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之浩

2024年農歷春節,在距離地球近400千米的軌道上,神舟十七號乘組的3位航天員貼春聯、享用年夜飯、收看春節聯歡晚會,把中國空間站的第三個春節過得精彩紛呈,讓無數中國人大呼心動,向往不已。
其實,在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的發展過程中,還有更多閃亮的動人時刻,有說不盡的幕后故事。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領略一下這些不可不知的真實記錄吧!
1992年9月21日,我國作出了實施載人航天工程的重大決策,明確了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的發展戰略,揭開了中國人進入太空的輝煌篇章。
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的發展戰略
發射載人飛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試驗性載人飛船工程,開展空間應用實驗
突破航天員出艙活動技術、空間飛行器交會對接和貨運飛船等
關鍵技術,發射空間實驗室,
解決有一定規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
建造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
1998年1月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正式成立,每位航天員都要接受高強度訓練。例如,在用離心機進行超重耐力訓練時,他們手旁有紅色暫停按鈕,身體難以承受時,按下按鈕便可停止訓練。但是,至今無人觸碰紅色暫停按鈕——載人航天精神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航天員楊利偉代表中國人首次來到太空,并安全歸來。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能夠獨立開展載人航天活動的國家,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取得歷史性突破,樹起了中國航天的第二個里程碑。
2021年,我國空間站建造大幕全面拉開,兩批航天員先后進入空間站工作和生活,中國進入空間站時代。2023年,我國空間站轉入常態化運營模式,進入為期10年以上的應用與發展階段。

3月2日,神舟十七號航天員乘組第二次出艙活動取得圓滿成功,首次完成艙外維修任務
作為科技最密集、創新最活躍的科技工程之一,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共取得4000多項發明專利,已在空間站開展60多項空間科學和應用任務并取得大量成果,極大促進了我國科技水平整體提升。
我國空間站是除國際空間站之外唯一的空間站,將長期駐守于浩瀚星空,為人類探索宇宙無窮的奧秘!
“人類的未來,取決于我們對這個宇宙的了解程度。”在未來,也許你也能坐上神舟載人飛船、入駐我們的太空家園,透過懸窗,遙望地球,在太空感受地球的壯美與寧靜。讓我們一起期待,2024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再出發!于星辰大海間,共同守護地球!
2024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將統籌推進空間站應用(詳見本期《走近開年第一“船”——天舟七號貨運飛船》《繞地飛行的太空實驗——探秘中國國家太空實驗室》)與發展和載人月球探測兩大任務。
我國向著建設航天強國的奮斗目標邁出堅實步伐。目前,中國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各項工作正按計劃穩步推進,載人月球探測工程登月階段任務各項研制建設進展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