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迎濤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
興水利、除水害,事關人類生存、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歷來是治國安邦的頭等大事。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中,水的作用和地位厥功至偉。
1993年,聯合國確定每年的3月22日為“世界水日”。“中國水周”最初是在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頒布后,由水利部確定的。從1994年開始,“中國水周”的時間改為每年的3月22日至28日,以突出“世界水日”的主題。
每年的“世界水日”“中國水周”宣傳活動,對提高公眾的水資源保護意識、促進水資源的節約和保護、推動相關政策的制定和執行、促進國際合作、推動經濟發展及保護生態環境發揮了積極作用。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加強污染物協同控制,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推動重要江河湖庫生態保護治理,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體。加強土壤污染源頭防控,開展新污染物治理。提升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推進城鄉人居環境整治……
藍天、碧水、凈土是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繁衍的必要條件,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重要舉措,我們必須提高全民認識,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我們必須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把經濟活動和社會活動限制在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能夠承受的范圍內,給自然生態留下休養生息的時間和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