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達聞

曾公亮,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改革家,一位才華橫溢的學者。他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領域都貢獻杰出,曾參與編撰多部重要官修著作,其中,《武經總要》被譽為中國古代軍事理論的集大成之作,全面記載了軍事武器、火藥和戰術等內容,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曾公亮生于官宦世家,自幼心懷遠大抱負。他的政治生涯始于宋仁宗時期,憑借進士身份踏入仕途。在漫長的官場生涯中,曾公亮展現出卓越的政治智慧和治國理念。在王安石變法期間,曾公亮雖非變法派核心成員,但積極支持并參與變法運動,在財政管理和法制改革方面多有貢獻。
曾公亮的軍事才能同樣不可小覷。在擔任陜西安撫使期間,面對西夏的威脅,他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邊防策略來鞏固國防,包括修建邊防城堡、調整兵力部署等舉措。他提出“擇將之道,唯審其才之可用,不以遠而遺,不以賤而棄,不以詐而疏,不以罪而廢”的軍事理論思想,他認為造成將領不稱職的原因,并非沒有將才,而是挑選將領時沒有要領,使人人不能盡其才。這為后來宋朝抵御外敵入侵提供了寶貴的經驗積累。

廣東的曾氏大宗祠(曾公亮為曾子第45代孫)
作為一位博學多識的學者,曾公亮的文化貢獻同樣值得稱道。他對儒家經典有深入的研究,尤其對《春秋》的研究頗有建樹。除此之外,在法律、天文、地理等領域,曾公亮也有獨到的見解與成果。他注重教育,提倡科舉制度的改革,鼓勵士子廣泛涉獵各類知識,以培養更多有用之才。
曾公亮等人主持編纂的《武經總要》,是中國第一部規模宏大的官修軍事著作。全書共分為四十卷,內容廣泛而深入,涵蓋了戰爭理論、戰術戰略、兵器裝備、火藥制造、兵種組織和訓練、軍事地理以及后勤保障等多個方面。
曾公亮在書中提出了“以正待奇,以奇制勝”的戰略思想,強調了靈活機動和因敵施策的重要性。此外,書中將兵器分為四類:攻具、守具、戰車、船舶。這種分類方法既科學又系統,為后世的軍事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參考。
書中探討“弩”的篇章很多,書里記載了六種單兵用弩,分別是黑漆弩、雌黃樺梢弩、跳鐙弩、木弩、黃樺弩和白樺弩。此外,書中介紹了多種復雜弩機,這些弩機利用機械原理取代人力進行射箭,如手射弩、小合蟬弩以及?子弩,其機制能夠實現一次射擊,萬箭齊發,極大地增加了攻擊的威力。

?《武經總要》中的“風扇車”和“云梯”繪圖
在書中還詳細記載了許多攻城的兵器,比如“云梯”,它可以幫助士兵登上城墻偵察敵情,而梯子頂端的抓鉤則能更好地固定在城墻上。此外,書中還提到一種罕見的兵器——“風扇車”,據記載,這種武器被放置在地道中,利用風扇將煤炭燃燒產生的濃煙灌入地道,以此來打擊敵人。
曾公亮在書中還列舉了從簡單的兩輪車到復雜的戰車組合,以及用于水戰的船舶制造方法和使用技巧。這些兵器在戰爭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作為火藥的早期研究者之一,曾公亮在《武經總要》中詳細描述了火藥的制作過程及其在軍事中的應用。他明確指出,火藥的主要成分是硝石、硫黃和木炭,這三者按一定比例混合,可以制成爆炸力強大的火藥。此外,他還介紹了火藥的使用方法,包括存儲、防潮和防火等,這些方法都是基于他對火藥性質的深入理解和實踐經驗。
《武經總要》不僅在當時具有重要的軍事價值,而且為后世的兵器研究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其影響力遠遠超出了宋代,直至今日仍被視為兵器研究的珍貴文獻。回望歷史,我們越發認識到曾公亮及其《武經總要》的價值。它不僅是對古代兵器和火藥技術的系統總結,更是對后世軍事科技發展的重要啟示。
(責任編輯 / 李銀慧? 美術編輯 / 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