律應處死的族人將會受到“杖一百”懲罰,但是此事仍時有發生。18皖中宗族也沒有放棄處死族人的懲罰辦法。嘉慶五年(1800)潛山徐氏規定族長有權“處死”族人。19道光二年(1822)懷寧馬氏規定族長可以“溺死”族人1。但是,隨著太平天國運動的爆發,皖中社會大亂。戰后,宗族為了維護族內秩序的穩定,加大了對族人的管理力度。同治四年(1865)盱眙2戴氏規定,族長對“罪犯重條”的族人,“或捆埋土中,或捆沉河內”。3光緒九年(1883)桐城趙氏對族人依律“當死者處死”。4清末,皖中很多宗族賦予了族長處死族人的權力。

但是,族長處死族人畢竟違反了清政府的政策,有些宗族就轉而逼迫族人自殺。光緒四年(1878),無為陳氏對嚴重違規者“令其自盡”。5如果族人不服從,族長就利用政府賦予的“捆送”權6,將其送官處死7。族人難免一死,族長仍保持著對宗族的強大管理力度。

到了民國時期,皖中雖然還有宗族對嚴重違規者“令自盡”8,但更多的是送官嚴懲。桐城江氏族長將“刁惡”族人“送官依律處死”。9合肥韋氏也是將不肖子孫“捉獲送官,依律處死”。10需要注意的是,此時仍有族長徑直處死族人。如桐城嚴氏將嚴重違規者“捆上石頭沉塘淹死”。11定遠周氏在1949年秋“活活勒死”逃婚的周世榮。12可見,民國皖中族長對宗族的管理力度仍非常大。

在近代皖中,族長始終是宗族的最高管理者。他們“居然為政于家”13,對宗族實行全面有力的管理。然無論從管理范圍和力度來看,皖南徽州族長較之皖中都有過之而無不及。14此則進一步說明族長制在近代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五、結 語

關于傳統宗族在近代的發展,民國時期就有學者認為已經逐漸走向崩潰。15當代學界的主流觀點也是逐漸衰落了。16但是,近代皖中族長制的發展說明,傳統宗族正在走向衰落之說并不符合實際。歷史的真相是傳統宗子制在近代已經全面衰落,但是族長制卻發展了。此間盡管有極少數宗族推行族長的任期制,通過集會商討的形式管理宗族,但是族長的管理權卻得到了強化。17這說明近代皖中宗族富有活力,傳統宗族在近代具有很強的適應性。其實,不只是在皖中,皖南徽州和蘇南蘇州的宗族很“活躍”,表現出“強大的生命力”18;河北宗族也在“繼續發展”。19即使在得風氣之先的上海,衰落的宗族屈指可數。當然,因為戰爭等特殊情況造成宗族暫時無法管理也存在,全椒張氏即是如此。20但是,戰后就迅速恢復了。1因此,傳統宗族在近代總體上保持著較為穩定的發展態勢,最終在土地改革運動的打擊下退出了歷史舞臺。

族長是宗族的最高領導者,必須兼具德才,遵照族規實行管理,同時接受相應的監督,發揮“上為公家督賦役,下為闔族樹儀型”的作用。2所以,族長的管理一般為族人所信服和稱道。如太湖李氏族長仙渚公善于處理族務,“族之人咸倚重焉”。3合肥韋氏族長正住公“待族眾式好無尤”,族人贊其“無黨無偏排難解,有嚴有翼教兒郎”。4由此不難看出,族長對宗族的穩定和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

既然族長有功于族,為何多“惡名”流傳?由于族長需要遵照族規行事,而族規的執行難在“骨肉之間,恩嘗掩義,家庭之近,理不勝情”,所以又需要族長“振作于前”。5時人也認為,族長只有嚴格“執行宗法”以“約束其族人”,才能達到“宵小斂跡,外盜莫侵”。6所以,族長的管理會有不近人情的一面。但是,此“惡”由族規所定,至少在宗族看來是維護自身穩定和發展所必須,并非族長胡作非為。再者,宗族也明確要求族人敦宗睦族,禁止以權勢欺凌他人。7族長雖然統管宗族,但是處事必須“平心剖決,以敦族好,不可自作好惡,以失其平”。8即使在日常交往中,族長也不可隨意欺壓族人。如懷寧陳氏宗族的族長因自家遭遇水災,就“哭喪著臉”向陳獨秀的母親借錢度日,陳母不肯出手相助,族長也只得離去。9當然,有錢有勢者擔任族長并違規欺壓族人的現象也有,如懷寧汪氏族長汪啟元利用高利貸盤剝族人10,但是此類族長并“不常見”11。所以,族長的“惡名”主要是傳統宗族為了維護自身的穩定和發展而要求其嚴格執行族規的結果。

責任編輯:馬陵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高清免费在线观看| av天堂最新版在线| 亚洲AⅤ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 天堂av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综合婷婷| 亚洲欧美h| 久久综合九九亚洲一区| 一级毛片在线播放| 无码中文AⅤ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免费观看| 国产黄视频网站| 老司国产精品视频91| 亚洲天堂高清| 国产区91|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喷| 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同我| 日韩无码视频专区| 青青草原国产免费av观看|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色奶水 | 亚洲综合中文字幕国产精品欧美| 国产午夜福利亚洲第一| 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一| 欧美日韩福利| 国产主播喷水| 72种姿势欧美久久久大黄蕉| 久久久久国色AV免费观看性色| 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99| 91亚洲影院| 国产成人夜色91|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mv|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 人妻无码中文字幕第一区| 国产办公室秘书无码精品|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av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 日本色综合网| 在线a视频免费观看|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91| av午夜福利一片免费看| 国产三级国产精品国产普男人|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 2020久久国产综合精品swag| 在线观看免费国产| 国产一级毛片在线| 久久综合久久鬼| 人与鲁专区| 亚洲国产综合第一精品小说| 国产av一码二码三码无码|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在线一| 免费毛片全部不收费的| 国产情侣一区| 91精品专区| 国产欧美在线| 99精品高清在线播放| 国产男人天堂| 精品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伊人色婷婷| 亚洲欧洲国产成人综合不卡| 丰满人妻久久中文字幕| a毛片免费观看| 中文无码毛片又爽又刺激| 永久免费av网站可以直接看的|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亚洲欧美另类中文字幕| 无码精油按摩潮喷在线播放 | 99999久久久久久亚洲|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 伊人激情综合网| 亚洲精品爱草草视频在线| 91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蜜桃| a毛片基地免费大全| 国产精品短篇二区| 国产精品一线天| 永久成人无码激情视频免费| 成人午夜免费视频| 成年人久久黄色网站| 中文字幕在线欧美| 国产综合精品日本亚洲777| 免费毛片全部不收费的| 女人18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一本色道久久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