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年底,上海碳谷綠灣產業園(簡稱“碳谷綠灣”)攜手中國復合材料工業協會舉辦第五屆碳纖維復合材料產業創新發展高峰論壇暨2023年中國復合材料行業年會,以“纖維鏈接世界,復材逐夢未來”為主題,共話復合材料產業未來發展新趨勢,為打造金山國際“纖維之都”及國家纖維材料產業集群創造新動力。
論壇開幕式上,金山區發布的《打造國際“纖維之都”暨建設國家纖維材料產業集群的實施意見》(簡稱《實施意見》)指出,碳谷綠灣是金山區打造國際“纖維之都”的重要承載地。園區依托兩大化工基地的原料優勢,圍繞一批纖維材料上下游企業,聯合大學和研究院等創新平臺,聚焦發展碳纖維、芳綸纖維、超高相對分子質量聚乙烯纖維等三大高強度纖維,加快發展新興纖維,協同發展纖維裝備,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3+X”纖維產業體系。
金山區經濟委員會主任夏霞紅在解讀《實施意見》時表示,到2025年,全面啟動國際“纖維之都”建設,基本完善纖維產業生態,纖維生態圈產業規模達到50 億元。到2030年,基本建成國家纖維材料產業集群,纖維產業高端突破取得顯著進展,在長三角區域中形成示范引領效應;到2035年,基本建成國際“纖維之都”,形成世界級纖維產業集群地標品牌,形成一批具有技術輸出、管理輸出、標準輸出、資本輸出的世界級企業。
《實施意見》指出,重點放在梯度發展三大高強度纖維;加快發展新興纖維,前瞻性發展纖維材料的“物種進化”;加速發展“纖維+金屬”“纖維+陶瓷”“纖維+碳材料”等高性能纖維復合材料;提升發展通用纖維領域,打造功能化、差異化、綠色化纖維品種。
夏霞紅說,金山將加強區內圈層聯動,拓展纖維產業在海洋工程裝備、氫能、燃料電池汽車等細分領域的應用場景。加強省際圈層聯動,發揮金山“橋頭堡”作用,逐步在長三角區域構建纖維產業一體化發展空間網絡,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纖維都市圈”。
據介紹,通過“騰龍換鳥”方式,園區引入符合產業轉型升級定位的企業。上海新旺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新旺”)在園區的新廠2023年投產,主攻大寬幅高溫碳纖維成型用真空袋膜、3D 氣囊、功能膜材和片材等產品的研發和生產。新旺研發的碳纖維成型工藝材料解決方案優于國外同類技術,已獲得航空項目驗證。基于潛力巨大的碳纖維航空市場發展前景和得天獨厚的地利優勢,新旺決定持續投資,不斷擴大長三角市場。
碳谷綠灣公司總經理程林表示:“我們結合產業發展方向,將原先的低效用地二次盤活,用于發展碳纖維產業。”近年來,碳谷綠灣積極布局“復合材料產業生態鏈”,目前落戶企業12 家,2022年產值達10.32 億元。
“由于市場需求大,前景廣闊,我們正在抓緊推進高端功能膜新材料二期技改項目。”中天科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陳盛表示。這是中天科盛繼2019年首次技改后再次提質增效、擴產增能。二期項目投資2 650 萬元,占地約8 000 m2,達產新增產值約1.9 億元。
為加速推進國際“纖維之都”建設,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簡稱“中心”)發布“眾籌科研”實施方案,這是一種科技攻關新模式,旨在擴大區域產業協同“朋友圈”。
中國科學院院士、纖維材料改性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朱美芳在論壇演講中表示:“傳統研發存在無法形成閉環追蹤、企業間無法持續形成市場需求反饋、單一企業很難組織全流程的研發和生產的弊端。”她認為,“眾籌科研”模式不僅能夠解決纖維材料研發過程中的資金需求,而且有利于研發成果的高效轉化,大大提高研發效率。
開幕式上,中心啟動復合材料首批“眾籌科研”鏈接企業招募。中心攜手碳谷綠灣聯動上海石化、上海化工研究院等龍頭企業和機構,圍繞首批擬定項目,招募首批需求方企業,通過示范帶動復合材料領域的創新鏈、產業鏈融合發展。
金山區委書記劉健表示:“金山區將加大對碳纖維復合材料企業尤其是優質企業的資源聚焦、政策聚焦、要素聚焦,推動各類要素向高效益、高技術、高成長性企業集聚。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努力為纖維產業發展提供更好的要素支撐保障,為打造國際‘纖維之都’重要承載區提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