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倩

結直腸癌又叫大腸癌,是發生在結腸和直腸黏膜上皮或腺體的惡性腫瘤。國家癌癥中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我國結直腸癌發病特點為發病率高、死亡率高、早診率低,且發病呈年輕化趨勢。結直腸癌的病程大多遵循腺瘤-癌變的過程,全程約需5~20年,因而相關人群存在一個較長的篩查窗口期—在腫瘤癌變前開展篩查,并積極治療癌前病變,可以有效預防結直腸癌的發生。所以,結直腸癌也是目前最容易預防的惡性腫瘤。然而,數據顯示,我國結直腸癌高危人群的篩查參與率僅為15.3%,不容樂觀。為進一步減輕結直腸癌的疾病負擔以及降低病死率,我們還應強調科學預防和積極篩查的重要性。
一、結直腸癌高危人群
根據國內最新指南的建議,結直腸癌高危人群從40歲起就應該開始定期篩查;合并以下任一條件者即為高危人群:
(1)一級親屬有結直腸癌病史;
(2)本人有腸道息肉病史;
(3)本人患有8~10年長期不愈的炎癥性腸病;
(4)糞便潛血試驗陽性;
(5)同時符合以下2項或2項以上者:慢性便秘;慢性腹瀉;黏液血便;不良生活事件;慢性闌尾炎或闌尾手術后;慢性膽道疾病或膽囊切除史。
另外,還有一些未被列為高危人群的因素,如紅肉與加工肉攝入過多、長期低纖維攝入、肥胖、吸煙、酗酒等,也被發現與結直腸癌發病有關,因此,具有上述危險因素的人群也應警惕,及時進行篩查。
二、結直腸癌篩查方法
1.糞便潛血試驗
糞便潛血試驗(FOBT)是篩查早期結直腸癌較為快捷、方便且簡單、安全一種方法,其僅需采集少量糞便標本即可檢測到肉眼檢視下看不到的血液,從而發現潛在的腸道問題。這種方法雖然不能直接確定腫瘤的位置和性質,但是可以作為初步篩查手段。如果經檢查發現血液呈陽性反應,就需要進一步做腸鏡檢查,以明確診斷。
2.糞便標志物DNA檢測
近年來,基于DNA技術的糞便檢測方法逐漸興起,這種方法具有無創無痛、敏感性高、安全方便等特點。憑借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其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傳統篩查方法的不足,能夠幫助早期發現患病風險,在結直腸癌的篩查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需要強調的是,這種方法雖然在技術上較為先進,但在實際應用中仍待進一步研究和驗證。
3.結腸鏡檢查
結腸鏡檢查指通過結腸鏡直觀地檢查整個結直腸內部的黏膜情況,如果發現異常的腫塊或息肉,醫生可以對之進行活組織檢查,以明確是否癌變。結腸鏡檢查是診斷結直腸癌的金標準,也是指南推薦的首要篩查手段。數據顯示,結腸鏡檢查對結直腸癌的靈敏度超過95%。
結腸鏡檢查的優點是能直視腸腔,精確度較高,在發現病變的同時就可以清除病灶;缺點是檢查前被檢查者需限制飲食,腸道準備煩瑣,花費昂貴,同時作為一種侵入性檢查,有導致出血等多種并發癥的風險,使被檢查者有畏懼感,依從性較差。除此之外,結腸鏡檢查對于檢查醫師的經驗和水平也有一定要求,因為早期癌癥的特征相對隱蔽,不容易被發現;而且,以結腸鏡檢查作為癌癥的初篩手段,要求有大量的人力和設備支持,由于我國內鏡相關醫療資源不足,其應用受到很大的限制。
4.CT結腸造影
CT結腸造影是一種無創的篩查方法,通過計算機斷層掃描技術生成結腸的三維影像。這種方法可以更清晰地顯示腸道的情況,包括腫塊、息肉等異常。與結腸鏡檢查相比,CT結腸造影不需要插入管道,較為舒適,但在檢測小的息肉和側向發育型息肉方面則稍顯不足。
我國人口眾多、醫療資源相對短缺,為進一步提高結直腸癌的檢出率并降低醫療支出,經過不斷探索、研究,臨床上逐漸建立起了一套結直腸癌風險因素“初篩+精篩”的序貫篩查方案,即以危險因素評估問卷結合FOBT為初篩,以任一高危因素陽性者或FOBT陽性者為高危人群再進行腸鏡精篩,并對腸鏡下病變取病理活檢以明確診斷。
三、結直腸癌的預防措施
1.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
健康的飲食習慣對于預防結直腸癌非常重要,建議日常攝入足夠的膳食纖維(如水果、蔬菜、全谷物等),促進腸道蠕動,減少毒素在體內滯留的時間。同時,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煙限酒、控制體重、適量運動、規律起居、保證睡眠等也有助于提升身體的免疫力。比如,多項研究證實:運動可以增加腸胃的蠕動,縮短有害物質在腸道內停留的時間,從而預防結直腸癌。
2.重視結直腸癌早期篩查
雖然結直腸癌在發病早期通常沒有典型癥狀,但是通過篩查可以幫助發現早期病變。對于早期發現的結直腸腺瘤、進展期腺瘤等,在臨床上可以進行內鏡下的微創治療,進而顯著降低晚期結直腸癌的發病率。所以,定期進行結直腸癌篩查,是防治結直腸癌的重要措施。
3.積極治療癌前病變
結直腸腺瘤是結直腸癌主要的癌前疾病,占所有結直腸癌癌前疾病的85%~90%,因此,如果能在早期就發現并及時切除結直腸腺瘤,就能降低結直腸癌的發病率。但是,數據顯示,結直腸腺瘤切除后1年的復發率達30%以上,術后3年的復發率約為50%,因此,患者術后需定期隨訪和復查腸鏡。
4.積極治療腸道疾病
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等腸道疾病會增加結直腸癌的發病風險,因此,對于已經被診斷出的腸道疾病,務必要積極治療并定期隨訪。控制炎癥的發展,防止炎癥引發黏膜損傷,是減少結直腸癌發生的重要一環。同時,定期檢查和醫生的指導可以幫助監測腸道疾病的狀況,及早發現異常變化,及時干預,從而減少結直腸癌發生的風險。
5.重視家族遺傳性結直腸癌的篩查
結直腸癌有明顯的家族遺傳性特征:如果一個人的直系親屬中有人患過結直腸癌,那么這個人結直腸癌的發病率會增加5倍左右;而另一種被稱為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結直腸癌則更為特殊,這類遺傳基因突變患者的終身患癌率高達100%。那么,應該如何進行結直腸癌的遺傳篩查呢?
我們可以通過開展遺傳性結直腸癌相關基因突變的二代測序篩查出基因突變攜帶者,這類人群即為發病的高危人群,建議從22歲開始進行結腸鏡檢查,每1~2年一次。
總之,結直腸癌的防治任重而道遠!我們要科學預防,積極篩查,做到高危人群早發現、早治療,獲得“腸”久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