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禎

春灑大地,新枝吐蕊,燕子呢喃。
法潤人心,璀璨如光,點亮星河。
2024年3月,第三十二屆“世界水日”、第三十七屆“中國水周”如約而至,在黃河尾閭河口,一場盛大的法治宴會正在上演。
如春風送暖,法治教育喚醒一條長河
萬物初醒,春意萌動。從活力無限的高校到清幽靜謐的寺廟,從熙熙攘攘的集市到高墻鐵網的監獄,法治春風正吹遍大河之洲。
當黃河遇見青春——
“同學們,你們知道黃河的含沙量是長江的多少倍嗎?”
在東營職業學院,“黃河,你好”主題宣講活動正精彩開講。主講人帶領學生走近黃河、認識黃河,領略黃河流路變遷,感悟黃河文化的絢麗斑斕,見證黃河治理事業的波瀾壯闊。
與此同時,“法潤青春 向陽而行”主題宣傳活動在東營市東營區龍居鎮中學、東營市河口區河口街道中心小學、利津縣東津實驗幼兒園開啟了黃河保護法與課堂相遇的新實踐。越來越多的青年人接過守護黃河的接力棒,誓做尊法守法的行動派,愿做黃河保護法的播種機,爭做愛河護河的監督員,用堅實腳步踏出宣傳貫徹黃河保護法的鏗鏘足音。
當寺廟響起法治鐘聲——
禪寺鐘聲遠,修行黃河邊;香火長相續,守護黃河安。
80余年來,依黃河而建的天寧寺日夜守護著小城墾利的安寧祥和,祈福百姓幸福安康。黃河河口管理局聯合東營市委統戰部、東營市司法局走進這座擁有著厚重歷史痕跡的寺廟,讓依法治國的春風吹進天寧寺。
當集市“售賣”法律——
人頭攢動的辛店大集、喝賣聲不斷的雙河大集、車水馬龍的鳳凰廣場、川流不息的銀座廣場,各大集市爭先恐后“擺攤售法”,普法人員現場講解各類水法律法規,解答百姓的疑難法律問題。“水周”期間,黃河河口管理局共開展集中普法宣傳活動23次,設立法律咨詢站15處,發放宣傳材料12500份,解答法律問題68個。
當普法“跨越”高墻——
字字懺悔,警鐘長鳴。黃河河口管理局組織職工到監獄近距離了解罪犯服刑改造生活,面對面聆聽罪犯以案說法,接受心靈的凈化洗禮。同時,他們把愛河護河意識、親水愛水理念、節水護水妙招送到監獄,倡導罪犯“綠色改造”,從用水、用電、用紙等點滴小事做起,時刻謹記節約環保、綠色低碳,身體力行共護母親河健康永續。
一抹抹水政藍,化身一朵朵蒲公英,沿著黃河播撒希望的種子,埋下法治的信仰,期盼著它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如春色怡人,文化陣地扮靚一座城市
“親愛的孩子/如果有可能/我想帶你探究這條大河的奧秘/她既有溫柔心腸,也有波濤狂浪/她哺育了華夏文明,肥土沃壤/卻也數度無情翻覆,喜怒無常”
河務、法院、檢察院、公安、水務、河長制辦公室、鄉鎮政府、涉河企業的干部職工齊聚東營黃河文化浚源廣場,誦黃河、讀黃河,表決心、礪初心,以聯合普法聚人心,聯動執法強監管,共同維護黃河健康生命,使其有序穩定發展。
“快來轉動普法答題的幸運轉盤,觸發互動競答的電子屏幕。”利津黃河法治宣傳教育基地管護人員更新完題庫,大聲呼喊廣場內游玩的群眾,大家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在利津黃河法治文化廣場,既能領略“依法治河進程”的波瀾壯闊,又能體驗“黃河九曲屏風”的精彩別致,還能感受普法吉祥物“禾禾”的憨態可掬,最重要的是,能夠在互動答題中不斷學習法律知識。在游中學、在學中樂,已然成為沿黃群眾茶余飯后、休閑娛樂的新風尚。
實踐書寫答卷,時間見證蝶變。
秉持“一縣局一特色,處處打造法治打卡勝地”的建設思路,黃河河口管理局搭建了5處法治文化基地。其中,4處法治文化基地獲評山東省法治示范基地,1處獲評黃委法治文化示范基地。黃河河口管理局依托法治文化陣地開展游園、書畫作品展覽、憲法宣誓等精彩紛呈的活動,法治文化陣地持續發揮著強有力的輻射帶動作用。
如春雨潤物,與法同行滋養一方百姓
“老鄉,在黃河河道管理范圍內禁止種植阻礙行洪的林木和高稈作物。這是我們的宣傳單頁,您看看。”“咱們喝著黃河水,生在黃河邊,在黃河河道內,如果你種一棵樹,他種一片農作物,到了汛期,這些樹木和農作物就會阻礙行洪,嚴重的話導致黃河水漫灘,遭殃的可是咱老百姓啊。”水行政執法人員正在制止沿黃百姓的違法種植行為。
寓普法宣傳于河道監管之中,寓法治教育于執法辦案之中,黃河河口管理局堅持教育警示先行,懲戒處罰兜底,收到查處一起、警示一批、教育一片的良好效果。
“水周”期間,黃河河口管理局面向社會公眾別特是管理對象、服務對象,量身定制普法宣傳內容,深入沿黃鄉鎮、灘區村莊、油田井場駐地及涉河建設項目施工現場,共開展河道執法巡查27次,巡查監管對象58個,現場制止違法行為11起。水行政執法人員在河道巡查的過程中,在案件查處的過程中,把法律常識送到群眾心坎里去,讓法治精神普潤沿黃百姓心田。
春日初暖,黃河尾閭的治黃人爭分奪秒,邀請公眾共赴這場春日的法治之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