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蔓
基金該怎么買? 這是很多普通投資者一直在探索的問題。如今,市面上充斥著各種買基經驗,讓人難以抉擇。其實,買基金可先關注兩個最基礎的步驟:一是做好資產配置,二是選擇合適的基金經理。
過往的投資大師們貢獻了很多經典投資案例,其中有四種資產配置方案受到廣泛認可。
一是達里奧的全天候策略。全天候策略是世界頭號量化對沖基金橋水基金(創始人Dalio)1996 年推出的主打策略之一。根據回測數據,1973 至2013 年的40 年里,全天候策略的年化回報率9.5%,接近股票,而年化波動率8.2%,低于債券。
全天候策略認為:在經濟上升期:股票、商品、公司信用債、新興市場債券將有較好表現;在經濟下降期:普通債券和通脹聯系債券表現較好;在通脹上升期:通脹聯系債券、商品、新興市場債券表現較好;在通脹下降期:股票、普通債券表現較好。
全天候策略主要是基于兩條基本原則來構建資產組合:一是風險平價,使用杠桿原理將所有資產風險收益水平調整至相似的水平,通過等比例分配風險實現近乎最優的分散效果。二是資產配置,全方位覆蓋各種經濟發展和通脹水平的預期,分散配置多種相關性較低的資產,實現在各種經濟環境下都能有處在上漲周期的資產,為組合帶來收益。
二是耶魯模式。耶魯大學的耶魯捐贈基金由大衛·史文森自1985 年開始執掌長達36 年,被稱為是全球運作最成功的學校捐贈基金,創造了“ 耶魯模式”。
在截至2021 年6 月30 日的10 年中,耶魯捐贈基金年回報率為12.4%,從194 億美元增長到423 億美元,為該大學的運營預算貢獻了121 億美元。(來源:耶魯大學公告,因史文森2021 年5 月5 日去世,因此選用截至2021 年6 月30 日數據)這種模式的核心是進行更加分散和多元化的資產配置,將更少資產投資于股票和債券,將更多資產投入另類投資,包括杠桿收購、風險投資、自然資源、實物資產等非傳統資產,每年對組合做一次再平衡。“ 耶魯模式”的資產配置,能夠保持較平穩的收益水平,也能夠提供穩定的現金流供支出使用。
三是股債平衡策略。股債平衡策略最早由巴菲特的老師格雷厄姆在《聰明的投資者》一書提出,配置思路為股票和債券占比各半,每年年底進行一次動態再平衡。
這種資產配置策略基于股債大部分時間里呈現的負相關性。其中,股票資產高收益高風險,進攻性較強;債券資產風險較小,收益也較低,防守能力突出,兩者搭配,有助于降低組合整體的波動,提高投資者長期持有的信心和耐心,避免因市場波動而過度交易或盲目跟風。動態再平衡可以解決擇時問題,自動實現高位止盈。
四是巴菲特投資組合。股神巴菲特是價值投資大師,擅長“買入并長期持有優質股”,他對普通投資者的建議是,借助指數基金(主要指寬基指數基金)通常就能打敗大部分專業的基金經理。此方法,可能是基于以下考慮。一是美股是成熟市場,由專業機構所主導,信息透明度高,通過主動管理獲取超額收益的機會不大。二是大部分人并不具備選取、買入并長期持有優質股的能力。三是標普500 指數這種寬基指數,可以分散投資風險,避免投資單一行業或單一股票可能帶來的虧損。
對于普通個人投資者而言,買對基金的關鍵之一就是選擇合適的基金經理。如今篩選基金經理的經驗多種多樣,許多人依然不知道要參考哪些要素。若如此,不妨先采取一種“ 簡單粗暴”的方法,看FOF 基金經理們的偏好。
2024 年一季度,FOF 重倉基金中持倉占比最高的主動權益基金為“ 大成高新技術產業”,基金經理劉旭,本季度基金持倉市值占全部重倉基金市值的比例為3.90%,較上季度提升2.34%;排在二三位的分別為“ 易方達瑞恒”和“ 景順長城價值邊際”,一季度持倉占比分別為2.02% 和2.01%,較上季度分別提升0.28% 和0.75%。(見表一)
在選擇個股方面,基金經理們有著多元的邏輯。我們普通投資者也應具備兩個基礎的評判條件:一是關注企業生命力。買股票就是買企業,你買的是企業未來的生命力,而不是買了企業的凈資產。對于資產的估值有很奇妙之處,如果資產不能產生利潤,未來只能不斷的折損。所以,建議遠離那些瞄準資產估值的企業。還是要貼近那些未來能夠產生源源不斷現金流的企業,尤其我們身邊耳熟能詳的具有品牌效應的企業。去找能夠真正運轉起來的印鈔機,不要去到廢品站收購那些折舊的已經接近報廢的看起來估值很低的舊機器。
二是要展望未來。如果你持有股票在10年,20年里,翻幾十倍或上百倍,那你就是天選之子。來到了股票市場,我們都想當這個天選之子,但注定這是極少數人的事。因為大多數人都不肯在正確的方向上進行枯燥的重復,也不肯在投資理念上進行孜孜不倦的修煉。保持耐心和信心,是我們普通人投資路上必備的修煉課程。


表一、表二數據來源:Wind、國金證券;截至2024/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