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洋,周麗婷
(泰山科技學院,山東 泰安 271000)
射頻識別(RFID)技術是一種利用無線電波進行信息傳輸和接收的自動識別技術,實現非接觸式識別和跟蹤物體。隨著RFID技術的飛速發展,已逐漸被應用于各個不同領域,具有快速識別、較高的可靠性和保密性、容易操作和擴展等優勢。
完整的射頻識別系統由不同超高頻RFID系統構成,包含電子標簽、閱讀器、天線、數據管理、處理系統等。
1.2.1 電子標簽
電子標簽是RFID技術應用的基礎,有較為明顯的優勢。相較傳統標簽,具有使用壽命長、不懼惡劣環境、可存取大量數據、有密碼保護、唯一標識特性等優勢。
按照獲取能量方式不同,標簽分為有源標簽、無源標簽、半有源標簽3種。其中半有源標簽,集有源和無源標簽的優勢于一身,在進入低頻激活器的激活信號范圍時,標簽被激活開始工作。同時這種標簽還具備遠距離讀取及上傳數據功能,且適用性很強,也是電子標簽未來的一個發展趨勢[1]。
1.2.2 閱讀器
在RFID系統中,閱讀器是發揮RFID技術的關鍵所在,可以對電子標簽實現跟蹤與通信。通常閱讀器由天線、射頻模塊、讀寫模塊3部分組成。射頻模塊的功能是接收和發射射頻載波,從天線接收到的載波進行分解后將數據輸送至讀寫模塊。讀寫模塊接收到信號后,傳送到應用系統進行分解處理,然后再將獲取到的物品信息加以保存,并對保存信息進行處理,錄入標簽信息后[2],將數據輸出至射頻模塊并對標簽操作后傳送至天線。天線是標簽和閱讀器之間的橋梁,可以相互進行通信。
系統涵蓋應用層、網絡層和感知層3個主要部分,旨在通過整合先進技術,實現對固定資產的全面、高效管理。應用層包括數據庫管理系統和固定資產識別及管理系統。網絡層通過審計專網或無線網絡實現信息的傳輸和控制。感知層是整個系統的感知和交互接口,通過RFID識別器和資產RFID標簽實現固定資產的信息采集、感知識別和控制。通過通信模塊連接,感知層與應用層和網絡層形成緊密的合作,實現整個系統的協同工作。通過RFID技術,系統能夠高效、準確地獲取固定資產的信息,實現對資產的全面監測和管理。系統整體目標在于搭建基于RFID技術的系統,實現對固定資產信息的全面管理、傳輸和控制,從而提高固定資產的審計效率,實現更高水平的資產管理和監測[3]。
固定資產管理系統由網絡終端管理系統和手持終端系統2大部分組成,如圖1所示,形成了一個協同工作的整體框架。網絡終端管理系統涵蓋了入賬管理系統、日常管理系統以及系統管理等多個功能。這一系統層面實現了固定資產的購置、入庫、折舊等數據的查詢、錄入與修改,為整個資產管理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手持終端系統是該系統的靈活移動組成部分,實現固定資產的移動盤點與管理。通過RFID觸頭自動掃描范圍內的RFID標簽信息,將掃描到的信息與已知的固定資產信息進行比對。手持終端系統通過掃描RFID標簽信息生成固定資產設備信息表,然后將這些信息與已知資產信息進行比對。在比對中,一旦發現不一致,系統將生成文本并存儲在手持終端系統中,為后續處理提供詳細的錯誤信息。這一系統的優勢在于通過手持終端系統的實時掃描和比對,能夠及時發現固定資產信息的問題[4]。

圖1 系統功能
系統涵蓋4個關鍵的應用流程,如圖2所示,旨在建立一個高效、準確的資產管理框架。這一流程著眼于將RFID標簽與審計固定資產管理系統進行有機關聯,確保每一項資產都在系統中有唯一的標識符。標簽登記關聯系統的建立為后續的管理和監測奠定了基礎,實現了對資產信息的追蹤和溯源。

圖2 系統應用流程
RFID標簽承擔著識別固定資產信息的關鍵角色。這些標簽不僅用于現場實時識別資產,還存儲著固定資產的歷史驗證數據,為審計提供全面的資產信息。這種全方位的數據存儲方式使得系統更具備深度審計的潛力。手持式設備檢查系統是流程中的執行者,通過核查帶有RFID標簽的固定資產,實時將核查得到的數據信息存儲在手持機系統中[5]。通過USB端口與后端服務器終端同步記錄的現場數據,便于后期的數據驗證。數據庫服務器是整個系統的信息中樞,負責存儲審計固定資產的歷史信息數據。
RFID技術的應用能有效實現固定資產智能化跟蹤管理。此外,還需注意對標簽著重做好書寫、附著、鎖定3個步驟。首先,書寫標簽時應對資產名稱、價值、規格型號、購買日期等相關信息做好詳細錄入;其次,信息錄入后需要對標簽進行鎖定[6],避免其他部門再對資產信息數據進行修改;最后,再由資產管理部門對電子標簽做好維護和管理。RFID技術是一項不受人工干預就能實現自動化管理的過程,克服了傳統方法的弊端。
將信息管理系統與RFID技術進行有效結合,可以讓工作人員在日常對固定資產及時進行管理,動態掌握狀態和使用情況。例如,在固定資產轉移過程中,可以更新用戶部門、位置和用戶,并將其寫入固定資產標簽[7]。
RFID技術的應用不僅簡化了原有的復雜過程,降低了管理者的工作壓力,而且解決了大量復雜的手工管理,從而提高了企業固定資產管理的工作水平和效率,有很強的實用性。
企業各部門在日常使用固定資產時,由于各部之間(如財務部、資產管理部、使用部門)缺少實際的聯系和溝通,導致無法對固定資產信息及時更新,使得實物和賬目無法達到一致[8]。因此需對庫存清點盤查,經常每半年或每季度進行一次,而對固定資產進行人工盤查清點,不僅加大了工作量,費時費力,且易導致該工作發生遺漏或是效率低下等問題。
RFID技術在固定資產管理中的應用,有效實現了固定資產盤點由智能化自動盤點代替傳統人工登記盤點的工作,增強了管理人員對固定資產盤點的精準度,提高了效率,達到賬實與賬賬均相符。企業固定資產在清查盤點過程中,采用閱讀器不僅可以對電子標簽信息并將其快速傳送給服務器后及時作出處理。
RFID技術的引入為傳統的固定資產管理模式帶來了革命性的改變。從傳統的手動記錄和定期盤點的模式中解放出來,企業能夠通過RFID技術實現對資產的實時監控和自動化管理,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還降低了人力成本,使得管理更加智能、迅速且準確。
基于RFID技術的固定資產管理系統設計與研究具有極大的實用性和前景。在未來,隨著RFID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固定資產管理將迎來更多創新與改進。在這一變革的浪潮中,企業將能夠更加高效、智能地管理和利用固定資產,為業務發展注入新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