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璐 劉雨霞
《關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見》明確指出:以提高研究生招生選拔質量為核心,積極推進考試招生改革,建立健全科學公正的招生選拔機制(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 2013)。隨著我國研究生教育進入發展快車道,研究生入學考試(下文簡稱“研考”)的報考人數不斷增加,2022 年研考初試報名考生人數高達457 萬,報名和錄取比例超過4∶1。研考的自命題考試承擔著考核考生專業能力素質和科學研究潛質的重要使命。面對龐大的招考規模、激烈的考試競爭和廣泛的社會關注,提升自命題管理質量對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和保障高層次人才選拔質量具有深遠的時代意義。
自命題考試作為研考的核心環節,旨在考查考生是否具備廣泛的理論基礎和專業知識,以及運用所學理論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李雨菡 2022)。特別是,英語專業研考自命題科目具有數量多、權重大的特點,雖然保障了英語專業生源選拔的自主性和專業性,但是要求提升自命題管理的科學性和可持續性,以最大限度篩選出具有中外文化背景知識、扎實的語言功底和語言轉換基本技能的英語專業人才,從而順應文化融合和社會多樣化發展的趨勢。
研考是最高層次的國家教育考試,自命題管理在提高生源選拔質量和研究生教育質量方面起關鍵作用。雖然國家鼓勵各專業按一級學科命題以縮減自命題科目的數量,但英語專業仍允許其按照招生研究方向設置自命題科目(教育部辦公廳2019)。以“翻譯專業學位”為例,其可按語種研究方向設置不同的自命題科目組合,如“日語筆譯”方向可以設置“思想政治理論(統考科目)+翻譯碩士日語(自命題科目)+日語翻譯英語(自命題科目)+漢語寫作與百科知識(自命題科目)”的考試科目組。因此,隨著招生研究方向增多,自命題科目數量也會相應增加。此外,英語專業研考每一組考試科目中自命題科目數量為三門,占考生初試科目的75%,總分值占比也達到80%,這使英語專業研考中自命題科目的比重居各專業最高。
碩士研究生招生由教育部統籌安排,自命題科目則是招生學科的專業性和自主權的重要體現。與考查語言綜合技能的參照性水平等級考試不同,英語專業研考自命題科目旨在選拔出具有語言運用能力和文化傳遞技巧的學術型或應用型人才,以滿足當今文化多元化和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因此,三門自命題科目應對照英語專業研究生培養目標,并結合培養單位類型和優勢學科對考生語言水平進行不同側重點的考查。試題內容的科學性、區分度和難度是命題質量的核心,但現行自命題科目考查側重點和內容限定的界限較模糊。不同考試科目的考試大綱和命題內容也有一定的相似性,如“翻譯碩士英語”和“英語翻譯基礎”均考查考生的讀寫和翻譯能力,因而自命題科目考試更加接近多場次的英語綜合考試。
作為研考的核心環節和人才選拔質量的關鍵要素,自命題管理并不局限于組考和考試階段,而是貫穿研究生教育的整個過程。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發展,各行業和領域都需要具備系統專業知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英語專業人才,他們既要理解語言和文學的源流,又要洞察語言應用的最新趨勢,充分發揮語言的文化傳承和文化載體功能。因此,為了確保英語專業研究生的招生質量,學科組應從國際形勢、行業趨勢、人才流動和學科交融的角度,根據人才培養的需求和成效,合理、系統地制訂人才選拔標準,規劃英語專業各自命題科目組的考查重點和創新點,全面參與大綱制訂、科目組合、命題人員選聘、命題內容審核、命題安全保密及答卷評閱等全部環節。
質量保障體系來源于企業戰略管理。為了保障和提升教學及管理質量,以社會實踐理論為基礎的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已被廣泛應用于日常教學與管理工作中,成為21 世紀高等教育改革的亮點工程之一(M?rtensson,Rox?&Stensake 2014)。通過分析內部質量保障體系的環境要素、主體要素和過程要素,可以有效發現英語專業自命題管理在資源配置、人員管理和過程監督等方面存在的問題。
社會實踐理論認為,物質環境的調度影響實踐行為的具體表現,反過來受限于具體的實踐活動。潘篪(2015)指出,物質環境的要素包括與日常教學和管理實踐相關的各種架構,如教學和管理發生的地點、必要的硬件設備、教學及管理設施、人力/物力/財力和信息等教育資源及相應的管理資源。與英語專業的課程考試、等級考試、資格考試不同,研考英語的自命題工作必須在符合保密要求的專用場所進行,且全程使用符合保密資質的保密柜、保密機器、存儲介質、監控設備等。由于英語專業研考自命題科目數量眾多,自命題管理資源配置要求較高,招生學科往往難以實現統一管控。雖然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高科技設備的普及有助于優化物質資源配置,但也增加了自命題管理的安全風險。為了提升資源管理水平,研究生招生部門、保密和軍工部門、信息化建設部門及資產管理和財務部門均應參與自命題物質環境保障的管理工作,充分發揮各部門的管理職責,保障命題組獲得足夠的資源配置。然而,在實踐中,職能部門對命題組的資源支持往往缺乏實際意義,使招生學科或命題組在負責命題內容的同時,要花費精力協調內部或外部管理資源的獲取,從而影響命題質量和自命題管理質量的提升。
管理工作主體是構建有效內部質量保障體系的核心,在這一體系中,工作群體要在特定時間和情境下相互聯系并共同實踐,以實現共同的目標(Trowler 2019)。研考自命題工作由研究生招生部門組織,以所在學科為主導,需要招生部門、招生學科和命題組的共同參與和有效管理以確保任務的平穩順利實施。然而,實踐表明,全員化的主體保障目標常常難以實現。招生部門雖能保障自命題工作的運轉和命題形式上的審核,但很難掌握命題內容與專業目標的適配度;命題組在招生部門的組織下進行試題命制和審核,但因保密要求無法參考其他科目內容,不能對重合度和區分度作出判斷。此時,學科組應有效把控和部署本專業的自命題內容,但是,往往學科組在自命題管理中缺乏主體意識和責任意識。另外,英語科目命題組群體龐大且涉及面廣,使學科對命題組的管理趨于形式化,難以高效地為自命題管理提供主體保障和專業支持。
全過程管理是構建有效內部質量保障體系的關鍵?;趶娬{實踐活動進展及不同發展階段之間的影響與聯系的社會實踐理論,構建高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應重視教學和管理過程中的方方面面,包括課堂管理、學生管理、校園管理和教育服務等,任何環節的偏離都會影響整體的教育質量(許昌、田梗、耿濤,等 2021)。英語專業的命題科目數量龐大,每個科目的命題既獨立管理又相互影響,每科命題組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同時必須符合命題質量和內容的科學性要求。這就使命題工作具有時間緊、工作量大以及高強度、高密度等特征,這些客觀因素都會影響過程管理的質量。此外,命題組成員流動性較大,每個命題周期都必須根據英語學科發展和教師研究方向對命題科目和命題人員進行調整,相對新手的命題人員需要耗費較多的時間學習命題內容和要求,難以保證科目的穩定性;相對熟練的命題人員容易因經驗主義而忽略每年選拔和培養目標或命題的政策性和操作性文件的最新要求,難以保證內容的創新性。自命題工作精力投入較大,且結果評判較單一,通常僅以每門科目考生成績的定量分析為工作周期的評判標準,從而導致招生學科在推進過程中只追求完成量化任務,缺少業務研討、監督控制、評價反饋和調整改進等過程保障機制,從而影響英語專業自命題管理水平的提升。
社會實踐理論認為,教育改革是一個演進的過程,既要基于過去的經驗尋求改進,在反思和評價過程中尋求平衡,又有習慣與創新之間的關系(Trowler 2019)。構建內部質量保障體系不僅是一個由政策和決策層面制定和實現教育目標的過程,而且是一個體現實踐和文化層面價值觀和意義的構建過程。英語作為文化交流的重要載體,對經濟、政治和社會發展的影響越來越大,各領域迫切需要大量的高層次、職業型英語專業人才。為了提高研究生“入口”教育質量,構建和實行自命題管理質量保障體系應倡導以文化為基礎、以過程為導向,形式和內容的有效統一的反思性實踐,以促進自命題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和可持續發展。
高等教育內部質量保障體系重視明確的計劃、合理的組織架構及有效的領導,以便有效指導組織行為和管理實踐。同時,建立反思性實踐的系統,有助于從上到下逐級分解職責,明確各級的任務、目標與方向,從而引導工作群體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研考自命題管理對國家教育考試的威信、社會的和諧穩定、招生專業的學科聲譽及考生的切身利益具有重要意義(李雨菡 2022)。作為英語專業人才選拔的核心環節,自命題管理應以維護教育公平和社會穩定的核心價值和終極目標為出發點,自上而下地高度重視自命題工作,建立和完善科學、嚴謹、嚴密的組織管理機構。
高效的政策制定與有效的制度實施能為教育管理質量保障體系創造有效的銜接點,其基礎在于嚴格的過程控制和科學的人員管理。實踐過程中主體性形成與發展既受物質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影響,又受個體自我反思的作用,同時受制度結構和文化觀念的約束(M?rtensson,Rox?&Stensake 2014)。自命題考試是研考工作中最為關鍵的一個部分,特別是對自命題占比最高的英語專業而言,其過程管理水平決定人才選拔的質量;命題人員作為最重要的實踐主體,其專業水平決定自命題工作的過程質量。因此,應通過規范的制度引導和積極的政策教育,強化過程控制和命題人員管理,以達到精準篩選目標生源的目的。
內外聯動的監督管理體系是保障教學或管理質量的一種有效手段(許昌、田梗、耿濤,等 2021)。反思性實踐觀點認為,完整的監督、反饋和評價機制通過動態掌控內部教育質量,可以更好地應對外部教育質量評估和審核。自命題管理作為研究生招生的核心部分,從教育部到省級教育考試機構建立了嚴格的分級考核評估體系,以便更高效地引導和監督工作過程。對照上級部門要求,英語專業應構建有效的自命題管理的監督與評價體系,以便及時發現具體工作環節出現的問題,并通過反思性實踐不斷改進和提升管理質量。
研究生招生部門作為主管部門,直接負責各招生專業自命題工作的組織領導,包括制訂工作目標、明確管理職責、建立規章制度,統籌協調各職能部門解決人員、場所、設備、經費等物資問題,提供管理資源保障。為此,應結合學校總體目標、工作實情和歷史實踐,對自命題工作流程進行細化、分解、歸整,將具體任務和責任分解到相關職能部門和招生學院的管理部門,監管“分級管理、逐級負責”及“誰主管、誰負責”的責任制度的實施效果,總結經驗并調整優化。
招生學科所在的學院作為自命題工作的責任部門,應建立和完善各科目的工作群體責任制度。英語專業要立足新時期研究生教育的戰略需求和招生格局,結合學校的學科布局和特色優勢,科學制訂人才選拔方針和生源質量提升方案;定期組織并開展生源選拔工作的政策學習和業務研討,反思上一周期的自命題管理工作成效;結合人才培養環節的經驗和需求,調整各自命題科目的考試大綱,優化自命題科目組合,發揮專業知識、語言能力和科研潛質的考查作用;提出提高命題質量的多樣化和各科目特殊化需求,合理制訂英語專業和各研究方向自命題科目的考核重點和創新點。
英語學科應指導各科目成立研考自命題小組,實行組長責任制。組長不僅要嚴格把關試題質量,而且要考查組員的政治素質和責任意識,并反思試題與考試大綱和人才選拔目標的契合度,形成分析或評價報告,支持英語專業改進自命題管理的工作方法。完善的組織機構和高效的組織領導不僅能夠確立工作目標,把握工作方向,而且能夠正確引導各級各層管理部門培養集體責任意識,明確分工職責,形成各司其職、各盡其責的上下聯動機制,共同保障自命題管理質量的提升。
研究生招生部門應依據國家級考試管理章程,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制訂科學的自命題管理辦法,涵蓋學科管理人員和科目命題人員的紀律學習、場所和硬件設施的使用規范等,并根據每個周期上級政策或工作實情的變化及時發布實施細則,確保自命題管理機制健全、程序嚴密、過程規范。招生學科應根據專業的實際選拔需求,明確自命題工作流程,并著力于過程管控和優化管理手段,以提升過程管理效率。研究方向的數量是體現英語專業研究生教育發展的定量指標,與自命題科目的數量呈正相關,而自命題的管理質量又影響英語專業研究生教育的起點質量和英語學科門類的發展前景。因此,學科應將自命題管理與英語專業研究生教育的目標結合起來,按照考查目標、科目導向和命題側重點,選派政治可靠、業務能力強的命題教師和管理人員,分科目單獨進行政策學習、紀律教育和命題業務培訓,引導命題人員形成身份認同感,認識到自命題考試不同于其他類型英語考試的特殊性,以及高層次人才選拔對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性,從而推動自命題管理工作長效機制的構建。
研究生招生部門要監督和評價其他職能部門的資源管理質量和招生學院的自命題行政管理質量,同時接受來自相關職能部門的督查和招生學院的反饋,及時整改。招生部門應制訂細致翔實且可操作的評管機制,依據招生學科的自命題管理質量,調整學院的研究生招生指標,以鼓勵管理工作積極性。此外,招生學科應及時反饋管理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或不足,如監督相關部門場所或設備配置的協調,以保證管理精力的有效利用,確保自命題科目質量得到有效監管。
為了優化英語專業自命題科目,應在全部流程結束后對自命題工作進行系統的反思和分析,通過自我總結和集體討論發現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作為下一個工作周期的實踐基礎。同時,從制度執行情況、工作準確性、內容科學性、命題可持續性和對人才選拔貢獻度等方面,量化考核眾多科目的命題小組的工作質量,使監督和評價體系建立在客觀結果的基礎上。此外,學科和命題人員還要順應外部評價標準的變化,通過調查、研討、評審等渠道廣泛收集不同參與群體對過程管理的反饋和評價,并根據實證信息進行定性分析,及時調整和優化工作方法,動態、持續提升英語專業自命題管理質量。
作為研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自命題考試是發揮學校招生自主權、體現辦學特色、提高人才選拔質量的重要機制,自命題管理是貫穿整個研究生招生工作的生命線。英語專業研考的自命題科目數量和權重居學科門類之首,充分體現了研究生教育內部能動性,滿足了深化招生體制改革的教育需求。構建有效的內部質量保障體系,為自命題管理提供資源、主體和過程保障,反思性實踐則以完善的組織領導以明確分工職責,建立工作群體的責任制度,規范的過程管理和人員教育以提高學科的主體意識,動態多元的監督和評價體系以不斷改進管理工作方法,從而科學、全面、可持續地提升自命題管理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