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第八屆中國國際食品及配料博覽會和第二屆中國國際預制菜產業博覽會在廣東省東莞市厚街開幕,全方位展示農食領域新產品、新技術、新成果,打造集貿易促進、投資合作、創新集聚、交流互鑒功能于一體的全產業鏈服務平臺。
當日下午,以“新質驅動,智造未來”為主題的“2024粵港澳大灣區預制菜裝備產業大會”召開,與會嘉賓圍繞預制菜裝備技術升級和產品迭代、科技成果轉化、農業新質生產力培育等話題進行交流分享,深入探討預制菜裝備產業發展新趨勢、新技術與新模式。
農業農村部農業貿易促進中心副主任李洪濤表示,預制菜從工藝設計、加工生產、保鮮倉儲到冷鏈物流等各環節,都離不開新裝備、新技術的深度參與。有了裝備技術的支持,預制菜會進一步規范化、專業化、規模化。作為制造業大省,裝備的研發應用對廣東而言是一場更大的機遇。

世界中餐業聯合會副會長武力作了“預制菜——中餐出海新引擎”的主題分享。他說,中餐出海,預制菜是很重要的新引擎,餐飲不僅是經濟實力的體現,更是傳播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預制菜是解決當前國際上中餐廚師不足、中餐裝備不足、中餐標準不足等問題的重要“利器”,是中餐出海擴張的重要方向。世界各地對中餐需求在不斷增長,推動中餐發展可以滿足國際需求,也是預制菜產業提質擴容的重要方向。預制菜出海,預制菜與中餐相結合,將取得雙重疊加的效果。他指出,預制菜的出現將倒逼中餐產業發展,加速中餐在全球范圍內的擴張。一直以來,粵菜在國際中餐領域都占據著重要位置,將引領中餐在海外高速擴張。他表示,中餐預制菜出海不僅是產品出口,更是中華美食文化的傳播和輸出。中國的預制菜生產有著強大能力,而中餐在海外有著龐大的市場需求,未來,世界中餐業聯合會將利用其在國際上的影響力,與國內預制菜產區、企業合作,強力推動廣東乃至中國預制菜走向世界。
中國農科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張春暉圍繞預制菜新定義框架下的產業技術重構話題,深度解析預制菜新規下的發展機遇。他認為,預制菜作為近年來迅速升溫的產業熱點,其“骨架”已經基本架設,但是體系建設中的“血肉”仍然需要填充,而打開新型預制菜產業新格局的必由之路便在于工業轉換。
會議期間,大會圍繞“智造預制菜”這一主題,進行了多項簽約和發布。廣東省預制菜裝備產業發展聯合會等機構發布了2024“鏈”上預制菜系列創新案例。大會正式發布中國“鏈”上預制菜產業地圖以及“鏈”上預制菜產業發展分析報告。
業內人士表示,廣東在工業智能制造方面有著厚實的基礎,同時在信息技術應用方面實力雄厚,“硬裝備”和“軟裝備”協同發展能更好地賦能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