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紅


陳士榘,湖北荊門人,開國上將。陳士榘對子女常常嚴格教育,并特別注意言傳身教,奉公廉潔,絕對不能讓自己脫離人民群眾。給子女留下的印象就是嚴格到程式化的公私分明。
“你即便是上將、大將,要吃飯也不能從人民的腰包里掏?!?/p>
20世紀50年代中后期,陳士榘、陳賡大將和李克農上將到首都機場送東歐的一個軍事代表團回國。三位高級將領有段時間各自忙工作而沒有見面,難得這天有機會,很想聚一聚。陳賡大將提議:“新街口有一家西安飯莊,陜西風味的,我們離開延安也十年了,到那里回憶一下當年的味道?!?/p>
三位將軍趕到西安飯莊坐下點好菜,當時的飯店是先結賬后吃飯。服務員問:“哪位先生結賬?”
三位將軍面面相覷,突然想起自己身上都沒有帶錢。
不付錢就不能吃飯,陳士榘趕快派警衛員回家取錢,才避免了這場尷尬。
陳士榘回憶起這件事情時,總會感觸良多:“你即便是上將、大將,要吃飯也不能從人民的腰包里掏。”
陳士榘作為開國上將,起初月工資是400多元。后來中央統一給老干部減薪以縮小貧富差別,他的工資一直是342元。由于他們家有六個孩子和一個養女要養,加上父母雙方都有老家的一些親戚需要接濟,所以生活并不寬裕。
陳士榘的秘書李柱江后來回憶,那個時候,全國老百姓都餓肚子,為什么那么快就戰勝天災?就是廣大干部和人民群眾同甘苦共患難,讓人民群眾感到有希望。
秘書們還說,陳士榘擔任工程兵司令后不久,就主持制定了規章制度,要公私分明,不能占國家便宜。有一次,陳士榘的工資發下來少了26元,為他領工資的秘書問管財務的同志。管財務的同志說,陳司令用了一次中吉普到良鄉,他讓我們根據規章把費用從工資中扣掉了。
“公家財產,一分錢的便宜也不能占!”
陳士榘永葆初心使命,以革命黨性,一輩子將堅持原則和遵紀守法做到極致。
陳士榘不論什么時候遇到任何事情,都絕不會讓子女沾他的光。子女小時候沒有用過父親的車,也不允許使用他的電話。小女陳小琴的學校離家有十幾里地,來回走路很勞累。有一次發燒,她想讓父親出車送她。陳士榘說:“車是給我用的,不是給家屬用的?!迸畠簺]有用上車,還挨了一頓批評。
由于優良的革命傳統和家教嚴格,在陳家是不許有人搞特殊待遇的。陳人康是陳家的第四個兒子,也是最小的一個孩子,從小備受疼愛。陳人康剛入伍幾年,陳士榘指派他去了工地攪砂漿以接受最基層的艱苦磨煉,他每天都要挑著一百多斤的水泥在工地工作,因為太過辛苦,他曾找到父親想調一個輕松的崗位,但被陳士榘嚴詞拒絕。
1963年,陳人康隨陳士榘到沈陽軍區,有人隨口提出可以去打野雞。陳士榘說,自己沒有這個愛好,還是趕快下部隊。到了長春,市委負責接待的同志介紹了幾個可以參觀的地方。陳人康是看著長春電影制片廠拍攝的電影成長的,便悄悄對父親說,去長影多好?。?/p>
陳士榘對兒子說:“我們不是來玩的,是來工作的。長影就不去了,我們到一汽去,因為我們部隊要用一汽的很多車,我要和他們探討怎樣生產工程兵更適用的車。”
20世紀60年代,幾個孩子參加國慶晚會,在觀禮臺上撿到一個禮花降落傘帶回家玩。
即便這么普通的一件小事,陳士榘馬上表明態度,防微杜漸,嚴厲地說:“公家財產,一分錢的便宜也不能占!”
陳士榘讓子女馬上把禮花降落傘交到工程兵軍務處,軍務處的同志接到降落傘后笑了,說:“陳司令要求你們過于嚴格了,這東西給我們也是扔掉?。 ?/p>
陳人康年輕時,趁父親不注意,把父親1955年的上將軍銜肩章放到自己的抽屜里,因為將來很有紀念意義。陳士榘發現后,很不客氣地說:“你留這個干什么?炫耀自己是上將的兒子?”陳士榘讓兒子把肩章送到了工程兵軍務處。陳人康留作紀念的心愿落空了。
陳士榘在抗日戰爭中曾經繳獲日本軍官一個18K金的懷表,上級為了便于他打仗指揮,批準懷表歸陳士榘使用。樣板戲《紅燈記》曾風靡全國,小女兒陳小琴看見男主角李玉和總是揣著一塊懷表,有著英雄情結的她希望父親把懷表給她。
陳士榘依然是老一套,聲稱是戰爭期間組織讓他使用的,家里人不能用。直到1979年陳小琴考上大學,陳士榘才把這塊懷表送給陳小琴,并且附上“好好學習,振興中華”的勉勵語言。
陳士榘雖然有很多關系,卻從來沒有為子女動用過,直到他逝世前也沒有給親屬留下任何遺產。20世紀80年代后期,軍隊曾經對高級干部家庭摸底調查子女經商的情況。陳士榘坦然地說:“我除去兩個兒子還沒有工作,其他都是正式單位的職工。我已經沒有權力可用,有權力也不會給他們用。”
“不要因為生日把我一生的作風改變了!”
陳士榘86歲生日時,已經預感到這將是他過的最后一個生日。因為他心臟病幾次復發,身上已經出現浮腫的現象。
不少老同志要為陳士榘擺幾桌宴席,考慮到這可能是他最后的生日了,大家都愿意搞得隆重一些。有關部門也同意這樣搞,說陳士榘為人民共和國的建立立下赫赫戰功,花點錢是應該的,只需要工作人員做個預算,由陳士榘簽個字就行了。預算做完,工作人員說:“陳司令,給您做壽,您看著需要改進什么?”
陳士榘支撐起虛弱的身體,戴上老視鏡一項一項地看,一邊看一邊皺緊了眉頭,他很不高興地說:“這是誰讓這樣搞的?”工作人員說:“這是大家的心意?!?/p>
陳士榘生氣地說:“我陳士榘什么時候這樣干過?不要因為生日把我一生的作風改變了!你們應該知道,我們黨歷來有紀律,不能用公款請客吃飯,我一輩子都是這樣遵守的。明知有紀律,還寫報告要錢,這是給軍委領導出難題啊。”
工作人員笑了,還跟陳士榘解釋了幾句。陳士榘義正詞嚴而語重心長地說:“共產黨人拋頭顱、灑熱血,可絕不是為自己享受。”
那些日子,正是陳希同腐敗案浮出水面的時候。陳士榘和幾位來探望他的老同志說:“陳希同這樣的高級干部,沒有經歷過艱苦的戰爭,做了高官就想著自己享受發財,這些人很讓我們擔心。我們共產黨人為解放犧牲了那么多優秀的兒女,如果他們知道最后有一些領導干部重新騎在人民頭上,他們在九泉下也不得安寧。如果不從嚴治黨,這樣的人會把我們黨搞垮的,人民群眾也會拋棄我們?!?/p>
陳士榘決定,要發揚長征路上一碗野菜互相讓著吃的精神,讓工作人員送來一壇清水,算是過了個生日。這個生日被譽為“一壇清水祝華誕”。
1995年7月22日,陳士榘老將軍在臨終前,仍念念不忘的就是教導子女要正直做人,堅定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