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翔宇 鄒晏修
早上一頭露水,中午一身汗水,晚上一腳泥水,是通城“農信人”付國斌的半生寫照。
身背挎包,翻山越嶺,走村入戶,37年的職業生涯中,黨員付國斌始終挎著背包行走在基層一線,用雙腳丈量著通城縣的每一寸土地。
“青絲變白發,可初心不能改,我一直是那個陪著信用社一同成長的‘青年。”談及工作歷程,付國斌記憶猶新,如數家珍。
最初,付國斌在通城縣信用合作社鐵柱信用社學出納時,各項工作完全憑借人工完成,聯系客戶只有逐步上門走訪。“那時農村地區富余資金非常稀缺,老百姓‘財不外露的觀念很重,寧可把錢藏起來也不存進銀行。”付國斌回憶。
一個挎包、一雙布鞋、一把算盤、一個賬本就是付國斌走村串戶、動員存款的標配。餓了就吃自帶的饅頭,渴了就跟鄉親討口井水,遇上有需求的鄉親,就翻開賬本,隨時隨地開工。所到之處,付國斌會主動幫百姓鋤地、砍柴,閑時再聊上幾句家長里短,聽到哪家有錢要存、辦事要取,立即上門服務,風雨無阻。30余年的歷練,付國斌被鄉親們親切地稱為“移動信用社”。
如今,智能手機與平板電腦已經替代了當年的賬本、算盤,農信人的工作范圍也從簡單的存錢、貸款發展到五花八門的金融業務。業務知識常學常新,付國斌也時常刻苦鉆研,提升業務熟練度,做到第一時間為同事與客戶答疑解惑。
“現在交通工具越來越先進,‘挎包也越來越大,作為一名老農信人,唯一不變的就是服務‘三農的初心。”付國斌笑著說。
雖然即將退休,付國斌依舊心系農信事業。“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會繼續以身作則,幫助青年員工成長成才,用實際行動履行莊重承諾。”付國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