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生豬養殖是云南省宣威市的重要產業,也是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徑之一。為適應市場變化,宣威市采取了“公司+農戶”的生豬養殖模式。這種模式有效促進了生豬養殖產業發展,但也存在一些潛在風險。為提高生豬養殖效率和質量,深入研究宣威市生豬養殖“公司+農戶”模式,分析該模式中存在的風險類型,提出“提高農戶養殖技術水平、加強生豬疫病防控、建立市場風險分擔機制及加強合作信任”等風險管控策略。
關鍵詞 生豬養殖;“公司+農戶”模式;風險管控;云南省宣威市
中圖分類號:F326.3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05.066
生豬養殖是我國畜牧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基礎[1]。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對豬肉的需求量不斷增加,生豬養殖業呈現出規模化、標準化、現代化的發展趨勢。然而,生豬養殖業面臨著諸多挑戰,如豬肉市場價格的周期性波動、生豬疫病的頻繁發生、生豬養殖的環境污染問題等。為提高生豬養殖的效率和質量,各地探索了不同的生豬養殖模式,如自繁自養模式、“龍頭企業+基地”模式、“龍頭企業+合作社”模式、“龍頭企業+家庭農場”模式等[2]。其中,“公司+農戶”模式是一種較為普遍和成熟的生產模式。
宣威市是云南省生豬及火腿產業“一縣一業”創建示范縣,近年來其積極推進生豬養殖規模化、標準化、現代化建設,采取“公司+農戶”模式,與多家大型生豬養殖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建設了一批生豬養殖基地,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貢獻[3]。但是,宣威市生豬養殖“公司+農戶”模式也面臨著一些風險,不僅影響企業和農戶的利益,也威脅到生豬養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分析宣威市生豬養殖“公司+農戶”模式中存在的風險,并提出相應的管控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1" 養殖概況
近年來,宣威市依托大型生豬養殖企業,如宣威德康公司、昆明正大集團公司、正邦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新希望集團有限公司及雙胞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與養殖大戶、家庭農場、養殖專業合作社建立“公司+農戶”模式,發展訂單生產,建設一批標準化規模養殖基地,加快“育繁養宰銷”一體化發展,延伸生豬產業鏈,推動了生豬產業的快速發展。
1.1" 主要特點
宣威市生豬養殖“公司+農戶”是一種公司與農戶合作養豬的經營模式[4]。企業與農戶簽訂委托養殖合同,為農戶提供仔豬、飼料、疫苗、獸藥等物資,以及免費的技術指導、疫病防治、生物安全防控等服務,農戶在企業的指導下自建豬舍、畜禽糞便及污水貯存等設備設施,并按照要求嚴格養殖,最終向企業交付達標生豬,企業向農戶支付合理的代養費。依靠這種養殖模式,企業和農戶建立了資源共享、風險共擔、利益共存的合作關系,有效提高了生豬養殖的效益,促進了生豬產業可持續健康發展。
1.2" 關鍵優勢
生豬養殖“公司+農戶”模式有著許多優勢,主要有3點。1)可充分發揮企業在生豬養殖行業的專業技術、管理經驗、市場渠道及資金實力等方面的優勢,為農戶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提升農戶的養殖水平和能力。2)可有效解決農戶在養豬過程中遇到的資金少、技術差、銷售難等問題,降低農戶的養殖成本和風險,保障農戶的養殖收入和利潤。3)可促進企業和農戶之間的利益聯結和協同發展,形成穩定的產業合作關系,增強企業的生豬供應能力和市場競爭力,推動生豬產業的規模化、標準化、現代化進程。由此可見,該養殖模式優勢突出,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1.3" 應用成效
宣威市大力推廣生豬養殖“公司+農戶”模式,取得十分顯著的成效。1)提高了生豬養殖的規模化水平。截至2023年12月,宣威市累計建成年出欄生豬1 000頭以上養殖場1 046個(代養模式規模養殖場673個),其中年出欄生豬5 000頭以上養殖場40個,年出欄生豬10 000頭以上養殖場33個,年出欄生豬50 000頭以上養殖場2個。2)提高了生豬養殖的質量和效益。宣威市生豬養殖的存欄率、出欄率、料肉比等指標均達到或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生豬養殖的經濟效益顯著提升,養殖戶人均年收入在3萬元以上。3)提高了生豬養殖的安全性和可持續性。宣威市生豬養殖建立了嚴格的生物安全防控體系,加強了疫病監測和凈化,有效防控了非洲豬瘟等重大疫病的發生和擴散,保障了生豬養殖的安全穩定。同時,宣威市生豬養殖注重環境保護和資源利用,實施了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和有機肥利用,促進了生豬養殖與農業生產的循環發展。宣威市生豬養殖“公司+農戶”模式是一種產業鏈自然分工的結果,可有效解決養豬業的痛點問題,是資源整合的典范。
2" 存在的風險
2.1" 技術水平參差不齊
在宣威市生豬養殖“公司+農戶”模式中,農戶的養殖技術水平參差不齊是一個重要問題。1)公司和農戶之間的合作模式相對固定,可能導致技術創新的動力不足,難以適應市場和消費者需求的變化。2)由于農戶的養殖經驗、管理水平、設施條件等各不相同,養殖過程中的生物安全防控、疫病防治、飼養管理等方面存在差異,影響生豬的養殖效益。3)農戶對養殖技術的掌握程度和接受能力不一也會影響養殖企業的技術指導和服務效果,造成技術傳播和應用的障礙。此外,公司向農戶提供的技術服務,包括豬苗、飼料、獸藥、疫苗等,都需要保證質量安全和數量,否則會影響農戶的養殖效果和收益。技術水平參差不齊不僅會降低農戶的收益和滿意度,而且會影響養殖企業的競爭力,甚至會危及生豬產業的健康發展。
2.2" 生豬疫病傳播風險
疫病嚴重影響生豬的生產與繁殖,疫病傳播風險是宣威市生豬養殖“公司+農戶”模式中面臨的另一重要問題。1)由于農戶分散在廣袤的農村地區,企業對農戶的防疫管理難以全面覆蓋,一旦發生疫情,可能會造成生豬大量死亡,給企業和農戶帶來巨大損失。2)生豬產業鏈涉及養殖、運輸、屠宰、加工、銷售等多個環節,生豬在不同環節之間的長距離流動,增加了與其他動物、人員、物品的接觸機會,也拓寬了生豬疫病的傳播途徑和范圍,使得生豬疫病的防控難度加大。3)“公司+農戶”生豬養殖模式涉及多個合作主體,企業的管理水平、農戶的養殖水平及養殖標準可能存在差異,導致生豬疫病防控的難度增加,疫病傳播的風險加劇。
2.3" 市場價格波動風險
生豬市場價格受到供需關系、疫情防控、政策調控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具有周期性和波動性[5]。1)如果市場價格低于養殖成本,養殖戶和企業都會面臨虧損的風險。尤其是散戶,由于資金、技術、管理等方面的限制,通常難以應對市場風險。2)“公司+農戶”模式中,企業和農戶之間的利益聯結機制尚不健全,存在信息不對稱和合同違約的可能。例如,企業會利用市場價格波動的時機,壓低收購價格或拖延支付款項,損害農戶的利益。反之,農戶會在市場價格上漲時,違反合同,將生豬通過其他渠道出售,影響企業的穩定供應。3)一般來說,企業具有較強的風險承擔能力,可以采用多元化的經營策略降低市場價格波動的影響。而農戶風險承擔能力較弱,更傾向于穩定的收入和保本的投資。因此,當市場價格波動較大時,企業和農戶的合作意愿和信任度可能會降低。
2.4" 合作信任風險
企業與農戶之間的合作信任風險是宣威市生豬養殖“公司+農戶”模式中不可忽視的問題。1)合作雙方的利益分配不均衡。企業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可能會壓低對養殖戶的收購價格,或者在合同中設置不利于養殖戶的條款,導致養殖戶的收入不穩定,甚至出現虧損。同時,農戶為了提高自身收益,可能會違反合同規定,私自出售生豬或使用不合格的飼料、藥品,影響生豬的養殖質量。2)合作雙方的信息溝通不暢。企業為了控制成本,會減少對養殖戶的技術指導和服務或隱瞞一些重要的市場信息和政策變化,造成農戶無法及時調整養殖方案,導致養殖效果不佳。農戶也會為了避免責任,隱瞞養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不及時反饋生豬的生長情況和健康狀況,影響養殖企業的決策和管理。
3" 管控策略
3.1" 提高農戶養殖技術水平
1)加強技術培訓和考核。公司應定期組織農戶參加養殖技術的培訓,提高養殖戶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同時制定相應的考核標準和獎懲機制,激勵農戶不斷提升技術水平,確保養殖質量和效率。2)建立技術創新和分享平臺。公司應鼓勵農戶在養殖過程中進行技術創新,探索適應市場和消費者需求的養殖模式和方法,并通過平臺,讓農戶之間相互交流和學習,促進技術的傳播和應用。3)提供個性化的技術指導和服務。企業應根據農戶的養殖經驗、管理水平、設施條件等不同情況,幫助農戶解決養殖過程中的問題,提高農戶的養殖效果和收益。
3.2" 加強生豬疫病防控
1)建立健全“公司+農戶”模式下的疫病防控責任體系,明確企業和農戶的職責和義務,加強溝通協作,形成合力。企業要加強對農戶的技術指導和服務能力,提供優質的種豬、飼料、藥品等生產要素,定期對農戶進行疫病防控培訓和考核,建立健全疫情報告、處置、補償等制度。農戶應按照企業的要求和標準,規范養殖管理,嚴格執行疫苗接種、消毒、隔離等防疫措施,及時向企業報告疫情,配合企業進行疫情防控和無害化處理。2)加強生豬產業鏈的疫病防控,實行全程閉環管理,減少生豬的流動。企業要建立完善的疫病防控體系,對生豬及其制品進行嚴格的檢疫、檢測、追溯,確保生豬及其制品的安全。農戶要按照企業的安排,將生豬統一交由企業運輸、屠宰、加工、銷售,不得私自轉賣或屠宰生豬,避免生豬與外界接觸,防止疫病傳播。
3.3" 建立市場風險分擔機制
1)完善合同制度。企業和農戶應該簽訂明確、合理、公平的合同,規定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以及違約的責任和賠償。合同應包含市場價格波動的應對措施,如設定最低收購價格、價格調整機制、收購時間和方式等,以保障雙方的利益。2)建立風險補償機制。政府應該加強對生豬養殖行業的扶持和保護,出臺相關的補貼、貸款、保險等政策,以減輕農戶和企業的經營壓力。同時,政府應加強對市場價格的監測和調控,及時發布市場信息,穩定市場預期,防止價格過度波動。此外,政府應該建立生豬儲備制度,以應對市場供需的不平衡。
3.4" 加強合作信任
1)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合作雙方應該在合同中明確規定收購價格的計算方法、風險和責任等。同時,根據市場變化和養殖效果,定期調整收購價格,保證養殖戶的合理收益。2)加強信息溝通和技術支持。合作雙方應該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平臺,及時分享市場信息和政策變化,幫助農戶制訂合適的養殖方案。3)建立有效的監督和懲罰機制。雙方應該遵守合同規定,否則將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和經濟損失。同時,建立第三方的監督和認證機制,對生豬的質量安全進行檢測和評估,以保證生豬產品的安全性。
4" 結語
宣威市生豬養殖“公司+農戶”模式是一種有效的產業協作模式,憑借其合作共贏的特點,在提升養殖效益和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面對該模式中的潛在風險,宣威市可通過有效策略進行管控,促進生豬養殖行業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辛翔飛,王祖力,劉晨陽,等.新階段我國生豬產業發展形勢、問題和對策[J].農業經濟問題,2023(8):4-16.
[2]" 梁桂超,張利,鄭業魯,等.基于權屬視角生豬養殖企業養殖模式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8(3):20-23.
[3]" 朱紹先,張城豪,毛鴻霖,等.云南省宣威火腿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23(20):202-205.
[4]" 林媛媛.“公司+農戶”農產品供應鏈組織模式研究:以溫氏集團為例[J].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39(2):9-12.
[5]" 石自忠,胡向東.疫情沖擊、政策調控與中國生豬市場價格波動[J].農業現代化研究,2023,44(1):130-141.
(責任編輯:敬廷桃" 張春雨)
收稿日期:2024-02-03
基金項目:國家科技部項目(2022YED1601902)。
作者簡介:管和平(1977—),本科,高級獸醫師,研究方向為畜牧獸醫。E-mail:1898743113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