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玉蓮
摘 要 青海省海東市擁有豐富的林業資源,包括天然林、人工林、灌木林、草原等多種生態系統。但由于地理位置特殊,生態環境脆弱,海東市的林業面臨有害生物的威脅。為推動海東市林業可持續發展,分析林業有害生物防控中存在的防控技術與設備落后、監測預警系統不完善、林業有關部門協調配合不足及林農防控意識不足等問題,并提出改良防控技術與設備、完善監測預警系統、加強林業有關部門協調配合及提高林農防控意識等優化對策。
關鍵詞 林業資源;有害生物;防控對策;青海省海東市
中圖分類號:S763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06.062
林業有害生物是指對林木、林地、林產品和林業生態環境造成危害的動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1]。林業有害生物不僅導致林木的死亡、減產、降質,影響林業經濟效益,而且破壞林業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影響林業生態效益。據統計,我國每年因林業有害生物造成的經濟損失占林業總產值的10%左右。因此,加強林業有害生物的防控,是保護和發展林業資源,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重要任務。
海東市是青海省的東大門,毗鄰甘肅省、西寧市、黃南州、海北州等地,地理位置重要。林業是海東市非常重要的生態資源,也是海東市的支柱產業[2]。然而,隨著生態環境惡化和人類活動范圍的不斷擴大,各種有害生物隨之出現,并對林業資源產生了嚴重的危害,影響著林業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可持續發展。為保護和恢復海東市的林業資源,對有害生物進行防控迫在眉睫。筆者將對海東市林業有害生物防控現狀展開深入研究,旨為海東市林業有害生物防控策略的制訂提供科學依據和實踐經驗。
1 林業資源與有害生物現狀
1.1 林業資源發展現狀
海東市位于青海省東部,地處黃河上游重要功能生態區,也是青海省東部重要生態屏障,在該省的生態格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海東市林業用地面積73.95萬hm2,占該市土地總面積的56%,其中林地12.88萬hm2,疏林地0.34萬hm2,灌木林地31.17萬hm2,未成林造林地6.69萬hm2,宜林地22.85萬hm2,森林覆蓋率28.3%。海東市國有林38.00萬hm2,集體和個人公益林17.13萬hm2。
“十三五”時期,海東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自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政治責任筑牢國家生態屏障,以門戶擔當打造生態宜居城市。在此期間,海東市累計完成國土綠化35.14萬hm2,森林覆蓋率達到36%,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56.82%;建成區綠化面積達0.21萬hm2,公園綠地面積達565.43 hm2,綠化覆蓋率達29.29%,中心城區建成區綠地面積達0.12萬hm2,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為12.6 m3,達到省級園林城市標準。海東市田中有城、城中有園、園中有景的城市發展新格局初步顯現。
2022年,海東市將繼續推進國土綠化工作,力爭到2025年,實現森林覆蓋率38%以上、森林蓄積量830萬m3以上、草原綜合植被蓋率58.5%以上,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占比高于19%,濕地保護率達54%。2022年,海東市完成國土綠化6.47萬hm2,比2021年增長4個百分點,目前已下達任務3.51萬hm2,推動海東市生態環境持續向好、森林草原覆蓋面積持續增大。
1.2 林業有害生物及其防控現狀
雖然海東市林業資源發展正在穩步向好,但林業有害生物危害問題一直是阻礙海東市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重點難點問題。據統計,海東市現有林業有害生物200余種,其中主要林業有害生物近30余種,廣泛分布于森林、濕地、荒漠三大生態系統中。林業有害生物通常發生面積在5.47萬hm2左右,其中病害發生種類有6種以上的發生面積達0.40萬hm2,包括云杉葉銹病、云杉芽銹病等;蟲害發生種類有27種以上的發生面積達1.07萬hm2,其中為害松樹的害蟲有側柏毒蛾、云杉小卷蛾等;為害楊樹的害蟲有楊干透翅蛾、楊小舟蛾、楊扇舟蛾等;為害榆樹的害蟲有春尺蠖、秋四脈綿蚜等。鼠害發生種類有2種的發生面積達3.87萬hm2,主要害鼠有高原鼢鼠和甘肅鼢鼠;防治面積在4.67萬hm2左右。林業有害生物對海東市的林業資源造成了嚴重的損害,影響了林木的生長和質量[3]。
為有效防范和應對重大林草有害生物的危害,海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多次組織召開專題會,對林草有害生物防控工作進行安排部署,要求做到外防輸入,建立健全聯防聯控機制,并印發了《海東市重大林草有害生物聯防聯控機制方案》《關于防控松材線蟲病等重大外來有害生物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為重大林草有害生物災害處置提供了依據和指導。近年來,海東市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臨林業有害生物種類多、危害大、防治難等問題,需要進一步加大防控力度,為建設生態美麗新海東做出貢獻。
2 存在的問題
2.1 防控技術與設備落后,防控效果不理想
在海東市林業有害生物防控中,防控技術與設備落后是影響防控工作進程的重要問題。有害生物對林木的危害程度高,防控難度大,需要采用先進的技術手段進行監測、診斷、防治和評估。然而,海東市目前防控技術仍較為落后,主要依賴人工檢查、化學藥劑、生物防治等傳統方法,缺乏現代智能化的防控設備、高效的防治技術等,難以適應林業有害生物防控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并且無法及時準確地掌握疫情動態和發展趨勢,也無法有效地采取科學的防控措施。此外,海東市林業有害生物防控設備主要有人工檢查工具、噴霧器、滅蟲燈、誘捕器等,這些設備功能單一、效率低下、覆蓋范圍有限,不能滿足大面積、多層次、多角度的防控需求。同時,海東市缺乏專業的防控設備生產、維護、更新等服務,導致設備的質量、數量、性能等難以保障,這些問題都導致海東市林業有害生物防控效果不理想。
2.2 監測預警系統不完善,外來有害生物輸入風險加劇
海東市毗鄰多個地區,轄區內有曹家堡國際機場,京藏高速、蘭新蘭青鐵路穿城而過。由于交通便利,人員物資流動頻繁及氣候變化等因素,海東市外來有害生物入侵風險增大,對當地林業資源構成了嚴重威脅。例如,松材線蟲病是一種由線蟲和松墨天牛共同傳播的致命性林業病害,目前已在甘肅省、陜西省、山西省等地發生,對海東市的林業資源構成了巨大威脅[4]。針對這些林業有害生物,海東市缺乏完善的監測預警系統,無法及時對林業有害生物入侵做出響應。海東市林業有害生物監測工作主要依靠人工巡查,覆蓋面不夠廣,效率不夠高,難以及時發現和上報疫情。
2.3 林業有關部門協調配合不足,聯防聯控機制不健全
近年來,海東市林草部門積極開展了重大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工作,但仍存在有關部門協調配合不足,聯防聯控機制不健全的突出問題。雖然海東市林草部門與毗鄰?。ㄊ校┑牧植莶块T建立了聯防聯控機制,但在信息共享、技術支持、人員培訓、物資調配等方面還缺乏有效的溝通和協作,導致防控效果不理想。同時,海東市內部各縣(市、區)、各部門間存在一定的分工不明、責任不清、協同不力的問題,影響了林草有害生物防控的統一指揮和協調性。此外,海東市雖然成立了重大林草有害生物防控指揮部,制訂了相關的工作方案和應急預案,但在實際操作中還存在一些不足。例如,防控指揮部的職能定位不明確,缺乏權威性和執行力;防控方案和應急預案的制訂與實施缺乏科學性和針對性,不能及時調整和完善;防控措施的落實和監督缺乏有效的機制和手段,不能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
2.4 偷砍盜伐等事件頻發,林農防控意識不足
海東市林業防控還存在偷砍盜伐等事件頻發和防控意識不足的問題。不法分子利用林區交通不便、監管不嚴等因素偷砍盜伐林木,牟取暴利,林區生態平衡遭到破壞,脆弱的生態環境給海東市林業有害生物的防控帶來了巨大困難[5]。據統計,2022年海東市共查處偷砍盜伐案件28起,涉案面積達133.33 hm2。偷砍盜伐等事件頻發,歸根到底是對林業有害生物的防控意識不足。一些人對林業有害生物的危害性和防控措施缺乏了解和重視,未意識到偷砍盜伐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及社會穩定的影響,沒有主動參與林業有害生物的監測、上報和防治工作。甚至有的人為方便出行或者節省成本,違反規定攜帶或運輸林木制品,造成林業有害生物的擴散和傳播,嚴重影響防控工作的持續推進。
3 策略
3.1 改良防控技術與設備,提高防控效果
1)發展智能化的診斷技術,如人工智能技術、生物識別技術、分子生物學技術等,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手段對林業有害生物的特征、癥狀、危害程度等進行快速、準確、全面的診斷,為防治方案提供技術支持。2)推廣高效的防治技術,如生物防治技術、物理防治技術、生態防治技術等,利用天敵、寄生蟲、病毒、菌劑等生物因子,或者利用溫度、光照、聲音等物理因素,對林業有害生物進行有效的防治,減少化學藥劑的使用,降低環境污染和生物抗藥性的風險。3)優化防治設備,如智能噴霧器、智能滅蟲燈、智能誘捕器等,利用傳感器、控制器、執行器等電子元件,對防治設備的工作狀態、工作參數、工作效果等進行自動化、智能化的控制,提高防治設備的功能、效率、覆蓋范圍,滿足大面積、多層次、多角度的防治需求。
3.2 完善監測預警系統,降低外來有害生物輸入風險
為優化有害生物防控效果,海東市需要完善監測預警系統,提高監測覆蓋面和準確性。1)借鑒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建立的“天空地”一體化監測技術體系,利用衛星遙感、無人機、智能識別等技術手段,對林業有害生物的分布、發生、危害等情況進行實時監測和分析。2)加強與國家級和省級監測預報中心的信息共享和協作,及時獲取全國和區域的監測預警信息,提高對外來有害生物入侵的敏感性和應對能力。3)加強檢疫御災,降低外來有害生物輸入風險。例如,可加強海關、交通、農業等部門之間的溝通協調,建立聯防聯控機制,對進出海東市的林業物資和植物產品進行嚴格的檢疫和監管,防止外來有害生物的傳入和擴散。
3.3 加強林業有關部門協調配合,健全聯防聯控機制
加強林業有關部門協調配合,健全聯防聯控機制,是有效防治林業有害生物的重要保障。1)海東市林草部門應該與毗鄰省市的林草部門建立一個統一的信息平臺,實時更新和交流林業有害生物的發生情況、防控措施、效果評估等數據,以便及時發現和應對跨區域的風險。2)明確各縣(市、區)、各部門的防控任務、目標、標準、時限等,加強與其他相關部門的溝通和協作,如交通、公安、農業、環保等部門,形成一個全方位的防控合力,共同營造一個有利于林業有害生物防控的社會環境。3)根據海東市的實際情況,科學制訂和執行防控方案和應急預案,結合林業有害生物的發生規律、危害程度、防控難度等因素,制訂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防控措施,同時根據防控工作的進展和效果,及時調整和完善防控方案和應急預案,確保防控工作的有效性和及時性。
3.4 加大監管力度,提高防控意識
針對海東市偷砍盜伐等事件的發生,防控意識不足的問題,可從3個方面著手。1)加大監管力度,嚴厲打擊偷砍盜伐等違法行為。例如,可加強林區巡查和執法,及時發現和查處偷砍盜伐等案件,對違法者依法從嚴懲處,形成強大的震懾力;加強林木檢疫和運輸管理,嚴格執行林木植物檢疫證和運輸許可證制度,防止林業有害生物的攜帶和傳播。2)提高防控意識,增強人們參與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的主動性和積極性。3)加強林業有害生物防控的宣傳和教育,通過各種媒體和渠道,普及林業有害生物的基本知識,提高對林業有害生物的危害性和防控措施的認識和重視。
4 結語
海東市林業有害生物防控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復雜的工作,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關注和參與。雖然海東市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工作仍面臨諸多挑戰,但通過采取改良防控技術與設備、完善監測預警系統、健全聯防聯控機制、加大監管力度等對策,可不斷推動海東市林業可持續發展,為建設美麗海東做出巨大貢獻。
參考文獻:
[1] 楊雯雯.林業有害生物防治中物理防治技術的應用分析[J].鄉村科技,2023,14(16):137-140.
[2] 嚴瑞,馬繼洲,馬培華,等.財政金融視角下黃河上游6市州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研究[J].甘肅金融,2022(6):14-20.
[3] 張勇.營林技術在林業有害生物防治中的應用[J].中國林副特產,2023(6):102-103.
[4] 任炳忠,唐羚桓.檢疫性害蟲松材線蟲研究進展[J].吉林農業大學學報,2020,42(1):8-13.
[5] 羅軍,陳志勇.林業生態建設與天然林保護措施探究[J].廣東蠶業,2021,55(10):47-49.