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苦瓜營養價值和保健功效認識的深入,我國苦瓜生產發展迅速,栽培面積逐年擴大。為了規范重慶市苦瓜生產,保障苦瓜產品質量安全,結合多年示范推廣經驗,從地塊選擇、良種選用、播種育苗、合理密植、生產管理、病蟲害防治、適時采收等方面介紹了重慶地區A級綠色食品苦瓜生產技術。
關鍵詞 苦瓜;綠色食品;生產技術;重慶地區
中圖分類號:S642.5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05.027
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別名癩葡萄、錦荔枝、涼瓜等,為葫蘆科苦瓜屬一年生攀緣性草本植物,以嫩瓜供食。原產東印度,于南宋時傳入我國[1]。苦瓜富含人體所需的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既可涼拌、炒食,又可加工,夏季食用具有清心明目、益氣解熱、解毒抗癌等功效。苦瓜果實含苦瓜甙,有降低血糖的功效[2-3],對糖尿病人有一定食療作用。主要分布于我國廣東、廣西、海南、福建、臺灣、四川、湖南等南方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在長江流域及以北地區,苦瓜常作為夏秋淡季蔬菜進行栽培。苦瓜耐熱、易栽、病蟲害少、產量高、效益好,深受種植者歡迎,種植面積逐年擴大。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重慶市苦瓜種植面積超過0.93萬hm2。
目前,苦瓜生產中存在化肥和農藥不規范使用、優質高效栽培管理技術缺乏等問題,極大地制約了苦瓜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為了保證重慶地區苦瓜產品在生產環節符合A級綠色食品要求,滿足人們不斷變化的消費需求,本文從地塊選擇、良種選用、播種育苗、合理密植、生產管理、病蟲害防治、適時采收等方面介紹了重慶地區A級綠色食品苦瓜的栽培管理技術。
1" 地塊選擇
進行A級綠色食品苦瓜生產前,需要對初步確定生產基地的生態環境、空氣質量、灌溉水質和土壤質量等環境因子進行深入調查和取樣檢測[4]。A級綠色食品苦瓜生產宜選擇地勢高燥、地下水位較低、排灌方便、耕層深厚、土質疏松、肥力上等的地塊,并符合《綠色食品 產地環境質量》(NY/T 391—2021)的規定。
2" 良種選用
選用通過審定或者登記、適于重慶地區氣候及消費習慣的綠豐306、綠豐718、興合518、興合618、碧秀、碧玉、金至尊等抗病、抗逆性強,商品性好、產量高、耐儲運的苦瓜品種。
3" 播種育苗
3.1" 播期選擇
重慶地區早春設施栽培于1月上中旬播種,2月中旬定植;嫁接栽培砧木于12月下旬播種,接穗晚播5~7 d,次年1月底嫁接,2月中旬定植。早春露地栽培于2月中下旬播種,3月中下旬定植。秋季栽培于6月中下旬播種,7月中下旬定植。
3.2" 營養土配制
選用3年未種植葫蘆科蔬菜、無病蟲田園土,與經無害化處理、充分腐熟的農家肥按6∶4或7∶3的比例混合。每立方米營養土加入瓜類蔬菜專用復合肥1.0~1.5 kg、甲基硫菌靈或多菌靈100 g,充分拌勻并過篩備用。配制營養土的原料應符合《肥料合理使用準則 通則》(NY/T 496—2010)的規定,也可購買瓜類蔬菜專用商品育苗基質。
3.3" 種子處理
3.3.1" 浸種
選出飽滿、無蟲口種子,晾曬1~2 d后,將種子放在55~60 ℃的熱水中浸泡15~20 mim,取出冷卻至室溫。或先用3%漂白粉水浸種10 min,邊浸種邊攪拌,后用常溫潔凈清水浸泡8~10 h,取出洗凈瀝干,接著放入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中浸泡20 min,取出清水沖洗2次,防病菌繁殖[5]。
3.3.2" 催芽
浸泡后的種子在種臍部位嗑小口,裝入紗布袋置于28~32 ℃條件下保濕催芽[6]。每天用清水將紗布袋和種子透洗一遍,保持種子清潔,待72 h后70 %左右的種子露白時即可播種。
3.4" 適時播種
3.4.1" 分苗播種
選擇土壤肥沃、排灌方便、兩年未種植葫蘆科蔬菜的地塊,整理苗床,澆足底水,撒一層干細土,然后將催芽后的種子均勻撒播到苗床上,再覆蓋2 cm細干營養土。覆蓋地膜,白天保持溫度在30~35 ℃,夜間保持溫度在25~28 ℃。當有75%種子出苗頂土時,需“晝揭晚蓋”,及時放風。當2片子葉展平時,分苗假植。
3.4.2" 不分苗播種
將催芽后的種子按10 cm×10 cm見方點播在澆足底水的苗床上,覆蓋干細土成堆狀,每粒種子一堆,堆高3~5 cm。
3.4.3" 穴盤/營養缽播種
選用50孔或72孔塑料穴盤,或直徑6 cm的營養缽,將催芽后的種子點播于穴盤或營養缽中,每穴(缽)播種1粒。然后,覆蓋營養土或育苗基質,淋透水后覆蓋地膜。當有75%幼苗出土后,及時揭膜。
3.5" 嫁接育苗
3.5.1" 砧木選擇
砧木一般選擇渝瓜砧1號、春盛絲瓜、臺灣絲瓜或白籽南瓜。
3.5.2" 砧穗播種
接穗(苦瓜品種)于12月下旬,采用電熱或水暖溫床集中育苗,砧木(絲瓜或南瓜)比接穗早5~7 d,一般在12月中旬采用50孔塑料穴盤播種育苗。
3.5.3" 嫁接處理
1月中下旬采用斜劈接方式進行嫁接。砧木長至1~2片真葉、接穗第1片真葉剛剛展平時,為最佳嫁接時期。嫁接前一天,砧木和接穗適量澆水。嫁接時,用嫁接刀或刀片從砧木子葉基部位置,呈40°~45°斜切,切口斜面長0.8~1.0 cm,削掉砧木1片子葉和莖葉。接穗苗自子葉下部,用嫁接刀或刀片將接穗莖斜切成40°~45°斜面,切口斜面長0.8~1.0 cm,切口大小盡量與砧木接近。將削好的砧木與接穗切口對準,粘合在一起,快速用嫁接夾固定嫁接口。
3.5.4" 嫁接管理
嫁接后注意保溫、保濕和遮光管理。一般需要保溫、保濕、遮光5~7 d。在嫁接苗定植于事先備好的苗床后的1~3 d,需全天遮陰。3 d后,需要半遮陰,即10:00—15:00遮陰,其余時間見光,保持溫度白天28~30 ℃,夜間20~25 ℃,濕度控制在90%左右。7 d后不再遮光。定植前5~7 d,將夜溫降至10 ℃左右,低溫煉苗。
3.6" 苗期管理
3.6.1" 溫度管理
幼苗出土前,白天溫度保持30~35 ℃、夜間20~25 ℃;幼苗出土后即應降低溫度,白天溫度控制在25 ℃左右,夜間溫度控制在15~20 ℃。
3.6.2" 水分管理
保持苗床濕潤,廂面見白及時澆水,應少澆勤澆,預防徒長。早春季節氣溫較低,宜在晴天11:00—15:00澆水。秧苗葉面水干后,再覆膜保溫。夏秋季育苗時,宜早晚澆水。
3.6.3" 病害防治
苦瓜猝倒病可用72%霜霉威水劑600~800倍液,或58%甲霜靈+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交替噴施秧苗近地面或根頸部進行防治。白粉病可用50%醚菌酯干懸浮劑3 000倍液,或5%己唑醇2 500~5 000倍液交替噴霧防治。農藥施用應符合《農用水源環境質量監測技術規范》(NY/T 396—2000)的規定。
3.7" 煉苗處理
定植前5~7 d,進行低溫煉苗處理。根據天氣情況,逐漸延長揭膜通風換氣時間,降低苗床濕度。白天溫度控制在20~23 ℃,夜間溫度控制在13~15 ℃。
3.8" 壯苗標準
株高10~12 cm,4~5片真葉,莖粗0.3 cm左右,子葉完整,葉片肥厚,葉色青綠、有光澤,節間短,根系發達,無病蟲害。
4" 合理密植
4.1" 定植準備
定植前7~10 d,清潔田園,翻耕土地,每667 m2施入優質腐熟農家肥2 000~3 000 kg、硫酸鉀型復合肥30 kg,土肥混勻,平地做廂,覆膜備用。設施早熟促成栽培整成高15~20 cm、寬150~160 cm的高廂,露地栽培整成高15~20 cm、寬180~200 cm的高廂。肥料施用應符合《綠色食品 肥料使用準則》(NY/T 394—2023)的規定。
4.2" 定植時間
重慶地區早春設施促成栽培在2月中旬定植,夏秋季栽培在7月上中旬定植。
4.3" 定植方法
春季苦瓜秧苗在4葉1心時定植,夏秋季秧苗在2葉1心時定植。宜采用全膜覆蓋栽培,用打孔器打定植孔。從穴盤或營養缽中取出秧苗放入打好的定植孔中,放正回土輕壓,然后澆足兌有滅殺地下害蟲藥液的定根水,并覆土密封定植孔。實生苗要求子葉露出土面,嫁接苗要求其嫁接口距地面2 cm以上。
4.4" 定植密度
實生苗每廂定植2行,行距0.66 m、株距1.25~1.60 m,每667 m2定苗600~800株。嫁接苗每廂定植1行,行距1.33 m、株距3.5~4.0 m,每667 m2定苗120~150株。
5" 生產管理
5.1" 瓜蔓管理
實生苗栽培搭“人字架”或“改良人字架”,架間距20~30 cm,架頂用橫桿連接加固。嫁接苗設施促成栽培在早春定植后30 d、夏秋定植后10 d時,及時引蔓上棚,棚面覆蓋栽培網。當苗高60 cm左右時,進行綁蔓。
5.2" 整枝打叉
苦瓜植株上架1.8 m以上時,摘除主蔓1.0 m以下所有側枝、花蕾,以利于植株生長發育。在生長中后期,及時摘除細弱側枝、下部老葉、黃葉、病葉、畸形瓜、病蟲瓜,以利通風透光、減少養分消耗、提高產量。
5.3" 肥水管理
早春苦瓜生長前期適當控制水分;采收期間需水量較大,澆水應在日出后或日落前進行,澆水不能使土壤過濕。夏秋苦瓜前期澆水要保證土壤澆足淋透;瓜蔓滿架后,可采取溝灌,溝灌水深保持在5~7 cm,做到潤而不漬。進入盛果期,如遇干旱每7 d澆1次水,結合澆水每667 m2穴施尿素或復合肥15~20 kg,同時葉面噴施0.4%磷酸二氫鉀2~3次。有條件的,可以采用膜下節水滴灌方式進行灌溉施肥。
6" 病蟲害防治
6.1" 主要病蟲害
苦瓜病害主要有霜霉病、白粉病、炭疽病、疫病、病毒病等,苦瓜蟲害主要有白粉虱、蚜蟲、茶黃螨、瓜實蠅等。
6.2" 防治原則
預防為主,綜合防治。優先采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配合科學合理的化學防治,達到生產安全、優質、綠色苦瓜產品的目的。
6.3" 防治方法
6.3.1" 農業防治
針對苦瓜主要病蟲害,選用高抗及多抗苦瓜品種;實行嚴格輪作制度,與非瓜類蔬菜作物輪作3年以上,有條件的地區實行水旱輪作;深溝高廂,全膜覆蓋;培育適齡壯苗,提高抗逆性;根據土壤肥力平衡施肥,增施充分腐熟有機肥,少施化肥。采收后,將殘枝敗葉和雜草及時清理干凈,集中進行無害化處理,以保持田間清潔[7]。
6.3.2" 物理防治
利用日光曬種和溫湯浸種等方式,殺死潛伏在種子內外的病菌;防蟲網阻隔防治白粉虱;覆蓋銀膜驅避蚜蟲;懸掛黃板誘殺蚜蟲、白粉虱等;用薊馬信息素和引誘劑誘殺薊馬,用性誘劑和引誘劑誘殺瓜實蠅等。
6.3.3" 生物防治
保護利用天敵,如人工釋放麗蚜小蜂、草蛉防治白粉虱,利用瓢蟲(七星、異色、龜紋、多異等)防治蚜蟲,釋放植綏螨等捕食螨類防治茶黃螨。使用印楝素、苦參堿等植物源農藥、Bt等生物源農藥,防治蟲害。
6.3.4" 化學防治
嚴格按照《綠色食品 農藥使用準則》(NY/T 393—2020)的規定執行。嚴禁使用禁用農藥,嚴格控制農藥使用濃度、次數及安全間隔期。注意合理輪換、混合用藥。
6.3.4.1" " 病害
1)霜霉病。發病初期,選用72%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50%烯酰嗎啉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或72.2%霜霉威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交替用藥噴霧防治,每7 d一次,連噴2~3次。
2)白粉病。發病初期,選用42.4%唑醚·氟酰胺懸浮劑2 500倍液,或30%苯甲·醚菌酯懸浮劑1 200倍液,或20%四氟·吡唑酯水乳劑800~1 000倍液[8],或50%醚菌酯干懸浮劑3 000倍液,或25%吡唑醚菌酯乳油2 000倍液,交替用藥噴霧防治,每7 d一次,連噴2~3次。
3)炭疽病。發病初期,選用20%丙環唑乳油2 500倍液,或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1 000~1 500倍液,或70%代森聯水分散顆劑+50%烯酰嗎啉600~800倍液,或25%吡唑醚菌酯乳油1 500~2 000倍液,交替用藥噴霧防治,每7~10 d一次,連噴2~3次。
4)疫病。發病初期,選用50%烯酰嗎啉可濕性粉劑2 500~3 000倍液,或72%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懸浮劑800~1 000倍液,或64%噁霉·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交替用藥噴霧防治,每7 d一次,連噴2~3次。
5)病毒病。發病初期,選用20%鹽酸嗎啉呱+83增抗劑500倍液,或0.5%菇類蛋白多糖水劑600倍液,或8%寧南霉素水劑300~500倍液,或2%氨基寡糖素水劑500倍液,交替用藥噴霧防治,每7 d一次,連噴2~3次。
6.3.4.2" " 蟲害
1)白粉虱。發生初期,可選用25%噻蟲嗪水分散劑400~600倍液,或2.5%聯苯菊酯乳油1 000~1 200倍液,交替用藥噴霧防治,每7 d一次,連噴2~3次。
2)蚜蟲。發生初期,可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或1%苦參堿可溶性液劑800~1 200倍液,或1.5%除蟲菊素水乳劑1 000倍液,或2%印楝素乳油1 000~2 000倍液,交替用藥噴霧防治,每7~10 d一次,連噴2~3次。
3)茶黃螨。發生初期,可5%唑螨酯懸浮劑1 500~2 000倍液,或5%噻螨酮可濕性粉劑1 500~2 000倍液,交替用藥噴霧防治,每10 d一次,連噴2~3次。
4)瓜實蠅。發生初期,可選用60%噻蟲·滅蠅胺水分散粒劑1 200~1 500倍液,或70%滅蠅胺水分散粒劑1 500倍液[9],每10 d一次,連噴2~3次。
7" 適時采收
7.1" 產品要求
苦瓜以嫩瓜食用,一般謝花后12~15 d,果實條狀或瘤狀突起飽滿,果皮光滑有光澤,果肉無軟化現象,頂端顏色變淡時,為商品果采收適期,應及時采收。采收時小心輕放,避免擦傷果皮表面,影響商品外觀和耐貯性。產品應符合《苦瓜等級規格》(NY/T 1588—2008)的分級要求。
7.2" 產品檢測
苦瓜種植過程中發生較多的病蟲害是蚜蟲、白粉病和炭疽病,所對應的化學防治藥劑以吡蟲啉和苯醚甲環唑為多。因此,在產地環境、生產投入品、田間管理等環節嚴格按照相關標準進行規范操作的前提下,再結合苦瓜生產實際,在產品收獲上市時,對吡蟲啉和苯醚甲環唑等農藥殘留進行檢測,產品質量應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22)、《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 2763—2021)和《綠色食品 瓜類蔬菜》(NY/T 747—2020)的要求。
參考文獻:
[1]" 汪李平.長江流域塑料大棚苦瓜栽培技術(上)[J].長江蔬菜,2022(18):15-20.
[2]" 高海娜.安康市8個苦瓜品種引進比較試驗[J].南方農業,2022,16(13):161-164.
[3]" 王遠全,鄒瑞昌,王愛民.重慶萬州苦瓜高產栽培技術[J].長江蔬菜,2017(23):34-35.
[4]" 陳小鳳,黃如葵,陳振東,等.A級綠色食品苦瓜生產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5(18):99-101.
[5]" 吳永宏.淺談苦瓜優質高產栽培技術[J].南方園藝,2021,32(3):39-41.
[6]" 王艷杰.無公害栽培苦瓜及病蟲害防治技術[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0(12):170-171.
[7]" 莫斯.苦瓜常見病蟲害及防治措施[J].特種經濟動植物,2020,23(11):74-76.
[8]" 朱強興,朱璞,周小軍,等.6種藥劑對苦瓜白粉病的防效試驗[J].上海蔬菜,2021(5):61-62,66.
[9]" 吉甫成,鄭儒斌,羅興紅.幾種殺蟲劑對苦瓜瓜實蠅的田間藥效試驗[J].長江蔬菜,2021(4):66-68.
(責任編輯:敬廷桃)
收稿日期:2023-08-31
作者簡介:陳啟武(1988—),碩士,農藝師,主要從事蔬菜栽培技術示范推廣及產業規劃。E-mail:593108808@qq.com。
*為通信作者,E-mail:89398675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