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英
摘 要:在當下的教育體系中,大單元教學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正逐漸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關注和應用。特別是在高中政治課堂中,大單元教學以其獨特的教學理念和方式,為學生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學習視野和深入的學習體驗。因此,本文旨在討論大單元教學教育原則的基礎上,進一步探討大單元教學在高中政治課堂中應用的實踐策略并說明其取得的成效,以期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參考和啟示。
關鍵詞:大單元;學生主體;情境
在當前的教育背景下,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正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和變革。特別是在高中政治課堂中,如何更有效傳授政治知識、培養學生的政治素養和思辨能力,成為教育工作者關注的焦點。而大單元教學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逐漸在高中政治課堂中得到應用和推廣。
一、大單元教學的教育原則
(一)整體性原則
大單元教學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特別注重知識的整體性和內在聯系。它突破了傳統教學中知識點零碎、分散的局限,強調在設計教學單元時,教師應具備全局觀念,從宏觀的角度來審視和規劃教學內容[1]。這意味著教師不僅要關注單個知識點的傳授,更要將這些知識點置于一個更為廣闊、更為深入的知識體系中,探索它們之間的邏輯關系和相互作用。
(二)學生主體性原則
大單元教學應以學生為中心,這一原則強調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在實際的教學設計中,教師不能僅僅停留在知識點的傳授上,而是要更深入地考慮學生的學習需求、興趣點和認知特點。學生的需求并不僅僅是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他們希望能夠理解這些知識背后的意義,能夠將這些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能夠從中獲得樂趣和成就感。
(三)循序漸進原則
大單元教學,作為一種系統性、連續性的教學方法,其核心理念中包含著遵循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2]。具體而言,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包括他們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學習能力,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方案。這種方案不僅要求教學內容符合學生的接受能力,還要確保教學難度和深度的逐步提升。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學習過程中,逐步理解和掌握政治知識,從而構建起堅實的知識基礎。
二、大單元教學在高中政治課堂中的實踐策略
(一)整合教學內容,構建知識框架
大單元教學作為一種系統性和連貫性都極強的教學方法,在高中政治課堂中顯得尤為重要。它要求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時,不僅注重單一知識點的傳授,更要關注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和整體結構。因此,教師應將相關的教學內容進行有機整合,形成一個完整、系統的知識框架。
在高中政治教學中,這種整合思維尤為重要。政治學科涉及的內容廣泛而復雜,包括政治經濟、政治文化、政治制度等多個模塊。這些模塊之間既相互獨立,又存在緊密的邏輯聯系。如果教師只是孤立地教授每個模塊的內容,學生很難形成對政治學整體框架和內在邏輯的深刻理解。因此,在大單元教學的指導下,教師應將各個模塊的內容進行整合和優化。
在實際教學中,這種整合性的教學方法還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通過將不同模塊的內容進行整合和聯系,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綜合分析和比較,從而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跨學科的綜合素養[3]。這對于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以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2第一單元《基本經濟制度與經濟體制》為例,教師應首先明確本單元的核心概念——“基本經濟制度與經濟體制”。這一概念涉及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包括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另一方面是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接下來,教師可以對本單元的兩課內容進行充分分析并有機整合。第一課《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主要介紹了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內涵、特點以及作用,強調了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課《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則主要探討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特征、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以及政府在經濟調節中的作用。
這兩課內容雖然各有側重,但都圍繞著“基本經濟制度與經濟體制”這一主題展開。因此,教師在準備教學內容時,可以注重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和整體結構。例如:在介紹我國基本經濟制度時,可以聯系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特點和作用;在探討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時,可以分析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在市場中的競爭和合作關系;在分析政府在經濟調節中的作用時,可以引入我國基本經濟制度中的分配制度等內容。通過這樣的整合,學生不僅能夠更好地理解每個知識點的內涵,還能夠看到不同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和相互影響。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學生不僅能夠更好地掌握政治經濟知識,還能夠形成更加全面、深入的政治學科素養。
(二)設計真實情境,促進知識應用
政治知識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深深扎根于現實生活之中。它是對社會現象、人類行為以及國家治理等方面進行的系統研究和總結,因此,其本質屬性和生命力在于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在高中政治課堂上,如果能夠將這種緊密的聯系展現出來,那么政治知識不僅會變得更加生動和有趣,學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應用。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們需要設計真實、生動的教學情境。這些情境可以是現實生活中的案例、事件或現象,也可以是模擬的情境,但無論是哪一種,都應確保它們能夠反映出政治知識的實際應用[4]。例如:教師可以選取當前的政治熱點或時事新聞,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和討論,讓他們從實際的角度去理解政治知識是如何在實際中發揮作用的。
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政治知識的理解,還能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因為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不斷地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這些都是他們未來生活和職業中不可或缺的能力。
以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2第一單元《基本經濟制度與經濟體制》為例,在教授《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一課時,教師可以結合我國當前的經濟形勢和政策,設計一個關于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共同發展的情境。例如描述一個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共同參與的重點工程項目,讓學生在分析這一情境的過程中,理解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通過讓學生分析兩家企業在項目中的合作方式和貢獻,他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的內涵和特點。這樣的情境設計不僅能夠讓學生感受到經濟制度的活力,還能激發他們對國家經濟發展的關注和思考。
而在教授《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一課時,教師可以選取近年來我國政府在房地產市場調控方面的政策措施,讓學生分析這些措施對市場的影響以及政府在市場中的作用。通過讓學生探討政府如何通過政策手段調控市場、保障人民的居住需求,他們能夠理解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以及政府在經濟調節中的作用。這樣的情境設計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理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特征,還能培養他們的應用能力和創新精神,讓他們學會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通過以上真實情境的創設,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基本經濟制度與經濟體制的內涵和作用,同時也能夠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關注時事的習慣。
(三)鼓勵自主學習,培養探究能力
大單元教學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它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和參與性,旨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批判性思維。在高中政治課堂中,這種教學理念顯得尤為重要。政治學科作為一門社會科學,需要學生具備獨立思考和探究的能力,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現實生活中的政治現象和問題。
因此在政治課堂中,教師應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性和參與性。為了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政治熱點話題,這些話題可以是當前的國際政治形勢、國內政策調整、社會熱點問題等,確保它們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和關注。在接到這些話題后,學生可以自行收集相關資料,整理觀點,進行深入探究和思考。他們可以利用圖書館、互聯網等資源,查找相關的書籍、文章、報告等,從而獲取全面而準確的信息。
當學生收集到足夠的信息和觀點后,教師可以組織他們進行小組討論或班級分享。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聽取他人的意見和建議,從而進行深入交流和討論。這種討論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政治現象和問題的理解,還可以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溝通能力。通過大單元教學的方式,學生可以更加主動地參與到政治學習中來,發揮自己的主體性和探究能力。他們在自主學習和討論的過程中,不僅可以獲得知識,還可以培養自己的思維能力和創新精神。這對于他們未來的學習和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以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2第二單元《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為例,本單元涉及的核心概念包括我國的經濟發展理念、現代化經濟體制以及個人收入分配與社會保障制度,這些內容與學生的未來職業規劃和國家的發展息息相關。針對這一單元,教師可以選取“中國經濟發展的新階段與挑戰”作為自主學習的主題,引導學生關注我國經濟發展的現狀和未來趨勢。
教師可以首先向學生介紹我國經濟發展的歷史背景和取得的成就,激發他們對經濟發展的興趣和關注。接著,教師可以提出一系列問題,如“我國經濟發展面臨哪些新階段?”“這些階段帶來了哪些挑戰和機遇?”等,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為了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教師應鼓勵學生自行收集相關資料,整理觀點。學生可以通過閱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等權威文件,了解國家經濟發展的戰略和規劃;還可以利用互聯網資源,查找關于我國經濟發展的新聞報道、學術論文等,深入了解經濟發展的最新動態和趨勢。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學會如何篩選和鑒別信息,如何整合和分析數據,培養他們的信息處理能力。
當學生收集到足夠的信息和觀點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或班級分享。學生可以就“如何應對經濟發展中的挑戰?”“如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等議題展開討論,分享自己的見解和建議。這種討論和分享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經濟發展問題的理解,還可以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溝通能力。
(四)引入多元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果
隨著科技的飛速進步,教學手段也在持續更新和進化,這為教育領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變革。在高中政治課堂中,教師也應該緊跟時代步伐,積極引入多元化的教學手段。這樣不僅可以使教學內容更加生動、有趣,更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其中的多媒體教學是一種廣泛應用的現代化教學手段,通過整合文字、圖片、音頻和視頻等多種媒體元素,多媒體教學能夠將抽象的政治概念和理論具象化,讓學生在視覺和聽覺上得到雙重刺激,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例如:在政治經濟模塊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經濟發展的歷程、數據圖表和案例分析,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經濟運行的規律和機制。
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網絡教學也逐漸演變為一種不可忽視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借助網絡平臺和數字化資源,教師可以打破傳統課堂的時空限制,實現遠程教學、在線互動和資源共享。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學習,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求選擇合適的學習資源和路徑。這種靈活、自主的學習方式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也培養了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
以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3第一單元《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為例,在教授《歷史和人民的選擇》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如歷史紀錄片、圖片和文獻等,展示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偉大成就的歷史進程。通過視頻播放和PPT展示,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同時,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觀看相關主題的電影或紀錄片,如《長征》《百團大戰》等,讓學生在情感體驗中深化對中國共產黨領導地位的認識。
而在教授《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教學資源,引導學生深入了解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宗旨和先進性體現。教師可以推薦一些權威的黨建網站、微信公眾號等,讓學生自主學習并進行在線討論,探討中國共產黨在新時代如何保持和發展先進性,從而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和政治覺悟。
除了多媒體和網絡教學外,教師還可以結合其他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如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技術,為學生創造更加真實、沉浸式的學習環境。這些技術可以讓學生仿佛置身于政治現場,親身感受政治氛圍和決策過程,從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政治現象和問題。
結束語
為了在高中政治課堂中更好地應用大單元教學并取得更好的效果,教師需要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和方法,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學生也需要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活動,發揮自身的主體性和探究能力。只有這樣,大單元教學才能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為高中政治教學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
參考文獻
[1]錢美娜.關于高中政治大概念教學的實踐探索[J].試題與研究,2023(16):69-71.
[2]蘇鳳婭.高中政治大單元教學設計融入核心素養的思考[J].智力,2023(10):100-103.
[3]張龍.高中政治大單元教學對學生深度學習的影響探討[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2(22):64-65.
[4]沈俊花,李鋒.基于大單元視域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2(45):15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